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
《晚清之后是民国》读书笔记 · 4

《晚清之后是民国》读书笔记 · 4

作者: 鱼之乐都被注册掉了 | 来源:发表于2018-05-16 22:29 被阅读53次

苏俄与孙中山的联手

富有儒家思想和强烈民族主义色彩的吴佩孚与草根军阀不一样,他一直想在列强争夺中保持尊严和独立,无论经济、政治还是军事上。这使得他在任何问题上都献出自己的坚持和不苟且。

而孙中山此时迫切需要外部力量的帮助,于是在1923年1月的上海与苏联达成紧密合作关系,鲍罗廷抵达广州,帮助孙中山击败陈炯明,并将苏俄政党体制引入国民党,将国民党彻底改组,并成立黄埔军校。

此间一直出使苏俄的蒋介石有点明白,共产主义和三民主义很难简单地被嫁接在一起,前者立足于阶级斗争和世界革命,后者立足于民族独立和国民革命,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东西。而且苏俄的国际主义是靠不住的,通过扶植共产党来吞噬国民党,绝不会对国民党抱有善意。

而孙文则在联俄容共的战略思想下,在一种新的“党治体系”下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高高擎起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对北京政府表示不耻。(1921年孙就任非常大总统时,就命令废止五色旗和十八星旗)

1924年中华民国北京政府的转折点

五十岁的吴佩孚如日中天,首次登上《时代》的封面,GENERAL WU,Biggest man in China,《时代》没有选择中华民国大总统曹锟及孙中山、张作霖,显示着美国对吴佩孚的支持,同时美国也注意到了张学良的崛起。

9月直系和皖系爆发江浙战争,引发吴佩孚和张作霖的武装冲突,孙中山应声而起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北伐,而在野的段祺瑞也通电讨伐曹锟,直奉第二次战争爆发。

10月直系冯玉祥兵变,曹锟下野,冯玉祥通电拥段祺瑞为国民军大元帅,并电请孙中山北上。直系政府垮台。

冯玉祥除了软禁曹锟外,还惊天动地地将清廷从紫禁城赶出,取消国民政府对皇室的一切优厚待遇,可能是苏俄人的要求或影响,引发全国哗然。而这次行为也为日本分裂中国提供了重要隐患,溥仪逃到日本使馆,最后在日本人的庇护下出任了伪满洲国的执政。

1924年年底段祺瑞重新出山,新的职位称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执政这个词,可以说是对过去是三年不成功的总统制与内阁制的一个总结,临时执政虽然挂着临时二字,却不动声色将之前的总统及总理职权合二为一,不会再有之前府院之争的烦恼。曹锟就任时公布的《中护民国宪法》,即双十宪法不复再用。以这部宪法的湮没为标志,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以建立宪政为核心的欧美政治制度模仿阶段画上了一个句号,中国历史转而以模仿俄国为契机进入了党军时代,这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大转折。

段祺瑞上任后首当其冲的还是废督裁兵,张作霖、冯玉祥、吴佩孚纷纷将自己的督军名称拿掉。

1925年3月孙中山去世

1924年12月31日,孙中山抵达北京,提出国民代表大会的主张,被段祺瑞所拒绝,1月孙中山退出善后大会,26号孙中山被诊断为肝癌晚期,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

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说,倘若不是过早逝世,孙中山可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孙中山与列宁一样,生来就是一个革命家,革命贯穿了他们的一生。虽然孙中山从美英学习议会制度和现代政府,却在民族主义情绪上与反对帝国主义的布尔什维克的主张更加相近,他在西方主要国家面临的外交挫折,也促使他借金额过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1926年的大混乱

1926年1月临时执政段祺瑞面对越来越不可控的中国政局,表示随时可以下野;张作霖宣布与北京政府断绝关系,北京举行反日国民大会通电全国组织准备对日宣战,惩办段祺瑞等亲日派;2月广州国民政府任命蒋中正为革命军总监,准备北伐。

3月12日大沽口事件,日本军舰与国民军互相炮击,日本认为国民军破坏《辛丑条约》,联合拔过公式向段祺瑞政府发出通牒要求撤出大沽口睡眠的一切水雷和地雷障碍物。“三一八惨案”。3月18日北京学生及工人群众在天安门游行,反对八国通牒示威大会,卫队士兵开枪射杀。国民军欲联合吴佩孚推翻段祺瑞政府以对抗南下的张作霖军队,却遭到吴佩孚拒绝,面对直系、奉系和直鲁联军的三面围攻,国民军退出北京。4月段祺瑞黯然下野。

段祺瑞隐退之后,吴佩孚和张作霖开始合作,似乎谁都可以在临时摄政的岗位上昙花一现,存在十年的北京政府已衰落到了极点。吴佩孚和张作霖假模假样的结拜兄弟,将共和抛之脑后,更像水浒里的兄弟情。

1926年7月9日,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中正就职,发布北伐宣言,兵分两路分别对应孙传芳和吴佩孚。汀泗桥一战,吴佩孚军队溃败,10月北伐军攻占武汉三镇。冯玉祥东山再起,宣布出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第一次公开了自己的国民党身份,这位北洋军阀集团的实力派人物,正式成为革命阵营的一员。

与此同时张作霖也开始落井下石,不顾吴佩孚反对强行进入河南境内,不可一世的吴佩孚落到四面楚歌的境地。

1927-1928 末日来临

1926年底广州国民政府决定迁都汉口,以收回租界,引发英国军队和武汉群众的流血事件。而随着北伐军的北进,战局不断失利,北京政府各项政策开始收缩,与政治同样处于悬崖之上的还有中国的经济。外国企业加大竞争力度,中国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至今的竞争加剧,民族资本愈来愈力不从心,中国纺织业、制造业等民富工业遭到重创,外国商品大量涌入。

军阀们的疯狂扩军,导致民不聊生,社会极度不稳定,人们渴望打算一切,然后再造一个新世界,这是辛亥革命后又一次全国规模的革命高潮。

持续更新……

相关文章

  • 《晚清之后是民国》读书笔记 · 4

    苏俄与孙中山的联手 富有儒家思想和强烈民族主义色彩的吴佩孚与草根军阀不一样,他一直想在列强争夺中保持尊严和独立,无...

  • 《晚清之后是民国》读书笔记 · 2

    1918年北京政府南征捷报频传,3月底段祺瑞重新任内阁总理 5月“非常国会”将广州护法军政府的大元帅制改为“七总裁...

  • 《晚清之后是民国》读书笔记 · 3

    同时期其他的情况 1912年外蒙古宣布独立,受沙皇俄国保护。外蒙古再度向北京政府提出回归的意愿是因为俄国的革命焰火...

  • 《晚清之后是民国》读书笔记 · 1

    1916年6月7日,袁世凯死后第二天,副总统黎元洪就职中华民国总统一职。 总理是淮军后代,北洋三杰之一的段祺瑞(另...

  • 桑兵

    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

  • 《从晚清到民国》读书笔记

    这本是唐德刚先生当时发表在《传记文学》上的一些文章,后来集结成书。原来的内容是作者不同时期写成的,唐先生并没有简单...

  • 时间管理复盘:2019-06-06

    完成基本工作。 《历史深处的民国:晚清》+1 15/46

  • 从晚清到民国

    对历史我算是文盲 这本书看得我也是头西昏。有很多生僻字,由于是台湾人写的 言语上读起来不是很顺畅 ,所以速度也是很...

  • 《从晚清到民国》

    1 林则徐与徐继畲在鸦片战争时期就开始呼吁改制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要“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同治中兴”期间...

  • 从晚清到民国

    马克思说,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从晚清到民国,其内忧外患,何尝不可以从之前的你方唱罢我登台上寻得规律。 《从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晚清之后是民国》读书笔记 · 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ham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