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令我震惊的教育故事,发生在两年前。
期中考试成绩刚出来,我正在给班里的孩子上课,带领他们分析试卷、讲解题目。忽然,教室正门口立着一个人影,我和孩子们看过去,原来是隔壁班的一名学生,他脸圆圆的,白白胖胖,高大壮实的身材。令我们不解的是,他手里拎着个凳子,可怜巴巴地望着我。
“怎么了?”我连忙走到他跟前,关切地问到。“我们老师不要我了,让我来你们班!”他弱弱地回一句。同情与怜悯之情同时涌上心头,我连忙问“为什么呀?”“因为我数学这次没考到85分以上。”看着一个高大的学生如此伤心与可怜,我赶紧让孩子进来,在后排找个地方坐着,跟我们班的孩子一起上课。
我当时甚至都在脑海中飞快联想到正上中班的儿子,如果是他因为一次没考好,就被老师赶出教室,对孩子的心灵伤害会多么大,可怜的娃儿们!别人家的孩子也是孩子呀,一定要用这种方式来逼迫孩子们取得好成绩吗?这样极端的做法,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真正兴趣吗?或者说,反而会让孩子更加痛恨和害怕考试,更不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课,要继续上,我带领孩子们按照原计划讲解试卷。心想下课后去找他老师问问情况,再把孩子还回去。
下课后,我刚走出教室,就看到他老师迎面走来。我还未来得及开口,她便一顿指责。“你是不是傻呀?他没考好,我让他去你们班,你竟然收留他,你应该把他赶出来!让他知道他无路可走,只能好好学习,再回去我们班求我!你倒好,直接留他在教室里上了一节课!”
第一次遇见这样的事情,出于人道主义,和一位老师的良知,暂且收留孩子,结果却被指责为傻。道不同,不相为谋,我没有回答她的问题,表面上依然心平气和,但是心中对她的作为甚是反感。虽说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班级和课堂管理方法,但是如果这些方法以损害学生尊严或伤害学生心灵为前提,还是早早摒弃或改正的好。
我们敬佩的是德高望重、育人有方的教师,而不是一味追求成绩而不择手段的老师。不尊重同事,不尊重学生,有再好的成绩也只是应试教育的奴隶,距离教书育人依然远的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