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版原文]
大邦①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②。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③。大邦不过欲兼畜人④,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译文]
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使天下百川河流交汇在这里,处在天下雌柔的位置。雌柔常以安静守定而胜过雄强,这是因为它居于柔下的缘故。所以,大国对小国谦下忍让,就可以取得小国的信任和依赖;小国对大国谦下忍让,就可以见容于大国。所以,或者大国对小国谦让而取得大国的信任,或者小国对大国谦让而见容于大国。大国不要过分想统治小国,小国不要过分想顺从大国,两方面各得所欲求的,大国特别应该谦下忍让。
[注释]
1、邦:一本作国。
2、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一本作天下之交,天下之牝也。交,会集、会总。
3、或下而取:下,谦下;取,借为聚。
4、兼畜人:把人聚在一起加以养护。
【帛书版原文】
第二十四章 處下(61)
大邦者下流也①,天下之牝也,天下之郊也②。
牝恆以靚勝牡,爲其靚也,故宜爲下③。
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④;小邦以下大邦,則取於大邦⑤。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故大邦者,不過欲兼畜人⑥,小邦者,不過欲入事人⑦。
夫皆得其欲,則大者宜爲下⑧。
①下:《說文》:“底也”。低也。 流:《說文》:“水行也”。
句義:以大邦喻有道之身國。自然界的能量總是從高的一端向低的一端傳遞,所以大邦者應效法自然,主動地承擔責任,幫助弱小,並且謙虛居下。
②通行本作“天下之交,天下之牝”。 牝:雌性。
郊:《說文》:“距國百里爲郊”。 牝與牡相對,雖處陰位、弱位,但可以爲天下母;郊與都城相對,郊雖卑於野外,但田禾耕作而爲供給天下之來源。大邦者當應效法於牝和郊的能生與能養之道,主動地處於慈柔、蓄養之位。
③靚:通“靜”。乙本作“靜”。參見第八章(45)註⑤。“爲其靚也,故宜爲下”通行本作“以靜爲下”。 牡:雄性。
句義:靜爲主,動爲客。牝以靜是反客爲主之道,故能勝之。這是所以要守靜處下的原因。
④取:《說文》:“捕取”。獲得之義。
句義:有道之身國(大邦),若能處下行德,加上其自身強大的德能優勢,那麽德能缺失不足的身國(小邦),則必然樂於從修依附。
⑤通行本缺“於”字。
句義:小邦本就五德不全不足而弱小,若不守德謙卑,或與大邦爲敵,是爲以卵擊石,自然難以久長。相反,若能安守本分,求教學習於大邦,則可“取於大邦”,即從以道治身國者的強大淳厚德能場中,獲得益處。
⑥兼:並也。參第二十一章註⑨。 畜:養育,積蓄;熏、嗆。《西遊記》:“那裏面穢氣畜人。”
句義:道治身國者(大邦)莫過於欲以德治兼愛眾生,教化養育眾生,同歸德道。
⑦事:《說文》:“職也”。《爾雅》:“事,勤也。”有事情、職業,侍奉、從事等義。如事君、事親。
句義:小邦者(五德不全者)應知不足而尊道貴德,甘居下位,治人事天,也就同樣進入了德治的狀態中。
⑧宜:《說文》:“所安也”。令人心安的地方。另有適宜、適合、應當等義。
句義:所以大者(道治身國者)更應當處下謙虛,慈、愛、容、包、化、同。
【个人理解】
老子的这一篇處下更加突出了以道治国的理念,这里面说到了大国与小国两个概念,不同的邦国大小都应当遵守道的规律,大国就应当處下行德,帮助弱小,这样才能得到小国的依附协助,而小国也应当保持谦卑處下的态度,这样才能从大国获取利益资源,二者各取所需,皆大欢喜,这个就是處下的好处。所以治国就应当保持这种處下的态度,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都是如此。
引申到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你会发现老子说的就是一种必然的客观规律,我们对待家人、朋友、同事、领导、团队、企业各个层面维度其实都保持这种谦卑處下的态度,才能长久的保持自己的进度以及获得,正所谓:“谦受益满招损”,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做人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其实道理并无区别差异,这也就是老子强调的不出门知天下的意思,找到了规律在哪里都是一样,关键是你有没有参悟这个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