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纲要》(43)
《人是人性的还是神性的》
在生存境界中,人不得不用人性来面对生活,而实际上,人性只是一种生存策略,人真正需要的绝不是人性的生活。人性是什么?人性就是建立在人们精神意识中的生活规则,经过人性处理或过滤后的生活就是异化的生活,事实上,我们一直就生活在异化了的生活中。比如我们需要人与人之间无障碍的亲密关系,但却只能通过爱来获得,人一旦进入爱与被爱之中,人的自在状态就已丧失,无论爱与被爱都受彼此约束,爱不是无条件的,也绝不是无限的。而人对他人的信任与依赖一旦建立在人性之上,就变成了一种外在的契约;人的友善不是出自于本性的需要,而是一种对外的赋予;人们的共同目的变成道义,那就成了有条件的结盟……人们的本能性需求经由人性的处理,总是被扭曲得面目全非,因此,人们的所得并非所需。
而另外一方面,生活的刚性需求总是必需通过自私的方式获得,人的生活范围被割据为私有的空间,人的生存保证只能由自己负责。人正常的存在形态,不得不被扭曲为个人的、自私的、封闭的甚至猥琐的自我生活形态。许多必需要东西,得通过激烈的竞争、复杂的计谋,甚至欺骗、恐吓、斗争以及使用人间智慧演绎出来的各种手段最后才能幸运地获取,个人必须使用人性恶的一面才足以对付生活。最终,无论是人性善的一面还是恶的一面碰撞在一起,这善恶交织的生活都只是人们真正需要的生活的赝品,更多的时候,人是极端被动的,生活是一场认真又荒唐的闹剧,人们都在暗暗地比恶,以恶制胜,以恶来抢占竞争的先机,最后人们互相以恶来埋葬自己。人性其实在让人演出一场漫长的悲剧,人们都在无意识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不过庆幸的是,人性终不是人的本性,人性虽然将本性异化得面目全非,但人的本性并未消失,本性仍然是人性的背景,本性是存在的本质,是存在贼予人的最终品质。在人性的起伏波动的后面,在人的潜意识之中,在人内心的起点上,人的天然本性永远不会泯灭。如果直接将人的本性做精神化处理,不做生存化处理,这就是我们认为的神性。神性是剔除了生存竞争逻辑及人间伦理逻辑的人性,神性才是人本性的扩展。人的一切特质和一切自然品质都包含在神性之中,神性是未被污染的人性,神性是未被异化的人性。事实上,人完全可能也应该像神一样的存在,神一样的存在才是人本质的、自然的、永恒的存在形态,人最终是神性的。
从人性过渡到神性是人类历史的必然,人类从本能的存在进化到智能的存在,也是历史的必然。(接下)
本书《感知新世界》《感知新文明》二部已在京东、亚马逊上架销售,如需完整了解感知论,进京东、亚马逊搜索书名即可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