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左至右,一、富贵祥宜公卿并兴乐寿无穷;二、富贵祥宜侯王并兴乐寿命長;三、富贵宜子孙男则三公女侍王;四、富贵祥乐无穷造者覇师承光;五(缺)富贵祥宜公卿并兴乐寿无穷吉利
中国文化,有崇尚厚葬的传统,虽是糟粕,收效也无法检验,但影响却极为深远。回望历史,因俢墓建陵等大型工程,横征暴敛,引发动乱,导致民变,最后亡国的不是一次。比较典型的就是秦始皇陵修建,虽然不是导致秦朝灭亡的唯一因素,但其耗费民力物力之巨,积累的社会不满,在其中的作用绝对无法忽视。
厚葬之风,兴于先秦。从考古来看,旧石器时代,伴随着人类开智,宗教的萌芽,人们就开始有了丧葬意识。新石器时代,阶级开始初现时,就有了陪葬、殉葬等现象,在大汶口,红山,龙山等文化遗存,出土的墓葬里,已经可以看到有殉葬的人,陪葬的陶器等生产生活用具,祭祀或图腾等少量的地方玉石器,而且已经有了多寡精劣的区别,父系社会越来越处于支配地位,推动了阶级的分化,这应该是厚葬之风的肇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阶级愈发明晰固化,生产力更为发达,厚葬开始兴盛,奴隶,生活用品用具,青铜器,玉器,礼制用具也根据死者生前的身份等级进入墓葬,尤以帝王之葬为盛。秦统一六国,厚葬之风于个体而言达到一个高峰,始皇帝创了历史之最,开了历史先河。秦陵于当代部分发掘,一个兵马俑就震惊了世界,成为奇迹,铜车马为青铜之冠,皇陵内蕴含的秘密很多有待开发。兵马俑的出土,曾经有专家指出,用陶俑人殉葬,是秦始皇在推动历史进步方面的一大功绩,也据此对秦暴政之说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新观点。
汉承秦制。汉初高祖,文帝景帝,休养生息,外和匈奴,内蓄人力,倡行节俭,推行黄老之说,无为而治,天下太平,国力日盛,始现文景之治。西汉武帝时期,发展更加强盛,经济富足为厚葬提供了物质基础,独尊儒术,儒家“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的孝亲观念,也对厚葬之风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加之谶纬、阴阳五行学说以及神仙方术的盛行,都影响了当时的丧葬习俗,使得厚葬之风盛行。《汉书·贡禹传》云:“武帝弃天下,霍光专事,妄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钱鳖牛马虎豹生禽,凡为九十物,尽瘗藏之。”《新唐书·虞世南传》也载道:“武帝历年长久,比葬,陵中不复容物。”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汉武帝茂陵,随葬品很多,除一百九十多种随葬品外,活的牛马、虎豹、鱼鳖、飞禽等,也一并从葬。
厚葬之风,从帝王到民间兴起,对葬制、葬礼、墓园、墓室及随葬品发展都带来深刻变化。其中,墓室的建造更加奢华。汉代石刻,烧陶技艺发达,王公贵族官僚地主阶级,墓室修建专门刻石,烧制大量的陶制家畜,瓶罐,陶灶等生活用品,大型精美的墓砖,用以作为装饰和建筑材料,上面刻以主人生前的生活,工作,社交,祭祀,狩猎,祈福,神话故事等内容。这种风气,当时主要集中于北方中原经济发达地带。此后,这种风气和墓制持续影响至历朝历代,大江南北。但以大型墓砖为材,逐渐演化,三国魏晋,北方经济因战乱凋敝,虽统一之后有所恢复,但已无力大规模烧造。南方经济发达,三国吴、衣冠南渡东晋建立后,厚葬之风江南依然盛行,烧砖筑墓为主流,但砖的工艺和品质大为下降,以中小砖为主,文字纹饰的精美远不及汉。至南北朝,战乱不止,更加式微,隋唐宋时已不多见。
砖,作为一种人工烧造的材料,非常耗费人力财力,在那个时代,是很奢侈的工程建设项目。但是汉砖的存在,为我们研考历史,了解风俗人情,寻找文字发展的脉络,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的。其地位堪比历史文献。吉语砖,是其中重要的品种,代表了人们对生命的渴望,现世的留恋,后世的祈愿,后代的祝福。受到爱好者的推崇。
以上富贵系列砖,出自浙江宁波地区,一说余姚,一说奉化。砖铭均为隶书,但都带着几分篆意,书法水准是很高的。砖文中所有的“富贵”二字,都是通过“富”字的“宀”将两字覆盖为一个整体,并且将“富”字的“田”部与“贵”字上部共用。“富贵”二字如分别借用上述“共用”部分,均与原独立文字的字形相符,砖文蕴含了对“寿、富、康宁、好德、考终命”五福的祈愿。这体现出古代书家的设计思维和创作成果。当下,很多平面设计,如紫气东来,招财进宝,福禄寿等合体吉语,商标、签名设计等,通过将字体变形设计,而达到美化装饰之用,有异曲同工之妙。
汉砖,除少量城砖井砖外,均来自坟墓。有盗挖的,也有洪水等自然灾害导致现世的。墓室中,砖是最不受关注的部分,价值低,材质粗鄙,也有人认为其有阴气,不吉利。对于盗挖者,我们予以强烈反对,这是违法行为。说到阴气,倒是没有道理。这就是一种建筑材料,用于墓道,门庭,墙壁地面装设,出土后,历经日晒、上蜡,哪里来的阴气,缺少科学依据。江浙地区,因其坚硬厚重,过去用来盖房,河南地区农村用来铺院筑墙的也不稀奇,也不见有什么血光之灾。再者,出土的青铜器,金银玉器等文物,趋之者甚众,也没人忌讳阴气。所以,阴气之说不足信。如果渠道合法,选来研考把玩,用以制砚写大字,很有玩味。
根本的一条是不能违法,违法了,什么气都阳不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