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杨家的猫
“斯坦福最受欢迎的心理学课程。”这是我看到这本书时,印在封面上十分耀眼的几个字。我决定翻阅并非因为它受欢迎,而是想对比书本内容与本身期许会有多少差异。
凯利·麦格里格尔所著的《自控力》更像是一本从科学和心理学角度解析意志力和自控力,毅力与欲望,意识与潜意识等各种名词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是如何形成这一系列独有的思维特征的。
从一开始至今,我对书本内容逐渐失望,因为本身并非一个对科学和理性十分感兴趣的人。比起起源,我可能更需要知道方法论。也就是说,在我意志力和自控力薄弱时,需要做什么才能快速缓解并解决问题。可惜,读了一下午,我还未找到明确的答案。
不过心理和自控力的问题因人而异,有人觉得跑步可以发泄情绪,但有人却一定要喋喋不休的诉说自己的遭遇,可能我觉得外出旅行是一种放松的方式,但他人以为安静的喝杯咖啡,看本书更容易解决问题。
以下对意志力进行分析。
什么叫意志力?
原文:所谓意志力,就是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绪和欲望的能力。
碰巧,注意力,情绪和欲望我都控制得不够好。由此推论,我的意志力应该不强。
注意力的缺失我提过许多次,也曾被读者批评说,谁都知道注意力是个问题,但我并未提出解决的方法。这个问题,许多专家都解决不了,我等无名小卒更别妄谈解决问题了。其实当你能看懂我的文章时,说明你是一个心智成熟并有自控可能性的成年人。解决注意力缺失的问题有无数种方式,比如手机关机,比如找一个无人的角落,比如每天冥想十五分钟,比如控制调整呼吸的速度……但哪种方式对谁有效便不得而知了。你可以每种方式都试一下。。
我试过比较有效的方式是一个人待着,哪怕发呆,什么事情都不做,但要保证自己专注的发呆,当然,最好别带手机,或者你强制自己养成一小时或者两小时看一次手机的习惯。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引用这句俗到不忍直视的谚语,为了表明注意力的培养绝非一日之功,请耐心等待,静观其变。
关于情绪控制。
实际上我并不主张控制,更赞同疏导。作为一个社会阅历并不深厚的姑娘,我感性,且容易暴躁,无法表现得老道而深沉。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很容易表现出一副不屑一顾的表情。藏不住情绪是很大的问题。
我一直很讨厌别人对我说,遇到不开心或者不合意的事情要,忍!对,忍着!我又不是忍者神龟,老是忍着干嘛。
比起忍让,我们更需要正确的发泄方式。暴跳如雷以牙还牙当然不是健康的情绪发泄方式,但购物,运动,做喜欢的事情是可以的。
人在生气时,智商会降到低值,你说出的话,表现出的行为,做出的事儿很可能是没经过深思熟虑的。那你首先需要做的,当然是少说话,别做决定,更别胡乱行动。
默数十声,再运用理智找到适合自己的发泄方式,无论什么。
你喜欢的事情,都立即去做。
转移注意力,让额外的事情占据大脑,别让负面情绪侵蚀理智。
欲望的转化。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正常人都是有欲望的。没有欲望的人可能会更加可怕,比如,他以为人生没有意义,生活没有欢愉。
但恰如其分的控制欲望非常重要。
根据自身情况,我选择了一种有效的方式,将直接的欲望转化为实现欲望的过程。
如果你想买那只新出的奢侈品包包。我会将整个过程进行分解。
提出问题(买下那只包需要些什么呢?)——得到答案(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产生新的问题(我如何才能有那样的经济基础呢?)——得到答案(我需要更高的收入)——产生问题(如何才能有更高的收入呢?)——得到答案(我需要努力工作,或者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提出问题(那我是愿意有更高的收入还是更多喝咖啡的时间?)——选择(……)——行动或者放弃最初的欲望和期待。
理性是强大的,它会让你走进一个又一个问题中,然后竭尽所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最后在得到与付出之间权衡。
这是我用过的,最有效的解决欲望的方式。
其实满足欲望后的感觉可能并没有期待时强烈,或许会进入无尽的空虚中,因为你得开始寻求下一个期待的方向。
相比较满足,我更愿意去分解和转化。这样有利于提升自己的自控力。
那为什么要自控呢?因为成为欲望的主人一定比成为奴隶更快乐。
学哲学时学了自然界的各种关系,比如因果关系。如今脑子里还装着背了千百遍的“执果索因”。但回归人的情绪时却往往做不到那么深层次的剖析,我们容易被最明显的,第一时间出现在脑子里的想法或者决定所左右。
脱离本书,我更倾向于认为意志力是人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行为,而意识能力的差异决定了我们会有不同层次的意志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