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写文的一些技巧分析

作者: 牛粪茶壶 | 来源:发表于2017-09-06 16:26 被阅读2078次
写作

文章的类型很多,古代的八股文,当下三段论式的论文等都有范式套路。散文,小说,评论、自媒体文……比较流行的文体并不难写,所以很多写作培训的老师会试图总结一些模板,传授一些套路。我不建议照搬模板,套路却可以研究一二,在我看来,写作需要一些方法技巧,多一些技巧,进步速度会快一些。

我认为写作能力与以下三种能力相关:信息搜集能力,思维能力,模仿能力。与之对应的是大量阅读,选题列大纲,将材料排列组合。这三种能力都与技巧相关,如果有大量的积累(真才实学)更好,没有也不要紧,掌握方法后积累起来会很快。

简书很多签约作者选的类型比较讨巧,比如专门写读书评论的,多看书就行,从书里面摘抄一些观点或段落,加上自己的观点想法随便即可成一篇文章,相对简单。前几天简友发来签约作者lekli的文章让我看,说写得太好了,我看了一下,认为lekli掌握了写作的套路,擅长引用,这个套路对初学者来说比较简单,所以这里以lekli《精英只有5%,那就先做那活着的95%》为例分析。

如果我来看这篇文章,一眼能看出他写作的套路,并且认为他提出的观点很少。这篇大多材料是从书籍、影视作品、网络小说中“抄”来的,用作者简单的思路,熟练的手法将材料组合在一起,乍一看旁征博引,水平很高,等我慢慢分析完,你会发现原来高深的文章套路如此明显。

第一节以诙谐的句子开题,直接提出不太喜欢许知远,马上转折提出喜欢马东。通过引用《十三邀》里一句话(大众和精英的矛盾),并将其中一句择出作为题目。认为先做活着的95%的大众,然后再考虑5%的精英。

第二节通过万维钢、古典二人观点的相左,提出读书不一定是通往精英的捷径。万维钢疑似把“高手”约等于“精英”,列出他对精英与普通人的论点,推出的结论是换种活法,少娱乐多读书,作者否定了这个结论。接下来通过古典《跃迁》这本书中观点(垃圾书越来越多)做了论证。顺便用《绣春刀》的台词引出需要改变活法。

很明显,作者的推论很草率,至少我看来很勉强。不过作为自媒体小文,这无伤大雅。

第三节主要用了《择天记》陈长生“十四年不修行,只读书,一年通幽。二十日不解碑,只静坐,一日看尽前陵碑。”的故事,提出这不仅仅是主角光环,更折射了“知行合一”的论点。这里提出“知行合一”,下面势必会解释一二。

第四节顺便解释了王阳明“知行合一”,并联系马东提出的“技术通道”,认为不是精英的活着的95%的大众,完全有可能做到“知行合一”。顺便引用让-菲利普·图森在《急迫与忍耐》一书中写的一段话,提出在急迫想要成为那5%的精英之前,不妨先做那活着的95%,忍耐着,忍耐着,回报,总有一天会到来。

这样分析一下,朋友们就能看清这篇很牛的文章的跟脚了。作者旁征博引,从网络节目中,名人观点中,流行书籍中,网络文学中,国外著作中,电视剧中引了材料,让人眼花缭乱,惊讶于文章的深邃,佩服于作者的眼界,貌似很有学问,见识很广,果真如此吗?

依我愚见,这是高手的套路文章,罗永浩在讲吹牛时说过,想让文章显得牛掰,多引用就行,尤其引用大家没见过的国外的小众书籍,反正大部分人一辈子不会去看,即便造假也没人知道。在专业论文写作中,引用是常用的事儿,放到媒体文中照样适用。

通篇看来,作者个人提出的观点非常少,引用的文字和观点的论据占了绝大部分。简言之,作者提出的观点可以精简如下:光靠读书很难成为精英,想成为精英需要知行合一,并且需要忍耐一下,不能急迫。这篇文章就说了这一句话,作者的功力体现在对各种材料的应用上,信手拈来,随意组合,就成了一篇,这点大家需要学习。

我们上面讲到搜集资料的能力,这些书籍,电视剧,电影,小说,古诗词经典,国外文学……都是资料。最根本的方法仍然是多读多看多摘抄,如果讲方法的话,可以称之为“技术手段”,搜集材料可以当成一种技术手段,用百度搜索,各种专业搜索工具,各种数据库,需要啥资料,定向去找,效率就高很多。用不着每个知识都背下来,脑子有大概图谱即可。

问题是大部分人不知道用啥资料,所以,搜集资料相对应的也有思维能力。定题目,列思路,统筹大纲,选各种材料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一篇文章有若干种写法,有成千上百的材料辅助,如果思路定好,材料只是陪衬,这时候积累就很重要了,积累多效率高。如果没太多积累,那必须调动思维,找出关键词,去专门数据库搜索,比如需要寻找谈写作的例子,古人或现代人,国内外的都可,如果去搜,会发现很多诗词古句,历史名人,国内外谈写作的书籍,通过目录或书评,大致能定位那一节与我们写的话题相关,效率会提高若干。

天下文章一大抄,我不建议新手按部就班读书,摘抄,背诵,这是水磨工夫,需要长期坚持。如果想速成,一定像临摹一样先学模仿,模仿能力是初学者需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从早期摘抄引用,到模仿句子、文章结构,到后来的观点模仿(用自己的故事说别人观点),最后才是自己独创。模仿的方式很多,模仿创新的方法很多,可以从国外翻译过来,可以新瓶装旧酒,可以把各种材料排列组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跨学科论证等。

书籍、电影、电视剧、新闻、综艺、评论节目、其它人的文章、道听途说的故事……这么多素材可取,结合自己的思路,随便模仿一下,每天可以写出若干文章。如果仍然感觉吃力,那是个人思维没有打开,这个需要系统学习,在理论实践的基础上,多锻炼,思路会越来越广。以上就是高手写作的一些简单小技巧,属于方法论问题,也是技术问题,掌握了它们,你也能轻松写作。各种类型的文体都有一定方法,我每天能想到大量选题,自己懒惰不想写,热爱写作的人新手可以慢慢去找话题,去练笔,有想法可以和我交流,妥妥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人生处处得清欢:写的真不错,受教了!
  • 静若繁花L:常觉得无话题可写,今总算明白了
    牛粪茶壶:@静若繁花L 话题太多,慢慢会思考:写作的意义在哪里?到底给谁看?小时候写篇日记给自己看,都能不亦乐乎,现在谁写给自己看,如果写给别人看,谁会看?我们写的东西都具有各种局限性,写多了就越来越不想写了。

    于是,迎合大众的,客观报道的,抽象或杜撰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小说等成为大家消遣娱乐或分享新闻事实的文体,如果描绘自己心情或奇特经历,也能让人猎奇共鸣……写点心得想法,跟三五好友切磋碰撞,都是极好的。这样就找到自己文字的落脚点,有了对话的对象,写起来就有趣了,最怕自言自语,孤芳自赏~
  • 牛粪茶壶:今天看《前方写作路口,请保持直行》时,作者表达了写作的暂时迷茫,故留言片语。复制到这里,以兹纪念:

    看你文章选题还算广泛,最近不知写什么,一个重要原因是思维没打开。你列举的三个写作目的比较正能量,尤其第三个,从这里入手,找准方向,写作应该是很轻松很好玩的事儿。

    我就很懒,不想写些虚头巴脑的,因为发现可写的太多了,写出来价值不大,除非像你目的第二点挣点小钱。在简书更文除了一点打赏,其它收入方式比较少,所以很多盆友在头条号发文,简书三五十的阅读,头条能到三五万,广告费分润不少。

    最近盆友写作培训班的一些学生问我写作问题,我说得看个人追求,写作到底给谁看,给自己看,给读者看,还是为了传播?目的不一样,写作方式也不一样。如果给自己写,少而精或每天写日记做流水账都可以,如果为了传播挣钱,写作需要套路。

    建议结合自己职业,兴趣,实践边学习边写作,不要把工作、兴趣、写作作为三个事儿,三张皮,如果结合不起来,很多事情就变得散乱。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听到见闻,或个人经验总结,都可以写。个人兴趣,关注的方向,看的新闻热点,都可以以自己思维、视角、事例重新解读,深挖或补充。教学相长,在学习中写作,在写作中进步,写作就是学习,就是总结,就是成果,这样才不累。

    从套路来讲,从模仿,整合,原创,每个方法都可以写若干,一个问题多种理论,多种事例,多种视角的表达,新瓶装旧酒的方法,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夸学科的,古为今用的,洋为中用……结合热点,兴趣爱好,个人特长,分享看法,随心所欲。

    白天上班,休息闲暇看点新闻,但凡所见必有所想,列个小纲要,有空时候提笔刷刷写就,无需文采,只需真诚表达,下笔神助,就是一篇,这是对个人的小文。如果时间充裕,字斟句酌,谨慎排文,这是为读者作。如果想挣钱,就按套路,或摘抄,或模仿,或勾兑,或剽句子,事例,观点,或换视角,理论,方法……反正随便勾兑一篇,有流量就有小钱。

    年龄越大,想法越多,对表达形式越不看重,如低吟浅唱,如窃窃私语,如朋友对答,如群雄辩论,或哲思,或畅想,亦真亦幻,随心所欲表达时,文自然成。这时不迎合任何人,只是习惯的记录和个人的表达,懂我者,谓之我友,不懂者与我何干。这时,写作成为生活,一只秃笔写春秋,一缕墨香描生活~
  • 鹤舞乱青天:这阅读量。。。简书还是作者比较多,读者明显不够用啊!这样下去简书里的文章会不会越来越扭曲😂
    牛粪茶壶:@鹤舞乱青天 小说在我看来是休闲的东西,闲了我也看。看小说长不了学问,娱乐生活倒是挺好滴,俺每天看几章玄幻哩~:joy:
    鹤舞乱青天: @牛粪茶壶 你看你写其它的东西阅读量也就几十个,一写到什么写作技巧啥的阅读量就上千了,纯粹的读者相比作者少太多了。另外你居然不喜欢看小说?
    牛粪茶壶:@鹤舞乱青天 :flushed: 咱们写滴不行,不赖读者。大神们滴阅读量都超过一万,我们超过2千就顶天了~
  • 54f70f613c7c:相教互授,帮联成长,文章写得好,互动更是棒!
    牛粪茶壶:@山西铁娃 :sunglasses: 妥妥滴
  • 树上的橘猫:我记得毛姆说过一句话:表达不清楚是因为你思考得不够勤勉。🤔
    牛粪茶壶:@蘭槿 :+1: 这句是极好滴!
  • 大为君David:作者写得很好,这就好比一个人有花架子,打得是套路。一个有真内功,打得是实战。粗看下,可能花架子的好精彩些,但是长久看,内力不够,就觉得单薄了。当然,打出套路也不容易,也需要学习很多。而且自媒体文往往惊鸿一瞥,也不深究。但是真正的好文,即使是新媒体文,它的内功会体现在逻辑,结构,材料,语句等各个方面。哪怕阅读量不高,但作者的水平会越来越高,而不像那些套路作者会越写越重复。
    大为君David: @Niagara_me 嗯嗯,都要有,才是高手,不然只是卖相好。
    Rachel09:@西风漂流David 见解有深度,喜欢,套路+内容+格局
    牛粪茶壶:@西风漂流David :+1: 你评论写得极好,认识很深刻。最近看批评许知远的一些热点文章,发现很多写得很深刻,自叹弗如。很多自媒体都需要协调文章传播便利性和深度辩证,如果能把深刻观点浅显表达,收放自如,把握好尺度,那写作者定然水平极高。

    前几天看人民日报一些评论,感觉和很正点,一看就是我们政治法学类作者写的,读起来铿锵有力,不过大部分人不喜欢看。有些媒体文写得太水,基本通篇全是故事,观点一两句,这也不美。得空我得研究研究如何结合二者,如果有点心得,估计会有作用~:flushed:
  • 婉_霞:分析得很透彻
    牛粪茶壶:@婉霞1 :sunglasses: 谬赞谬赞,一孔之见,一家之言,随便提点个人浅见~
  • 夏目若安:厉害了,牛粪叔
    夏目若安: @牛粪茶壶 吹牛也得有资本才能吹哇
    牛粪茶壶:@夏目若安 :flushed: 俺吹牛而已~
  • 林子_林子:现在的知识文章又有多少是新知识呢?只不过原来的文稍微转换一下,重新披上一件外衣,就是一个新作品。而你写的文章,进来一看就是标题党了,不过是借评论别人的文章,来发表自己的那么一点见解罢了!
    唯有小说或许才是最花费时间与精力的,也值得人去品味。
    牛粪茶壶: @林子_林子 看一辈子小说也不一定能过好一生。即便你背诵所有的《红楼梦》章节,对你做菜、工作、带孩子用处也不算太大,不如和村妇学点干农活技巧,不如和工作高手学点经验,不如看些育儿经。

    如果一个人没有真正的实践,靠小说意淫开脑洞,那简直过了虚假的人生。丰富的人生比小说精彩的多,不喜欢小说的表达因为它太矫情,不如哲学深刻。小说在打发时间娱乐中有价值,年轻人可以适当看看,不同阶段的人生需要不同的知识。

    如你所说,多实践吧,把生活的每一寸变成小说的精彩,个人就是小说的设计者,就不用再过分意淫别人设计的故事了。你艳羡的正是你缺少的,等你跨过那个阶段,曾经艳羡的欣赏的,或许变成平淡的不屑的了。

    所以,该成熟一点了,多看点有深度的东西,和实践结合起来,少说大话少些攻击性,多做实事儿多赚钱。不要因为看懂了几篇小说就沾沾自喜,小学生也能读懂一些小说。甚至,小学生有基本的礼貌,这一点,你是不具备的。更重要的是小学生比你年轻,作为一个读者,你又可以领悟多少呢?
    林子_林子: 生活的理论知识懂那么多,还是需要实践才真正明白所谓的理论。之前很流行一句话“道理我都懂,可是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实践才是出真知的过程,人生阅历的重要性就体现在这里。

    我所说的小说,如果你认真看过,就知道一篇好的短篇或是长篇小说。他的人物构造,情节,细节,以及场景的描写。这些都是需要写作功底的,文字功底阅历也是需要的,参杂写非常多的因素。小说源自于生活,没有生活哪里来的脑洞文,哪里可以引人共鸣呢?

    一个好的读者,至少应该具备读得懂隐藏起来的事,更深层次的感情。这一点,你是不具备的。可以引发人思考,而不只是知道作者是如何去写作的,更重要的是作者表达出来的,作为一个读者,你又可以领悟多少分。
    牛粪茶壶:@林子_林子 你说滴很对。太阳底下没新鲜事物,不管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基本还是那些东西。我一直认为个人生活工作中常用的理论、知识是有限的,我们在有限的时间掌握这些有限的理论知识就够了,所有的文章都是在用有限的理论分析具体的问题,唯一区别的是视角、时空、故事的变化。

    各种新时空,新视角、新故事对我们巩固已有理论有价值,如果新势力新场景,或不同视角,不同学科理论的再论述,可以充实我们的知识构架,交流的过程是获得认同或丰富知识构架的过程,基本不是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因为成年人的基本知识结构、思维结构定型了,如果学习,那得专门去学,在零散小文里看到的只是个人知识框架中的零碎点。

    我倒认为小说是最不值得看的,小说通过故事或虚构表达的东西太少,它当做娱乐或讽刺的工具可以,与知识碰撞关系不大。评论、议论、说明或系统表达的,非流行文体倒是值得看看,新闻啊,小说等娱乐时间看看就行。理论与方法论才是每个人应该关注的,这二者与生活息息相关~
  • lagrange97:但是,也有一点,就是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作者提出的引证去搜索相关的书籍读一读。我看的书基本都是这样别人偶然间提到,才去选择看的
  • 今天国考:学习了
    牛粪茶壶:@今天国考 :sunglasses:
  • lagrange97:
    说到底,我们的问题还是因为读的太少,见识太少太少了
    牛粪茶壶:@二月白杨 :flushed: 是啊,有时候我都不好意思写了,因为经常看到一些专业写手写的深度与文采并重的文章,感觉自惭形秽。我们只是随意表达,离专业还很远,不过聊胜于无,慢慢写着玩,没坏处~
  • Rachel09:豁然开朗的感觉!刚涉入自媒体的我还战战兢兢的引用,总怕被扒出来人肉,看了大作,我放心了,慢慢锤炼吧,先写出来,再往写好努力!谢谢!:fist:
    牛粪茶壶:@Niagara_me :flushed: 前段时间有个简友经常让我给她的小文提点建议,在简书阅读量几十,没想到她把文章发到头条上,两三万阅读都很正常,看来头条流量比简书多多了。一篇广告费分成好几块钱哩,哈哈~先练手,以后可以转战各平台~
    Rachel09:@Niagara_me 受教了,提的建议很走心很中肯!我得好好消化消化!我是想从自媒体入手,练练笔,慢慢打开思路,然后向纵深发展,前路漫漫啊!
    牛粪茶壶:@Niagara_me 从抄句子,抄结构,抄观点,到模仿改造,再到合理引用用自己话语体系表达,熟练后就变成个人表达了。有自己的观点,思路,把理论、数据、事例信手拈来,随便写写就是一篇自媒体文,可以结合社会热点,新闻舆论,随便炮制。

    要注意类型文章,如果你专注自媒体,你可以研究一下下列问题:

    一、你重点关注的方向有哪些类型的自媒体流行文体,整理出范式。

    二、某一类流行新闻或热点出来后,媒体会从各种视角论述,寻找一些经典范式和解读,整理出来。如果能抽离现象背后的本质更好,这样再碰到类似问题时,随手就能赶制一篇最新文章。因为原来报社很多新闻稿会提前写出框架,等结果一出,填上关键词汇新闻就出炉了,效率极高。

    三、预测热点。每个类型的热点总有落脚点,有的探讨阶层,有的讨论文化,有的重视教育,有的是某个具体行业的具体细节……不管你关注哪个方向,自媒体文肯定有观点,有事例,有评论(深度),可以提前将一些潜在方向和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一旦有新闻,将案例换成最新事例,用原文章逻辑,分析,干货统筹,十几分钟就出一篇经典。

    以上三个问题,皆可以在研究热点文章的基础上整理范式,二次加工,写成模板,需要时套用即可。
  • 4bffd967a7c9:原来如此
    牛粪茶壶:@4bffd967a7c9 :flushed: :v:
  • Ricky1986:读书评论的书有好推荐吗?表达观点很弱需这方面提高
    Ricky1986:@牛粪茶壶 :+1:
    牛粪茶壶:@Ricky1986 :sunglasses: 读书评论的书我基本没看过,可以搜一下评论写作的基本范式,方法啥的,顺便看些经典评论。观点任何人都有,往往一句话就能说明白,你的问题应该是如何系统表达观点。

    简单来说,我们对任何问题都有是非判断,赞同与否很简单,如何将赞同或否定具体化,从哪个视角,理论,细节入手?多看一些经典评论,你发现有的评结构,有的评写作手法,有的结合现实,有的表达某种理论,有细节的有整体的……所以没有固定的结构,只需随便找个切入点,用理论,数据,事例、分析等表达清楚即可,自圆其说就是好评论,观点自然有说服力。
  • 若鱼_吻风:老实说那篇文章有用的东西真心不多。不过借用了一句名言,便开始大书特书。
    而且文章的立场和高度都基于个人和例子。例子可能是特例,个人却各不同。实践应用价值低。更何况本无方法论。纯属高中议论文,让人有点遗憾。作者对问题也不够深入了解,以例代证,到省心。
    牛粪茶壶:@若鱼_吻风 :flushed: 幸亏那作者看不到留言,不然俺想他会脸红滴~
    若鱼_吻风: @若鱼_吻风 实话说现在都很少看首页上面的文章了。。。。
    若鱼_吻风: @若鱼_吻风 不过本来大家就不喜欢那种费脑的😂😂😂
  • 斜杠奶爸:不过作为自媒体小文,这无伤大雅。。真的吗:smirk:
    牛粪茶壶:@斜杠奶爸 :sunglasses: 必须滴
  • 饕餮思文:我从来相信“文章憎命达”,有自己观点的,大都受过“刺激”,或大或小的刺激,而且,成名很慢。像晃晃悠悠的老爷车,走的很慢,压过去的土地上,留下一道深深的车辙,车把式扬鞭一声吼:“驾”,速度依然很慢很慢。一眼望去,没有尽头的路消失在天边。那样风尘仆仆的赶路,慢悠悠的回家吃个晚饭。
    饕餮思文: @牛粪茶壶 小女不才,早年“叶圣陶杯”略得过些许奖赏,也就写点儿散文,卖卖酸腐而已。但是,不如您的文笔能力透纸背,下笔有神之功效。🤓
    牛粪茶壶:@饕餮思文 :+1: 这段留言写滴忒好了~哈哈~
  • 饕餮思文:这个跟彭小六捕捉套路的感觉很像,艾玛,每次看你的文章,都觉得智商是负数。。。。
    饕餮思文: @二九七月 我只能说,他们牛人到最后看起可能都来很像。就像我自学英语觉得自己说的还算可以时,回头看看自己的方法,跟其他人说的方法很像。ps.彭小六怎么说都是编程出身,理科思维的人,说话可能很实在,但不会很优美,不是所有理科生都是东野圭吾的。🤓
    牛粪茶壶:@二九七月 :flushed:
    一笑研过丶: @饕餮思文 有可能不是错觉~🙈
  • 隐尘非:我就是那个仍然感觉吃力的那个
    現實世界: @隐尘非 我也是

本文标题:高手写文的一些技巧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ixv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