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亦染心田
01
在许多人看来,麻烦意味着困扰,就像一团乱麻,让人避之唯恐不及。遇到麻烦,第一反应就是抗拒,或是为自己找各种冠冕堂皇的借口,或是敷衍的应和,将事情往后拖延,直到没了下文。
窃以为如此,就能巧妙的躲过麻烦,殊不知麻烦依旧如影随形,看似这个麻烦消亡了,另个麻烦却又诞生了,似空气般,塞在生活的角角落落。
这样的人生,哪能不愁云惨雾?
李笑来在《把时间当做朋友》一书中写到:“怕麻烦”之类的坏习惯与其他好习惯一样,“利息”并不高,甚至很低,只不过它“利滚利”,正因为如此,坏习惯会在它的宿主身上“永垂不朽”。就像一个人得了慢性病——仅仅是暂时看起来没什么事。但是到本症和综合症一并爆发的时候就没救了。它连本带利要多高有多高,我们根本还不起。
与其放任麻烦在生活中猖狂的发酵,不如早一点顿悟,将其扼杀在摇篮中。要知道,麻烦除了是困扰,让你心神不灵外,它还是一种挑战,一种机遇。
它就像一面镜子,将我们现阶段所拥有的能力照的清清楚楚,无处遁形。聪明的人思考自己怎么才能做到,而愚笨的人只会思考自己为什么做不到,仅仅几个字的差别,所对应的人生也是天差地别。
正如李笑来说的,“麻烦无所畏惧,想要做成事,必须不断解决麻烦。”
解决麻烦,也许一开始会很辛苦,但所有的辛苦都很值得,将一件原以为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可能,这种巨大的满足感是会上瘾的。它推动着你不断打破“天花板”,激活自己的更多可能。
02
只可惜,每个人都少不了侥幸心理作祟,总想着,自己会是幸运的那一个。将麻烦交由时间去化解,自己什么事不做,就等着坐收渔翁之利。直到生活的重重一击,才幡然醒悟,悔不当初。
但人生哪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中就有这样一个例子:15岁觉得学游泳难,放弃学游泳,到了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学英文很难,放弃学英文,28岁出现了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你看,和你擦肩而过的机会原本你是触手可及的,可就因为当初的怕麻烦,才有了如今追悔莫及的自己。
不要再用“什么时候都不晚”来麻痹自己,有的事,晚了就是晚了。生活没有那么多“早知道”,机会本就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是我们早就知道的道理呀。
把麻烦当作朋友,今日事,今日毕,莫让昨天的麻烦为难了今天的自己。
03
但即便如此,也不是所有的麻烦都要照单全收,我们总要有点鉴别能力和说“不”的权利。
遇到以下三种生活中的常见麻烦,我们得适当回避,必要时,予以委婉拒绝:
一是,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却会耗费你大量时间的琐碎事。
二是,需要投入精力与技术,却被认为理所应当的“帮忙”。
三是,坏人不怀好意的接近,以示弱换取同情,危及安全。
前两种,均属于吃力不讨好,白给他人做了嫁衣,既耗费了时间和精力,也换不来一句真正意义上的感谢,做的不好还会换来不必要的埋怨,得不偿失;后者则更像一句警示,告诫我们,警惕之心不可无,善良总得带些锋芒。
04
唯有如此辩证看待麻烦,积极转变自己的观念,有所摒弃,才能自己做自己人生的主人,把缠绕自己许久的愁绪一一理清、清除,将原本缠的自己裹足不前,错失良机的困扰转变成动力,向着更好的自己迈进。
而不是到了未来的某一天,被麻烦击倒,一蹶不振,再来苦求一颗本就不存在的后悔药。
珍惜每一个麻烦,你值得遇见更好的自己。
亦染心田,90后自由撰稿人。悦纳不完美的自己,打磨,蜕变。自我剖析/心灵鸡汤/个人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