惩治恶意差评也要治理诱导好评
对购买商品和服务进行评论本意不过是发泄一下不满、表达一下满意,是消费者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来表达购物体验是否满意的一种方式。但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消费者的评论不再局限于个人情绪的表达,渐渐开始成为影响电商卖家生意的重要力量。购物之前看一看好评率,看一看有没有差评甚至成为决定是否购物的关键因素。
正因为这样,消费者做出的评论成为了生意,有些人为了谋取蝇头小利恶意差评,不仅有失道德,更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但一直以来却没有有效的办法予以规范。日前,全国首例电商平台诉差评师“1元官司”一审判决三名恶意差评师败诉。滥用评论权,恶意敲诈勒索商家的行为不再没有约束,而是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样的判决相信会极大的规范市场秩序,促进电商行业健康发展。
评论只有真实才有参考价值,才能让消费者真正的做出合适选择,但让评论不真实的不光光是恶意差评,更多的是诱导好评。网购商品随着快递寄过来的往往还有小卡片,上面印着“给好评返现多少元”的诱导信息;刚收到包裹,手机APP上商家就发信息提示给好评可以折上折,类似这样的信息相信每一个买家都不陌生。网络购物者大多数都是价格敏感者,在利益的诱导下,大多数情况下都会选择少支出几元钱给出好评,这样夹杂了利益的好评数据又如何能正确的帮助消费者进行选择呢?
恶意差评是损害商家的利益,诱导好评则是损害更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更由于诱导好评的隐蔽性、广泛性而加大了危害后果。从这个角度讲,规范网络电商发展,惩治恶意差评势在必行,治理诱导好评同样也是迫在眉睫。
作为商家和买家的媒介,电商平台采取评论字数限制、卖家和买家信用认证等技术手段来杜绝恶意差评、刷好评现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这些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将网络电商行为纳入法治的轨道内才能提供更完善的保障。要尽快完善以《电商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电商平台与相关市场管理部门的数据共享,加入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从制度上让评论返璞归真发挥应有作用,营造更加规范的网络市场发展环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