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阅读,好好学习,花了30分钟,读了26页纸。接下来打算花20分钟拿来做输出分享。我是用讯飞输入法。实际花了30分钟输出分享!
首先是脱不花,逻辑思维主席执行官的一个序。他说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大于人与猪的差异。人与人之间会因为种族,文化,性格,价值观等等产生诸多区别。但他更愿意把这些区别都归因于一点认知差异。《人类简史》中说到,认知水平趋同的人,更有可能结成虚拟社区,在生活方式,个人成就和社交关系中表现得更加接近。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学习方法本身呢?因为这个世界太大,而我们的智慧有限,只有掌握了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即有限度的时间里,把自己的认知水平比别人多,往前推进一厘米。生有涯,而学无涯。
他一年以来也得到了成甲的推动,养成的写作,读书笔记,绘制思维导图,在社交圈中分享好书的习惯。
第二个序徐金琪,原央视记者组组长写。他三次参加成甲的分享会。和成甲成了好朋友。成甲认为他们亦师亦友。文中提到跨界是一种多角度观察的能力,多角度学习的能力。成甲无疑有这种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背后是一整套的学习方法论。好好学习这本书,把她多年管理知识,提升自我的方法彻底奉献了出来,这些方法来自她自己的学习与感悟,是他已经证明行之有效的。
第三个是成甲本人自序。
他是2008年开始接触知识管理。他看到一本书,《美国之梦:富兰克林自己的故事》。有一段话对于他印象深刻。富兰克林要培养自己,养成13个道德准则,采用了集中精力一次实践一下,但一种习惯养成之后,再实践另外一项的方法,为了监督自己,他便每日自省,把道德要求和自己的行为作比较,持之以恒。这种做法对他有很大的启发。
《穷查理宝典》,也让他茅塞顿开。有一个关键原则就是,如果你只是顾虑的记住一些事情,试图把它们硬凑起来,那你就无法真正理解任何事情,你必须依赖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
一切的学习和努力,无非三个目标。一是解释问题,二是解决问题,三是预测问题。知识管理就是通过对外部知识进行加工,提高我们改变认知和行动的速度。在这个理解基础上,再去看现在形形色色的学习方法和管理技巧,就能看出大家对知识管理的认识,大概存在三个维度。
第一个是数据管理的维度,在这个纬度上,我们所谈论的知识管理,更多次具体的数据层面技巧,比如下载的文件怎么保存,学到的知识点怎么归类,如何快速搜索文件,如何给文件贴标签整理文件夹在哪里找到合适的?
第二个是信息管理的维度,在这个维度上,我们关注的是怎样更好的理解,消化和应用,获得的各个知识点。比如如何做读书笔记,如何用思维导图增强理解,学习中精读和泛读的区别行动方法,刻意练习等等。
第三个是底层规律的维度,在这个维度上,我们关心的不仅仅是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更关心的是自己的认知深度。我们必须在大量具体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形成更宏观和抽象的理解,在深层次上掌握普遍规律,从而将之前学到的繁杂的知识用一根线串联起来,在具体知识之外找到新的答案,将有形化为无形,将无形用于有形。
深度理解问题的实质,然后用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规律去解决问题。理解,少即是多。过去我们认为学习主要是输入和消化的过程。现在人们的学习大都集中在第一个层次,有一部分人达到了第二层次,而在第三个层次上,至少我身边认识的严重,真正融会贯通,把底层规律用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的曲指可数。
成甲从2007年就开始不断探寻自己生命的热情所在,后来发现,激励我充满激情,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生活的原因是,他享受这种激发别人却能帮助别人的成就感。
从内容上说,本书共分成四个部分,分别是知识管理与认知优势,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和方法,发现和应用自己的临界知识,常见的核心临界知识及其解释与应用。
在过去六年里,他坚持每年阅读不少于一百本书,同时保持每天两小时反思陈修的习惯,这对他理解知识管理的高效输入有极大的帮助,与此同时,他又是一个好为人师,不断寻求在输出中加深认识的人。
坚持小的习惯和努力,积累大的突变。构建底层认知是理解复杂现象的关键,而底层认知本身是步步为营,偷不得懒。
正是这些努力和付出,才让他自己能够找回自己,他不是在下写书,而是在享受尽力帮助别人的乐趣和成就感。
引言
什么是知识?在他的定义里,只有能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如果你看了一篇文章之后点头称是,然后生活照旧,这篇文章和其他所有类似文章一样,都只是一个信息,只有你看完一篇文章,了解一个观点之后受到启发,感性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或者做事的方法这个信息才是知识。所以他对知识的定义就是,那些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
他在探索这一主题的过程中,慢慢发现,通过正确的训练,我们能够洞察一些规律,而且通过对这些规律的应用,我们甚至能够预测和控制未来,竟然创造惊人的结果。在《穷查理宝典》中,你甚至能够找到他总结出来的模型与技巧。
如何发现和应用临界之时,正是本书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核心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