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过了三分之一,疫情尚在持续。好在城市都已解封,6月5日,从湖北去京人员,已经解除隔离了,这本是个好现象,但是前两天北京疫情加重的消息,让我们不由心头一震。
疫情在家几个月,不少网友发朋友圈表示,想吃火锅、串串、烧烤、甜品,可门都出不去,再加上商家没法营业,是有钱也吃不到。
疫情解封后,本以为会迎来报复性消费安慰被关了几个月的身心。
可现实与想象存在着的差距不是一点两点,大家的表现令商家大跌眼镜,不但没报复消费,反而把钱包捂得更紧了。
不少老板做商业营销,价格一跌再跌,优惠前所未有,消费者是意向不到的冷静,不是消费观改变了,而是体会到了钱的重要性。
几个月没有收入的日子里,一家老小的开支还得继续,情真意切的感到了钱该省还是得省,不再大手大脚,面对喜欢的东西,变得更理性了。
疫情这个寒冬来的防不胜防,很多实体店都没能够熬过来。
而今走在曾经繁华的大街上,店门或开或关,大部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店门口最显眼的位置贴着转让信息。
因为开店成本实在太高,房租、装修、员工工资、原材料、营销等;
这一系列下来,价格高的吓人,在这个金融危机正当时,涌出了当下的热潮:地摊经济!
什么是地摊经济?地摊经济就是通过摆地摊的方式来赚钱养家。
也被称之为三低职业:低学历、低风险、低要求。因为没有租金压力,不用雇人,一个人支摊,就能收拾的妥当。
从事地摊行业的,大多都是生活着这个城市最不起眼的人群,他们中一部分人都是一穷二白的出身,希望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来给家里赚点补贴。
地摊经济是城市的边缘经济,在以前是不被看好、不被认可、甚至以影响市容为由,深受城管的打压。
由于人们虚荣心作祟,看到摆摊,觉得不卫生、没档次、充其量他们也就是苟且偷生。
同事小雅,在工厂上班,厂里效益不好,每天五点多下班,一个月下来工资才两千多,这种状况让她崩溃。
想改行做销售,隔行如隔山,改行后的不适应,磨合期下来,也得耗费不少时间,思索良久,她放弃了。
开始在网上购置了一批女孩子的耳钉、耳环、手链、项链、戒指回来,每天晚上搬个小折叠电脑桌在夜市上卖。
最开始张不了口叫卖,每天生意惨淡,后面索性豁出去了,大声呦呵叫卖,热情介绍推销,一晚上竟然卖了千把块,尝到甜头的她,丰富了摊上的品种,每天晚上收入颇丰。
她又开始学做美甲,每天抽时间给宿舍女生免费做,手艺到一定的程度后,准备出摊。
男朋友也过来支持她,男朋友帮忙卖首饰的摊,她在边上给别人做美甲,平均每天晚上收入在八九百,有时候一两千。
那时候唯一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对付的就是城管,城管一来,抓起东西就跑,她被抓过几次,东西扣押了一些,当然也学了不少经验。
自从今年中央文明办明确规定,在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不将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的考核内容。
得知此消息的她,和男朋友辞去了工厂的工作,静悄悄的买了房,每天晚上在城市最热闹的街,继续摆摊,规模越来越大,有时候父母还去帮忙。
她说真没想到,原本作为备胎的副业,竟然能支撑起她生活的所需。
有不少地方的城管主动给以前的商贩打电话,让其出摊,商贩接到电话都会觉得是骗子,城管电话里解释好久,给别人做思想工作。
我问小雅,是否真有城管打电话出摊这回事,她说是的,这个看区域,有的区域城管头上分的都有指标,必须劝服几个摊主出摊,好增加城市的烟火气。
今年不少工厂企业倒闭,工人下岗,金融危机逐渐逼近。
出现地摊经济原因很简单,就是在金融危机下,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缓解一下就业压力。更为了带动地方经济,让城市恢复生机,回到车水马龙的繁华。
地摊经济如今不再受他人眼光生存,而是光明正大的存在,是人间烟花的样子、是中国市场繁荣复苏的景象。
人间烟火气,最抚世人心。
地摊经济带来的不仅有烟火气,更有人情味。它的出现主要提高家庭收入。
靠地摊经济翻身成功的案例不在少数:成都的傅傅、拜师学艺的摆摊小王子、卖煎饼买豪车、盖别墅。
现在网络上最火的句子不再是“吃饭了没?”而是“今天摆摊不?”
局势当前,顺势而为,顺势而上,分得一杯羹能让收入更上一层楼,何乐而不为?
今天出摊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