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八十九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六十一章
大国者天下之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靖胜牡,以其靖,故为下也。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於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於大国。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两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为下。
帛书《老子》甲本复原第24章
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郊也。牝恒以靓胜牡,为其靓也,故宜为下。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过欲并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则大者宜为下。
【字】
下流:河流的下游。犹言:水处众人之所恶。言:处下。
牝:雌性的鸟或兽,与“牡”相对。
牡:指雄性的鸟或兽,亦指植物的雄株,与“牝”相对。
靓:通“静”。
宜:应该,应当。
【校】
大国者天下之下流:王弼、帛书均无“天下之”三字。
天下之交。天下之牝:帛书语序不同,作“天下之牝也。天下之郊也”。
以其靖,故为下也:王弼本作“以静为下”。帛书作“为其靓也,故宜为下”。
取於大国:王弼、河上公本皆无“于”字。傅奕本,两个“取”字后均有“于”字,帛书前无,后有。
兼:帛书作“并”。
两者各得其所欲:帛书本作“夫皆得其欲”。
故:帛书作“则”。
【注】
大国宜为下,小国不得不下。
【译】
大的诸侯国处下,处雌,处于郊外。雌常常能以安静战胜雄,以为安静,所以应当处下。大的诸侯国处于小的诸侯国之下,则取小的诸侯国。小的诸侯国处于大的诸侯国之下,则取大的诸侯国。或因为取而处下,或因为处下而能取得。大的诸侯国不过是想合并耕作畜牧的人,小的诸侯国不过是想引进做事的人。都得到自己想要的,则大的诸侯国应该处下。
【解】
傅奕本: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於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於大国。
王弼本: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帛书甲本: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
取之后的“于”字,傅奕本前后两处都有,王弼、河上公本前后两处都没有,帛书前面没有,后面有。到底谁取于谁呀?谁被谁取?取的是什么?
由后文得知:大邦者不过欲并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小邦有取大邦之处,大邦有取小国之处。实为互取。大邦处下取小邦,小邦处下取大国。原文当以帛书本为是。
“并畜人”许多版本翻译成“兼并饲养小国”,“畜”作“养”主语是牲畜,原文是“人”,再者大国闲的没事,兼并国家就是为了养着?畜,田畜也。耕种与畜牧。大国处下,取种地的人和畜牧的人似乎更恰当些。
“入事人”按如上分析,事,职也。当为:小国处下,取办事的人,治理国家的人。
班门弄斧,欢迎批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