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笔散文时差党散文
在美国看病VS.在中国看病

在美国看病VS.在中国看病

作者: 旅居美国的橙子 | 来源:发表于2018-06-01 11:44 被阅读1554次

    写在前面:

    首先,我是一个新华侨,侨居美国时间不长,对美国的了解也不是很深。

    其次,美国和中国一样,地域辽阔,城市众多,不同地域、不同城市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同样在中国,三四线城市、中西部地区,尤其某些山区的就医情况跟北上广显然无法相提并论。

    此篇仅限于我的个人经历——我在美国凤凰城地区和在中国南京的就医经历,不代表整个美国或者整个中国的就医状况。

    但是,读者诸君也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

    1

    初去美国学习、生活,几乎所有人都会带上很多常用药。

    一来,语言有障碍;二来,中美的医疗体系和就医方式截然不同;而且,据说美国医疗很昂贵。所以初来乍到,首先希望不要生病,就是生病了,也希望不要去医院,能自行解决最好。

    我初去美国,就带全了各种常用药。

    当时,家里人看着我的行李箱,笑称我像一个赤脚医生。

    2

    我到美国的时候是下半年,一开始没顾得上立刻购买医疗保险。直到女儿打算参加学校运动会,因为没有医疗保险不能报名时,才想到要购买医疗保险。

    但朋友说,美国医疗保险市场每年11月份开放,再等等就可以买次年全年的了。中途购买不是不可以,有很繁琐的申请和批准手续。所以,第一年的几个月我们没有医疗保险。

    期间,我有一次发荨麻疹,让我对美国就医有了初步的了解。

    荨麻疹是我的老毛病,不严重。偶尔发病,吃一片抗组胺的药片,十五分钟后症状就消退了。但那一次,我吃了药完全不管用,而且严重到脸上、脖子上都是红疹。我瘙痒难忍,彻夜难眠。朋友们劝我去看医生。

    然而,在我和一位朋友前往urgent care(urgent care是普通急诊,危急生命的则需要看emergency,emergency可能翻译成急救更妥帖)的路上,这位陪同的朋友说的话却让我放弃了就医的念头。

    他说,没有保险的话,urgent的挂号费是200美刀(约合人民币1300元,而如果现在我在有保险的情况去看urgent care, 只要10美刀。),像我这样的症状,urgent的医生多半会给我开点口服药,可不能指望立刻能有改善。因为,之前,他的儿子日夜不停地咳嗽,去看了urgent,各种化验后,医生开了药,然而,结果却是孩子咳了近一个月才彻底停下来。

    他这样一说,我就不想去了。毕竟我知道荨麻疹不是多严重多紧急的病。

    之后,我请国内的朋友帮忙去江苏省皮防所挂了个专家号。皮防所专家远程告诉我,如果我在南京,挂水就能很快止住瘙痒。但是,我在美国,推荐激素+抗组胺药。

    然而,我没有激素这种非处方药,还是需要看美国医生。问题是,我看医生,医生就会给我激素吗?!

    我当时很是心烦,皮防所专家见此又给意见:联合吃两种不同的抗组胺的药试试。

    我遵照服用后,很快就好了。真的很感谢国内那位医生!

    那次生病,我没有真正见到美国的医生,却让我知道,在美国,看病需要预约,预约意味着漫长的等待,急诊则意味着昂贵,并且不是危急的病其实不适合看急诊。

    还有,在美国,不能没有医保。

    3

    11月份,美国的医疗保险市场开放后,我购买了次年的医疗保险。

    然而,次年,我的身体竟然非常争气,没有任何不适。

    夏天回中国时,我做了全身体检,当时有些指标不正常,又进一步做了核磁共振。

    这个检查是在南京市的三甲医院做的。当时,医生的意见是,指标有点不正常,但是当前非病理性,不用治疗,密切观察,定期复查。

    去美国后,到了年底,朋友告诉我,美国的医疗保险有个福利,可以每年做个免费的体检。我想着之前中国医生那个定期复查的医嘱,又想着,终究要探索美国的就诊流程,不如借着这个机会就开始吧。

    4

    在中国,人们如果居住在大城市,平时生风咳嗽,多半先去看社区医院,毕竟社区医院人少排队时间短。就南京来说,有的社区医院还更容易停车,医疗费用也略低于三甲医院。如果遇到自己认为稍微严重一点或者复杂一点的病,人们就会选择去三甲医院看。如果确定病情相对要紧,则会找个专家看。如果要开刀呢,则多半会托人寻个可靠的有名望的专家收治。

    我想,这是中国城市居民比较普遍的看病方式。不管看的是什么医院,除了热门的、特定的专家,其他医生,都是病人在想去看的当天能见到的。

    并且,在中国,所有的优质医疗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城市越大,医疗水准也越高。中国大部分排名非常靠前的医院差不多都集中在了北上广。各省的最好医院则都集中在了省城。

    在美国,并不是这样。

    我住在凤凰城大都会区的一个小小的卫星城。但是,我们城市有美国排名第一的医院——梅奥诊所。这一点跟中国非常不一样。

    美国人看病,通常先看家庭医生。看家庭医生需要预约。大部分时候,家庭医生不能当天看上,专科医生更要漫长的等待。

    在美国,有医疗保险的人应该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这个家庭医生也是自己在所购买的医疗保险的覆盖网络中选择的,可以随时更换。但是,大部分人会长期固定一个家庭医生。这样,这个家庭医生会比较熟悉病人的各种指标(电脑中会有历次数据)、整体的身体状况,大部分情况能作出恰当的诊断或转诊。

    其实,美国的家庭医生类似于中国的社区医院的全科医生。他们可以看各种日常疾病。

    如果遇到他们自己觉得无能为力或者专业性比较强的疾病,他们会给出转诊意见。人们再转去专科医生那里做进一步更为专业的诊治。

    那么,什么情况下去像梅奥这样的大医院看呢?

    5

    在我的熟人中,有位中国朋友的母亲去梅奥做过体检,据说费用非常昂贵。

    我曾经问过朋友,如果我想去梅奥诊所这样的大医院看病有什么条件或者门槛吗?

    朋友说,只要你的医保覆盖它,你就可以去看。或者你很有钱,负担得起,也可以去看。没有其他门槛。

    有一次,我去一个朋友家,导航提早说了左拐,我拐进一条错误的道路,结果发现,那条路走到头就是大名鼎鼎的梅奥诊所。

    亚利桑那州的梅奥诊所

    印象中,这个梅奥诊所的规模真的非常大。相比美国那些常见的家庭医生和专科医生的一个个小小的诊所来说,它的规模是惊人的。

    不过想想,江苏省人民医院新建的气派的就诊大楼,加上之前的众多旧楼群,整体规模来说,梅奥诊所比起来只能是差强人意。

    江苏省人民医院

    当然,医院重要的是医疗技术和学术水平,而不是大楼外观或者建筑规模。

    6

    在美国,初次看病,先要在自己所属的医疗保险公司的网站上,找到保险覆盖的医生名单,自主选择一位家庭医生。

    我首选家庭医生的条件是医生诊所的位置是否离我家很近,然后看看她们是否愿意接受新病人,再看看别的病人对他们的评价。

    我选择了一个女医生作为我的家庭医生。然后根据联系方式,跟她诊所的接待人员约了初次就诊时间。接着,从他们的网站上下载了4页左右的表格,填一些基本信息。

    在美国,第一次看医生,无论是家庭医生还是专科医生,都要做这个所谓的paper work。病人可以先在网络上下载了填好,在就诊的那天带去医院,也可以就诊时比约定时间早一刻钟到,在医院做这个paper work。

    我当时预约的是M医学博士。据介绍,她连续多年被评为《凤凰杂志》的“顶级医生”。虽然,这个奖项看起来不是特别专业,但是,对我来说,作为家庭医生,她博士的头衔已经足够。

    然而,等我去了医院,帮我看病的却是一个叫Susan的人。她自称是高级护士(硕士学位),有行医资格。她和M属于一个诊所,如果她看不了的病,会让M来看,不另外再收挂号费。当时,考虑只是体检,我也就勉强接受了。

    7

    美国的医生绝大多数都是非常友好的。她们言语亲切、笑容满面,礼貌又体贴,就像一位老朋友。看我英语不好,关键性的术语Susan都手写给我。

    但是,美国的医生给我感觉也非常刻板。

    我要求体检,我的这位家庭医生说,当然可以。

    然后,一边准备给我开单子,一边问我上次体检的时间以及体检的结果有什么异常。

    我考虑她要进行医学上的参考,就如实说了半年前在中国体检的结果。

    我强调了体检是在中国自费做的,没有动用过美国医疗保险的年度体检福利。但Susan却停了下来,坚持医学上对于体检的建议是一年一次。半年前,我已经做过,她不会再替我做,除非次年六月再来找她。

    我当时目瞪口呆。只好拿中国医生让我复查几个指标的事来据理力争。她于是同意为我免费做这几个指标的检查。

    8

    之后,这几个指标一直困扰我。我反反复复做了好几次抽血检查。遵Susan的医嘱我吃了相关的药,她还反复强调我需要看神经内科的专科医生。

    而这个专科医生,我看得很不顺利。

    家庭医生推荐的几个,我的保险不覆盖。我自己在保险网络里查找的一个医生,对我不是很友好。

    那位西裔神经内科医生觉得我在中国做普通体检却查这些指标是可笑的。他用轻慢的态度说了两次That’s interesting! 这让我非常不舒服。

    随后,他又给我开了很多检查。包括尿检、血检和再次的核磁共振、脑电波。虽然,因为保险覆盖,自己承担的费用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我觉得这么多的检查是过度的。最终我只做了血液检查,自己打电话去实验室取消了那位专科医生帮我的预定。

    今年夏天回到中国后,我看的江苏省人民医院专家还是认为,我的这个指标不用治疗。

    说到这里,又要说说,在中国和在美国看病的另一个不同。

    9

    在中国,看了医生,要化验,只要下楼或者上楼就可以了,还是在医院里面。而在美国,看了病,要化验,多半要去专门的、跟诊所没有关系的实验室(偶尔抽一管血,不需要空腹条件的,也可以由家庭医生的助理抽取,然后送去实验室化验)。

    去实验室,也要事先预约,然后驱车前往。运气好的时候,由医生帮你预约,可以当天抽取样本,很多时候,要等几天甚至几周。而且取报告肯定不是国内医院的立等可取。

    在中国,看医生,医院里闹哄哄像菜市场,各个科室前全是病人和家属,挂号、收费、化验……各种排队。似乎让人心烦气躁。

    在美国,看医生,最多三五个人在大厅里安静等待,很多时候在约定的钟点里,大厅里只有你一个人。从接待,到医生助理,到医生,都只为你服务。

    在中国,约了专家,爽约不去,影响不大,也不用付款。

    在美国,约了医生,爽约不去,则会产生50美刀(约合人民币300元)的爽约费。在做paper work的时候,有这样的合约,是需要签字认可的,不签字,医生不会收治你。

    要知道,即便前往就医,以我的保险为例,看家庭医生也仅需要自付10美刀,看专科医生只需要5美刀的挂号费。

    所以,在美国,约了医生,不能随便不去。如果不需要就医,则要遵照规定的时间提早取消。

    我的医保卡

    在中国就医,医生开个检查单,如果当天拿不到结果,需要再次前往医院,并且在报告出来后,再次挂号看医生。

    在美国就医,医生开个检查单,检查之后,实验室会将结果通过信件或者电子邮件方式同时发给病人和医生。医生根据结果,直接开药,将处方发往病人自己选定的医保覆盖的药店。病人接到药店通知后直接前往药店取药、服用就可以了,不用再跑实验室拿结果,也不用再挂号看医生。

    10

    至于医疗费,美国的医保跟汽车保险一样,买了只是给人们生病时一个保障,不存在医保卡里有钱这种说法。

    之前我一直觉得美国医疗昂贵,因为完全相同的一个检查项目或者一种药品,算上汇率,中美的差价达50倍左右,不算汇率差价也要7-8倍。

    然而,美国的医保覆盖每一次就医,不分门诊还是住院。所以,实际自付部分即使算上汇率也是可以接受的,不算汇率就更不在话下了。

    中国的医保,分门诊和住院。看门诊,医保卡里有钱,就可以0支付,没有钱,则全自付。住院则按比例和细则由医保和病人共同支付。

    美国的医保,有一个支付上限。比如我的这个医保上限是1850美金。我看病时,很多时候都有自付部分(有一次拿治疗眼睛的药是0支付),这个自付部分超过1850美金/年,我就不用再自付了。

    曾经有一次看一篇文章,说一个美籍华人医学专家回到中国给病人看病,他觉得在中国,医生工作强度非常大,而且除了需要考虑如何治疗,还要花心思了解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考虑医疗价格。

    他说,美国不存在病人看不起病的情形。我当时觉得不能理解。

    现在知道,因为美国医保有自付上限,所以这是容易理解的。

    而且,美国看病,看的时候,不用支付费用。都是隔了好几天甚至几个星期,医院或实验室再寄账单到你家里,才需要按账单通过邮寄支票或者手机APP转账的方式支付。

    在此之前,病人不知道此次看病需要花多少钱。医生也不知道。

    11

    All in all, 就时效性来说,我感觉中国就医比美国有效率的多。而且,似乎中国医生更有经验,因为他们每天需要经历无数病例。

    就便利性来说,中美就医各有千秋。

    就就医的心理感受和舒适性来说,显然美国要好很多。人少、环境好、服务优。(比如抽血,病人坐在高高在上的带有软包搁板的真皮大沙发里,医生站着为你服务。)

    就医疗费用来说,看起来中国便宜,事实上,美国更有保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美国看病VS.在中国看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gna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