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四年(1509年)是王阳明在龙场的最后一个年头,在王阳明的一生中,这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
王阳明的日常生活依然是自在安适的,教学、访客、和诗、写文章,所有这些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即悟道,行道,他的探索也终于迎来收获的季节。
这年的春节,王阳明是在贵阳度过的,他拜访了贵州佥事陆健(字文顺,浙江鄞县人),游览了佛教胜地白云寺、道家胜地来仙洞,元宵节这天启程回龙场。
回到龙场以后,王阳明就病了,老乡陆健寄诗慰问,王阳明照例和诗作答。六月陆健得迁福建按察副使,王阳明七月又来到贵阳送别。
二月,王阳明给龙冈书院的学生进行了一场考试,并作诗咏怀,兹录一首如下:
草堂深酌坐寒更,蜡炬烟消落绛英。
旅况最怜文作会,客心聊喜困还亨。
春回马帐惭桃李,花满田家忆紫荆。
世事浮云堪一笑,百年持此竟何成?
四月,王阳明带领学生一起游阳明小洞天,这是王阳明讲学的一种方式。
贵州参议老乡胡洪前来看望王阳明,刑部旧识、西翰林成员之一、时任铜仁太守刘瑜(字美之山东文登人)寄送抒怀诗,王阳明次韵如下:
休疑迁客迹全贫,犹有沙鸥日见亲。
勋业已醉沧海梦,烟花多负故园春。
百年长恐终无补,万里宁期尚得身?
念我不劳伤鬓雪,知君亦欲拂衣尘。
四月,贵州按察副使兼提学副使毛科致仕,毛科几年前已经在浙江严子陵钓台附近创办了桐江书院,此次就要前往养老。贵州的同僚都不忍他离去,大家在贵阳南门为他举办了饯行宴,席间众人纷纷赋诗称赞毛科的为人和政绩,王阳明为之作赠别序,其知行合一的主张在文中已经体现出来,其序云:“君子之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用之而不行者,往而不返者也;舍之而不藏者,溺而不止者也。公之用也,既有以行之;其舍之也,有弗能藏者乎?吾未见夫有其用而无其体者也。”
朱玑(字文瑞)接任贵州按察副使,王阳明七月到贵阳文明书院后,朱玑便让两个儿子朱光弼、朱光霁到书院就读。
刘瑾有意打压廷臣,吏部重新复核因编纂《大明会典》有功获得升迁的官员情况,王华被连降两级至南京吏部右侍郎,这时王华已经退休快两年了,实际就是降低待遇。另有人认为,与王华同年进士的一位好友,在朝中毁污王华,导致其降职,王华不愿因此攻击朋友,故而没有辩白。后来王阳明回京以后,要为父亲具本奏辨,被王华制止了,他教训道:“吾本无可耻,今乃无故而攻发其友之阴私,是反爲吾求一大耻矣。人谓汝智于吾,吾不信也。”
王济以御史巡按贵州以后,贵州的官场风气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士农工商咸受其惠,四月传来王济任期满已回朝的消息,各界奔走相告,极欲挽留,但诏命难违,大家纷纷赋诗表达尊敬不舍之情,汇成诗集《骢马归朝》一卷,王阳明五月为之作序文《骢马归朝诗叙》。诗集名字盖用了东汉桓典“骢马御史”的典故,用在王济身上非常贴切。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王济回京后,被贬为东平州判官,贵州父老不得而知。
八月,有以吏目自京赴任远方,过龙场驿,投宿苗家。一行三人先后死于周围道途,王阳明联想到自己远谪虺瘴之地已经三个年头,遂将三人掩埋,作《瘗旅文》一篇,他在文中说:“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二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今悲伤若此,是吾爲尔者重而自爲者轻也。”
五月席书接任贵州提学副使,七月到达贵阳,八月聘任王阳明为文明书院主教。
闰九月,诏命到,王阳明升任江西庐陵知县,是五十三名“奸党”中最先被起用的。正德四年,自然灾害频繁,朱厚照心生恐惧,不得已下诏求言,起用言士。王阳明并不是“奸党”中的主犯,且在贵州有所作为,朝野声誉颇佳,故被朱厚照选中。
十月,王阳明序定《五经臆说》。
十二月,王阳明启程离开龙场,前往庐陵任所。席书等官员及文明书院和龙冈书院诸生为王阳明送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