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哲思简友广场
你对待孩子哭的方式,正在塑造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你对待孩子哭的方式,正在塑造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 有料家庭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20-10-30 18:26 被阅读0次

    在家长课堂上,一位妈妈提问说,3岁的孩子遇到问题不会处理,只会哭,怎么办?

    这位妈妈举了个例子:

    因为快上幼儿园了,妈妈希望孩子多去户外玩,多去接触小朋友。

    但孩子有段时间总是不愿去,一听说要出去就哭。

    每次妈妈问为什么,孩子只说“不想出去,不出去”,再问他或者坚持让他出去,会哭得更厉害。

    每每这样的情况,奶奶就急忙走过来说,“不知道就不说了,不出去就不出去,在家玩也一样”。在外面遇到和小朋友之间的问题,就更加是这样,只会站着哭。

    我们了解到,孩子白天主要由奶奶带。老人带得特别细心,有什么问题还没有等孩子说出来,就被解决了。一遇到问题或者难一些的事情,孩子一哭,奶奶就赶来,常常是抱着,连哄带骗过去。

    孩子遇事只会哭,确实是一件让家长焦虑的事情。就像这位妈妈说的:“说小了,这个影响孩子即将到来的幼儿园生活和人际关系发展,说大了,这样长久下去,孩子长大了有啥出息?”

    image

    解决先得懂原因

    这位妈妈的话有道理,如果任其发展,问题可能真的不小。

    但是,只要家长明白原因,掌握方法,这个问题能解决。

    孩子碰到问题哭,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解决,主要原因一个是心理因素,一个是方法问题。

    首先是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往往是家长带给他们的。比如家长遇到问题就回避、责怪、不能忍受孩子承受挫折等心态。即使家长不说,孩子也能感受到家长生气、焦虑、回避或者不知所措的心情,在感受到这些心情后,他们表现出同样的状态。

    不一样的是,家长会通过压抑情绪,或者通过呵斥孩子、打岔做其他事来掩盖情绪;而孩子会通过本真的“哭”来表达。

    心理学家科恩在他的书《游戏力》中写了这样一个“第二只小鸡”的实验,他这么写道:

    小鸡们出生几天后,我把它们一只一只地轻轻捧起,死死地盯着它的小眼睛,就像老鹰盯上猎物的样子。等我把它放下时,小鸡吓得僵在地上不动了,开始装死。大约1分钟后,它蹦起来,重新四下走动。这就是从害怕到复苏的一次循环。

    在第二步实验中,我同时吓唬两只小鸡,结果它们一起装死,大约持续了5分钟左右。也就是说,它俩一起装死的时间,比第一步实验中单独装死的时间要长很多。

    接下来第三步,我在吓唬一只小鸡的同时,让另外一只在旁边闲逛,结果被吓的这只小鸡仅仅在地上躺了几秒钟就蹦了起来。

    科恩的结论是:受惊的小鸡通过观察第二只小鸡的状态,来判断环境是否安全。

    image

    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父母如果是一只“镇定从容的小鸡”,他会感受到,父母会有办法,因此孩子也不会过于焦虑和不知所措。慢慢地,他们自己遇事也会学习这种状态。

    二是方法问题,即是否知道怎么处理。

    一般是家长从小没有给孩子创造解决问题的机会,尤其遇到困难问题的时候,是引导孩子的好机会。

    在这位提问妈妈的案例中,一方面,孩子在幼儿园之前,年龄尚小,太复杂的事情还难以理清逻辑关系,需要父母辅助描述;另一方面,词语的积累需要在日常过程中通过交流表达来提升。

    但实际生活中,奶奶带娃,遇到问题不需要表达太多,奶奶就心领神会,帮助孩子代劳。所以当孩子离开奶奶到幼儿园的集体中生活,就会出现遇到问题“不会处理,只会哭”的情况。

    引导有方,孩子处事能力自然能提升

    遇到问题,大人首先要有一种正确的心态:不要回避,不要怕孩子难受,不要责怪孩子,而是要有一种“面对问题,理解孩子,找解方法”的心态和思路。

    第二,要理解孩子。在孩子幼儿阶段,语言发展还不完善,没有积累太多词语、句子,不太容易表达出自己想说的内容。所以哭是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不要因此责怪、批评孩子。

    第三,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平复情绪。
    比如,对于幼儿期的孩子就开始引导,比如孩子说“不想......干什么事”时,我们要理解孩子可能有害怕、不敢等情绪,帮孩子表达出来,并接纳孩子这样的情绪。

    如果孩子情绪比较强烈,家长可以温柔地拥抱,并告诉孩子这种情况很常见,比如“妈妈小时候有时也会有这样的心情.....”,来安慰孩子。

    孩子的情绪被接纳了,被安慰,会慢慢平静下来。

    image

    第四,引导孩子表达事情。如果孩子因为词汇不够,说不出来,父母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带着猜测帮孩子说出来,“是不是因为.....,所以......”;如果你说对了,孩子会点头说是,如果你没有说对,孩子一般会否定或纠正,再继续问简单的问题,帮助孩子学习和组织语言。

    怎么应用?

    开篇的那位妈妈,在我们几次指导下,最终帮助孩子战胜了困难。

    在奶奶出去买菜的时候,她和孩子沟通“去户外玩,多接触小朋友”的事情。

    在孩子哭的时候,妈妈停止焦虑和气恼,站在孩子的角度试着问:“宝贝,你是不是不喜欢出去接触小朋友?”

    孩子边哭边点点头:“不喜欢。”

    妈妈:“哦,妈妈之前没有想到你不喜欢。是发生了什么事吗?”

    孩子继续哭。

    妈妈:“是什么事情让你害怕吗?”

    孩子哭得更大声:“是害怕。”

    妈妈蹲下来拥抱着孩子,发现自己以前只是自己焦虑,希望把孩子推着出去,而不会想去理解孩子

    妈妈共情孩子和安慰孩子后,孩子慢慢平静。告诉妈妈,有一次玩滑滑梯,被别的小朋友推了。妈妈这才恍然大悟,中间发生了一些事情自己根本不知道。

    后来,妈妈问奶奶事情的原委。奶奶说因为孩子大哭,没办法安抚,就带着他离开那里去别的地方玩了。

    因为这类事情,大人从未教孩子怎么去面对和处理,所以孩子的负面情绪一直积压在心里。对他来说,“躲”在家里,奶奶护着,是最安全的选择。

    在平复孩子情绪后,妈妈告诉奶奶,遇到孩子哭就慌别怕,更不要着急带着孩子回避问题。而是需要引导孩子去解决问题。

    她演示给孩子和奶奶看,如何解决问题,还让孩子进行角色扮演。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敢于面对这些“不和谐”的人际事件了。

    经过这样的引导和日常锻炼,孩子逐渐变得更自信,面对问题,很少哭,会自己尝试处理了

    这位妈妈总结道:“回过头看,其实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我们大人的问题”。

    —End—


    “有料家庭教育”,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关注!

    两孩妈,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培训师;

    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硕士,从金融业转行家庭教育,服务多所北京、上海等地中、小学,2000+孩子与家庭。

    希望用我的专业、经验和真诚,给您、孩子或家庭带来成长。

    养育、成长过程中遇到任何困惑,欢迎咨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对待孩子哭的方式,正在塑造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knd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