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姑姑真不容易,养了三个孩子,还自己盖楼房,太辛苦了!”从小到大,这是我听到最多的别人对姑姑的评价。以前,我很不理解,是她们嫌弃姑姑孩子生的多,自找苦吃,还是嘲笑姑父不争气……
姑姑是爸爸的亲妹妹,小时候,她和同村的孩子一起去马路对面玩,被对面飞驰而来的大货车撞了,人无大碍,就是腿撞坏了。
在80年代,医疗条件不发达,医生没有办法,只能将撞坏的部位锯掉,从此,姑姑就成了残疾人。奶奶很长一段时间都在自责当中渡过,恨自己没看管好姑姑,害了女儿一辈子幸福。反倒这时候的姑姑,格外坚强。
6岁的孩子,姑姑每天靠着拐杖,和奶奶一起干家务活。到了上学的年纪,她跟其他孩子一样,背着书包去上学堂,忍异样的眼光,接受知识教育。
初中毕业之后,姑姑告诉奶奶,她不想读书了,想去挣钱补贴家用。那时候,塑料编织厂很多,工资也是多劳多得,姑姑从小手巧,反应快,每次年底结工钱的时候,她都是第一名,简直就是奶奶贴心的小棉袄,既懂事,又会生活。
原本以为她会这样过一辈子,奶奶也很知足,可以相互陪伴,但这个时候的姑姑突然选择去大城市打拼。一向坚强的奶奶哇哇大哭起来,担心姑姑在外受欺负,而且腿脚不方便,连个照应的人都没有,但又不忍阻碍姑姑的发展,毕竟大城市机会多,小城市的生活一眼就能看见结尾。
姑姑踏入的第一个城市是天津,学做裁缝,这项工作很累,且要细心,到了年底的时候,基本是每宿都要加班。姑姑在这样的环境下磨练了两年,并且结交了很多朋友。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假肢出现了,那时候安装的城市有限,而且需要订制,价格贵。奶奶二话不说,拿出了姑姑之前存的钱,让远房亲戚带姑姑去了上海。
这一去,也算是改变了姑姑的命运,虽无法与正常人相比,但可以摆脱拐杖,少点异样的眼光,姑姑的自信心也会越来越强,更有动力去好好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