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们身处一个“焦虑”的时代,“知识焦虑”、“选择焦虑”、“阶层固化焦虑” 等各种焦虑无处不在。
打开知乎,怎么那么多牛人,感觉自己简直弱爆了啊。——焦虑!
打开得到,怎么那么多新知识、新思维、新概念啊,不学习要被社会淘汰了啊。——焦虑!
隔壁家初中毕业的王二狗居然当老板了,而自己还在这苦逼地加班,不知道未来怎么办啊。——焦虑!
有钱人越来越有钱,没钱人越来越没钱,估计没办法翻身了。——焦虑!
……
我们一般如何减轻焦虑?
有人通过“知识付费”减轻“知识焦虑”,但结果不仅没有达到减轻焦虑的目标,反而发现知识越学越多,更加焦虑。
有人通过旅游、跑步等其它方式来减轻焦虑,然而发现一时的焦虑是减轻了,但是根本的焦虑感还是没有解决。
到底有没有办法减轻焦虑?
当然有,那就是针对问题,执行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当问题有有效解决方案的时候,就像黑暗中有了明灯一样,哪怕问题还没有解决,内心的焦虑也会减轻很多。
道理很简单,但是很少有人做到,其原因是我们制定的解决方案往往是行之无效的。
比如:
1)知识付费解决不了知识需要深度理解才能获取的问题。
2)旅游、运动等方案与让我们焦虑问题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联系。
02
为什么我们的解决方案往往是无效的?
原因之一:
面对焦虑,我们往往倾向于采取某些行动来减轻焦虑感,而不管这个行动是否有效。
比如:
我们看到“得到”中提供的各类音频,我们倾向于去收听,甚至制定天天收听的计划,但不会管这个计划是否会对解决知识焦虑有效。
在《清晰思考的艺术》一书中,作者把这种现象称为“行动偏误”。所谓“行动偏误”,是指即使毫无用处,也要采取行动。
实际上,我们应该做的不是马上行动,而是对我们面对的问题进行分析。
原因之二:
大部分让我们焦虑的问题都有一个共性,就是问题非常宽泛,很难直接给出有效解决方案。
这表现在这些问题更多是一种空泛的感受型问题,而不是具体需要被解决的问题。
比如:
1) 感觉自己要学习的知识很多,但却没有时间
2) 关于未来,我不知道如何选择
这样的问题,哪怕制定了对应的解决方案,也往往不具备可操作性。
比如:
针对没有时间学习问题,制定压缩睡眠时间进行学习的方案。
——由于没有这样的意志力,很快就会放弃。
03
我们如何才能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答案是针对焦虑问题,首先进行理性“诊断”,这是达成行之有效解决方案的前提。
“诊断”的方法,关乎到两个方面:
一是进行问题分析:不断分解细化问题,化大为小,直到问题非常具体清晰。
二是进行投入分析:分析自己可以为解决此问题进行多少投入。
比如:
关于“感觉自己有好多知识要学,却没有时间”的问题。
问题分析:
好多知识具体是指那些知识?这些知识都是哪些领域的知识?对我现在工作有什么帮助?我该怎么获取这些知识?
投入分析:
我现在每天能够自由支配用于学习的时间是多少?
最后该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成了“一个月内,每天花2个小时进行会计学学习(工作上会涉及这块知识)”,而不是去买很多的知识付费课程进行学习。
04
焦虑,不仅来自于问题本身,还来自于解决问题的盲目。
我们往往掉入需要快速解决问题而盲目采取措施的陷阱,这不仅不能减轻焦虑,反而会制造更多的焦虑。
对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是减轻焦虑的最好办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