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份,王阳明为《五经臆说》写了序言,这是定稿的意思了,除了礼经部分只有六卷外,其余四经都是十卷,合计四十六卷。但最后王阳明并没有将其刊刻发行,而是付之一炬。
钱德洪后来从王阳明的手稿中发现了第十三条,并作序刊印于世。他接着向王阳明索求全部手稿,王阳明狡黠地笑着说:“付秦火久矣。”钱德洪惊问其由,王阳明说:“只致良知,虽千经万典,异端曲学,如执权衡,天下轻重莫逃焉,更不必支分句析,以知解接人也。”
《五经臆说》是王阳明龙场悟道的成果总结。从此“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乃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决然以圣人为人人可到”,“真知乃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也。”简言之,即心即理,心外无物,真得知必能行。
王阳明在书中指出,圣人之学本来就简易明白,古本《大学》没有经传之分,格物致知的本质即诚意,朱熹补缀格致一章,不符合大学的本旨。
王阳明后来更进一步指出,自己在龙岗书院教学,与当地乡民言语不通,但他们接受心学并没有障碍,反而中原士大夫对他的心学大加攻讦,原因就在于朱熹理学已经先入为主。王阳明龙场悟道之所以被称为“忽悟”,其实也是冲破了自己的先入之见。
正德四年,自然灾害频繁,朱厚照心生恐惧,不得已下诏求言,起用言士。闰九月,诏命到,王阳明被拔擢为江西庐陵知县,是五十三名“奸党”中最先被起用的。王阳明并不是“奸党”中的主犯,且在贵州多行义举,声名鹊起,朝野反响俱佳,故被朱厚照首先选中。
十二月,王阳明启程离开龙场,前往庐陵任所。席书等官员及文明书院和龙冈书院诸生为王阳明送行。
但刘瑾一伙并未偃旗息鼓,他为了打压廷臣,使吏部重新复核因编纂《大明会典》有功而获升迁的官员情况。结果,王华被连降两级至南京吏部右侍郎,这时王华已经退休快两年了,实际就是降低退休待遇,这对王阳明也是一种警告。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王华的是因为受到其同年进士好友的诬陷,导致其降职,但王华不愿与朋友反目成仇,所以并而没有辩白。后来王阳明回京以后,要为父亲具本奏辨,被王华制止了,他教训道:“吾本无可耻,今乃无故而攻发其友之阴私,是反爲吾求一大耻矣。人谓汝智于吾,吾不信也。”可见,王阳明的悟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是一蹴而就,顿悟便能成圣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