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个大老粗,没进过几天学堂。凑合着能写几个只有他自己才能认得的字。像鸟雀印在雪地上的爪印。也没啥手艺。凭一双粗大的勤劳的双手和节俭过日子。他的节俭在村里是出了名的。他有一句口头禅:遭蹋粮食就是造孽。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父亲没读过多少书,更不知道世间还有《锄禾》这首古诗。但这首古诗仿佛是专门为父亲而写的。他用他的方式和言行践行着这首古诗所赋于的精神内容。
他也用他这句"糟蹋粮食就是造孽"的口头禅来规范家人,当然也包括我。他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吃饭时碗必须吃净,不许有一点残留,不许拋撒饭粒。吃馍也要求双手掬严,防止掉下小馍粒。
后来土地承包到户,日子变好了,他还是这样要求着我们。时时不忘警惕着我们:“糟蹋粮食就是造孽。"
父亲不仅在家里这样要求我们,平常见着村里小孩随便抛弃吃不了的馍蛋,他就很不高兴,"造孽呀",他一边叹惜着一边捡了起来。
我想,他的这种性格的养成与他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父亲不厌其烦地把他那些苦难经历能跟我讲过一千遍了,我的耳朵都能磨出茧子来。
父亲生不逢时,经历了"十八年年馑","三年困难时期",以及"十年文化大革命",他的人生大半都是在贫穷饥饿,和动荡不安中度过的。险些被国民党抓丁抓走了,险些被饥饿夺取了生命。命运有时也会眷顾一下饱受苦难的人们。父亲终得从生死关头化险为夷,逃过一次次劫难。
只有经过苦难的人才懂得珍惜。父亲的节俭作风我能够理解。但有些作法在我看来还是有些过头了。父亲对粮食达到了嗜爱如命的程度,太抠了。这让我有些难以接受。
收庄稼之际,哪儿能不遗漏抛撒几粒粮食?这要让他看见,非叫我捡起来不可。这让我非常难堪。有一次,正好十字路口疏疏朗朗让地散落着一些麦粒,过往的人来来往往,谁都是习以为常,视而不见。父亲又是非常惋惜地说:造孽呀。说着,弯下僵硬的身躯,并要求我也跟着他一粒粒地捡起来。这不是有意让我丢人吗?这要放在五六岁的小孩做这事还差不多,全当是闹着玩。可我已经是十五岁的小伙子了。我从没违抗过父亲,没办法,虽然一肚子埋怨,我还是极不情愿地蹲下去,一粒一粒地捡起麦粒。过往的熟人看着我坏坏地冲我一笑,"怎么,大小伙子还玩蚂蚁?"臊得我脸红到脖子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别看父亲这么抠门,但在曰常生活中很大方的。比如村里的小孩子随着大人来我家蹿门,家里有啥好吃货,父亲会毫不吝啬地拿出来给孩子吃。赶上了饭点,会毫不犹豫地给孩子舀上一碗。要饭的求上门来或饭或馍有求必应,也从不让其空手而去。并告诫我,乞讨人都是万不得己,不要拒绝Ta,不要伤了Ta的自尊心。
我理解父亲,但不完全了解父亲。直到父亲临危及去世以后,我才真正地整地理解了父亲。父亲重病期间,村子里许许多多的人都来探望和安慰。父亲去世以后,村里鼎力帮忙。
节俭和慷慨看似矛盾,其实一点也不矛盾。父亲这一生没有为我留下什么遗产。"糟蹋粮食就是造孽"是他留给我最珍贵的精神遗产。我将永远珍惜、珍藏、永志不忘。
网友评论
平时也不舍得乱到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