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生活改变自己高考......
我身边留在体制的人,没有一个不想红杏出墙的

我身边留在体制的人,没有一个不想红杏出墙的

作者: 樊家巷 | 来源:发表于2017-06-05 22:29 被阅读1298次

我曾幻想,等身边的人都离开体制,我就牛逼了。盘算着,等他们走了,我当了领导,手握大把资源和经验,我也有资本拍拍屁股走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一年又一年,七年过去了,还特么没人走。

我自认为条件有限,才不得不忍住一波波春浪般的创业大潮,窝在体制内偷偷养膘,可想不通那些看似条件已经成熟的人怎么还在这干耗着呢,他们要么身居要职、手握人脉资源,要么家里有钱有势、号称“赛思聪”,要么关注自我成长、把行政工作干得创新漂亮,他们都傻么?有这资本和能力出去闯荡多好啊,在这憋屈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什么啊?

直到前些日子看到Spenser的文章《我身边离开体制的人,目前没有一个后悔的》中的一句话:“我特别想知道自己能力的边界和极限在哪里”。

原来,人家不是不走,是和我一样,觉得还没到时候。这些老谋深算的人在利用体制的便利条件和安全感试探自己能力的边界和极限,将试错成本降到最低。这样看来,只要脚步不停,我们的离开都只是时间问题。

如何利用工作的便利,让体制为我们的成长买单,练就冲出体制的力量,这些早就是聪明人心照不宣的秘密

下面,让我们掀开聪明人的被窝,看看他们的如意算盘。

权衡当下与未来的关系

体制内的人格外焦虑,这种焦虑大多源自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是想要活在未来,却过不好当下”的痛。

其实这很正常,我们都面临家庭、工作、事业三者失衡问题。我们这一代人什么都想要,既要幸福的家庭、每天有陪家人的时间,又要工作上的高薪和稳定,还要有自己的小事业来赚外快。真要按照这个要求来做,根本忙不过来的。

就拿业余写公众号来说吧,就算日常工作朝九晚五不用加班,每天追热点、找选题、搜集资料、写文、排版编辑也至少要耗掉2-3个小时,通勤、吃饭的时间一共2个小时,休息时间7个小时,有娃的带娃需要至少3-4小时,这个节奏就已经透不过气来。这还不算看书学习提升自己的时间,不算亲朋好友应酬的时间,还有各种特殊情况。

所以,快乐之人有着相同的快乐,焦虑之人各有各的焦虑。

重要的是,照顾好你的当下,才能迎来想要的未来。原因很简单,你想要的未来一定需要由快乐带来的正能量来支撑,焦虑的你是不会真正快乐的。

怎样在体制内权衡这三者的关系呢?我的建议是,在保证家庭幸福的前提下,利用工作中的闲暇时间,把自己的小事业尽全力做好。还是以写公众号为例,每天上班时间用来追热点、找选题、搜集资料、建立框架、打腹稿,下班后先写文再回家,回家后利用半个小时的时间配图、编辑、排版,校稿后就可以推送了。这样虽然看似不道义,但也不失为一种时间管理的方法,拿着相同的工资,你的同事在刷朋友圈,而你在刷自己的未来。

培养多维度竞争能力

自从在李笑来老师那里学来“多维度”这个词之后,就完全转变了我对个人能力的认知。引用他老人家专栏中的一段话:(一个人的能力)体现在一个维度上,最多100分;两个维度上,哪怕各自都只有50分,面积已经是2500了;若是三个维度各自都有50分,那是多少?125000。

现在开始,拿出纸笔,写下你认为自己做得比较出色的能力,例如写作、演讲、编程、销售、策划等等,0-100分打分,得出数字想成,这就是你现在的战斗值。虽然自我评价会有偏颇,数字也只是“意象”,但也可以说明一点事实了:你究竟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真本事。

体制内的人貌似比较吃亏,行政工作繁忙而单一,但还是有几点可以锻炼多维度竞争能力的机会,例如,接触大量鲜活的案例——锻炼讲故事的能力,有着无穷无尽的会要开——锻炼演讲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身处全球最严谨最完善的政治系统内工作——熟悉组织架构、锻炼管理能力。

所以,今后在遇到自己不熟悉的工作时,不要抗拒,要首先想到:我即将增加一个维度的能力。

留住容易被忽视的人脉

关于建立人脉,罗永浩提到过一个大象公会创始人黄章晋老师的例子。当年老罗和黄老师受邀参加高校活动,对在现场发现的表现优秀的年轻人,老罗像大多数人一样,就是单纯觉得他们不错,仅此而已,但是黄章晋老师会在休息或者结束的时候,跟那些表现优秀的年轻人聊天,互留联系方式,长此以来,黄老师创业的时候,有一份能够迅速联系到的、一两百个长期以来关注并且保持一定联系的人才清单。

体制内的我们虽然没有机会接触到许多的优质人才,或许离创业也很遥远,但毕竟体制能为我们接触优秀人才提供平台,从现在开始,做个有心人,把遇到的优秀人才的归类并提取他们的特点,将其标签化,建立自己的人脉资源,或许只是在办公场所点头打招呼的交情,到你真正需要某一方面人才的时候,一个电话打过去,好过你在茫茫人海中无头苍蝇般乱撞。

如果脱离体制只是一个白日梦而已,那么不要为此耗费过多的精力,但若要真正跳脱出来实现自我,还请练就一身自我生存的强大力量。身在体制内的你应该懂得要付出的代价,可能大到你无法承受。

我听到你脱离体制的心跳越来越有力量,但也奉劝你一句:力量的最佳体现方式,是对力量的控制。

欲望也是如此。

·END·

樊家巷

职场 · 成长

相关文章

  • 我身边留在体制的人,没有一个不想红杏出墙的

    我曾幻想,等身边的人都离开体制,我就牛逼了。盘算着,等他们走了,我当了领导,手握大把资源和经验,我也有资本拍拍屁股...

  • 给体制内朋友的建议

    我发表的文章《什么样的人不宜留在体制内》引起了热议。不少朋友问我:“如果我不想或者不能离开体制,应该如何在体制内生...

  • 偏见之现状偏见

    《我身边离开体制的人,目前没有一个后悔的》,这是Spenser的一篇文章。 在体制多年,深痛于与体制的不适应,但是...

  • 体制要不要进,进了要不要退?

    前几天,S叔写了一篇文,叫《我身边离开体制的人,目前没有一个后悔的》。看后,作为身在体制内的人,觉得有点话想说。 ...

  • 我身边离开体制的人,目前没有一个后悔的

    这两年,我身边离开体制,放弃铁饭碗的人越来越多了。 樊登有一次讲过一个笑话,以前说自己是央视主持人,别人觉得你比较...

  • 谁不想留在孩子身边?

    中午有个小学同学加我微信,他备注了名字。 我很快就通过了他的请求。 小学能记住的同学不多,他是其中一个。 小时候调...

  • 关于你(2)

    不想发财 天涯海角我也不想去 只想留在你身边

  • 留在我最爱的人身边

    今天阳光明媚,是个适合约会的日子,9点多接到妈妈的电话,我还叮嘱她开心就好,没想到这个电话居然是个伏笔。 我乘车到...

  • 留在我身边

    那天沈青梧翘着二郎腿等车,不由得就多想了些,比如从这儿到医院的平均时间,站台棚沿上雪水坠地一刻的速度,以及二十五年...

  • 留在我身边

    01 / 好想对你说 我喜欢你 就像是微风吹过 海风拂过 轻轻的 淡淡的 “我喜欢你” 你听到了吗 ohh 你是听...

网友评论

  • DUMI:体制内能力变现并不难,可能因为我是税务专业,我在企业而同学大多在税局。有两类人,一类是专攻主业,利用大把空闲时间考试参加行业交流学习;一类是混吃等死,天天羡慕企业拿丰厚年终奖顺便吐槽体制。
    第一类人如果想要跳槽,第一时间提供岗位信息帮他参谋;第二类人也想跳槽,我只能表示爱莫能助。
    樊家巷:@DUMI bingo
  • a2eff71a9520:我也是在国企,没有一天不想离开体制的,有时候很悲哀,很可惜自己在体制内耽误的15年,最近老二快生了,专业带娃,提升自己,寻找机会。
    樊家巷:@菲絮 大多数离不开体制的,往往不是因为编制和身份,而是因为家人。在工作稳定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家庭,大多无法承受脱离体制的代价,因为你在体制内,你的家人也有被体制保护的安全感。如果夫妻双方有一方在体制内,还可以考虑。建议发展兼职,两份工作和两个娃一样,累并幸福。
  • 清凉: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我觉得自己快被体制禁锢到快要窒息的人。如何是好!
    樊家巷:@清凉 在宇航服里面呼吸也会有些不畅,想脱下宇航服大口喘气,要先确定外面有没有氧气。没准还不如穿着宇航服呼吸得舒服,起码有气可以喘。
  • 浅笑舒眉:围城,现在我想去体制呢
    浅笑舒眉:@樊家巷 好的,谢谢亲的忠言
    樊家巷:@舒眉浅笑 出来容易进去难,建议先进去,再考虑是否要出来。
  • 一浅疏影:一直在体质外,没感觉。
    樊家巷:@一浅疏影 但愿我出去后也能无感
  • 紫衣微醺:我在国企,业余带娃,写文章😝
    樊家巷:@默默小兔 深有体会
    紫衣微醺: @樊家巷 生活不易,谈何容易
    樊家巷:@默默小兔 建议专业带娃,这样对孩子好。
  • 许还真:若是释怀便是安好 若是贪婪 不如难得糊涂 开心就好:sunglasses:
    樊家巷:@XuYanci 净说大实话:smile:
  • 心若芷兰:标题党😀但是写的蛮好
    樊家巷:@心若芷兰 :sunglasses:
  • 清晰无言:我是体制内的人,我最近总在想,为什么离开体制内的人都比原来过得好?那么我呢?
    我想那些敢于离开的,必定有离开的资本。假如有一天我有勇气离开了,也必是深思熟虑的,也必然比现在好。
    樊家巷:@琳琳瑞 客观地认清自己,怎么活着都快活;认不清自己,把白日梦当日子来过,总是蠢蠢欲动,这样对体制内的人来说只能带来平庸的下半场。
    清晰无言:@樊家巷 精辟,一语中的。所以,如果没有离开体制的能力,至少放低心态活得体面吧,认清自己也是很难能可贵的
    樊家巷:@琳琳瑞 那些离开后过得很好的人,都是在体制内笼络了大量人脉或资源,只有跳出体制才能将资源变现。那些离开体制过得不好的,往往都是头脑发热盲目跟风,没有金刚钻妄想瓷器活的庸人,倒是体制是他们的庇护所,说白了:蹬被子活该着凉。
  • 隔壁的老袁:体质虽好,可不要贪杯:blush:
    樊家巷:@隔壁的老袁 贪杯早晚身体被掏空

本文标题:我身边留在体制的人,没有一个不想红杏出墙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kvw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