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心理医生欧文·雅洛姆曾做过有关的心理学实验:他记录了晚期癌症患者在与死亡抗争的过程中,对生命的看法。由此发现了大部分病人,在得知自己所剩时日不多时,对生命的看法有了显著的改变。
他们毅然放弃了不愿意做的事,加强了与家人及朋友之间的沟通,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掌控感。原本被琐事和“不得不做”的事占据的生活,在经过“简化”之后,变得更加充实和快乐。
“我们为什么要等到现在,等到得了癌症之后,才真正学会重视和感恩生命?!”这是癌症患者们最惨痛的总结。病人往往是在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后,才会对生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这说明了我们不是缺乏让自己更幸福的能力,而是平时不重视。
我们觉得自己还有大把的时间,因此不急着思考和改变。但要注意的是,每一个癌症患者,在确诊之前,也没有想过自己会得绝症,你永远不知道上天下一秒要给自己开什么样的玩笑。
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我们最好现在就行动起来,加强对这三个步骤的练习:
1、把自己当作生命垂危的老人、或者癌症患者(注意要真的清楚自己所剩时日不多),思考在所剩不多的日子里,最想做的是什么?把它们记录下来。从中找出自己最在乎的人和事、最想完成的愿望。
2、确认自己是否属于“奔波劳碌型”的人格:即你是否深信“只有牺牲现在的快乐,才能换取未来的幸福”?如果自己属于这种类型,要清楚自己陷入了“实现谬论”,以为只有实现了某一个目标,自己才能感到幸福。
事实是,如果你一直保持这种想法,完全牺牲了现在的幸福,那么未来也不会幸福。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我们确实要牺牲一些现在的快乐,但是要有一个度。
一味牺牲自己本应和家人共度的时间,当我们后来想弥补时,发现对妻子和孩子的伤害已经造成了;想回过头追逐梦想,发现也已经没有资格了;想走出去看看世界,身体也已经不行了……
研究表明,人们在最后时刻,最后悔的往往不是以前犯过的错误,而是那些自己想做而没有付诸行动的事。要意识到“奔波劳碌型”的人格,正在剥夺你幸福和快乐的权利。
3、把自己的注意力从“升职、地位……”等事情移开,分一些给自己在乎的人和事。
想做太多的事情,永远有“重要的事”萦绕在心头,这是我们的通病。但是陪伴自己最在乎的家人和爱人,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砍掉一些没有那么必要的事情,分一些时间给自己最在乎的人和事、最想完成的愿望。平衡好自己为“现在”和“将来”的幸福,所做的努力,才能拥有更幸福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