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后,我下决心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图书馆借几本关于文学的书籍。当时到底借的哪几本书,我现在已经记不清了,但其中有一本,我依旧清晰的记得它的名字,那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
我在农村长大,又念的理科,上大学以前,我几乎没有读过关于文学方面的著作。那时候,老师在课上会偶尔提到一些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印象中,提到最多的便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老师们或许以为我们都读过这本书,便不厌其烦的提起它来。事实上,我并没有读过,但我还是会把保尔的故事当素材,写在作文里,因为心中实在是没有其他的存货。对此,我深感惭愧,而这种惭愧之情也成了我阅读这本书的动力。
网络图片我第一次读这本书,已是十多年前,到现在,我还大致记得书中的内容,足见此书非凡的魅力,当然,也因它契合了我当时的境遇。这本书很有特色,它的句子非常简洁,常用动词性短语,所以读起来很有力量。而且语言也不很深奥,足够我这个文学入门者加以理解。更重要的是,书的内容吸引了我。主人公保尔经历了许多的苦难,但他对待苦难的态度却是倔强的抗争,这让家境贫寒的我产生了带入感,让我内心不再为贫穷与逆境所累,甚至还产生了莫名的自信。
而书中,最令我历久难忘的是女主角冬妮娅以及她和保尔的爱情。读此书时,我正是青春少年,情窦初开,所以不可避免的为书中所描写的爱情所感染,为保尔的骄傲,为冬妮娅的纯情,也为他们带着遗憾的爱情。他们的爱情很吸引我,原因之一是它超越了阶级。冬妮娅是林务官的女儿,出身富贵,但她却把美好的感情给了出身底层且一无所有的保尔,她的爱情无疑是纯洁的。所以那时,我在心中,也渴望遇见一个像冬妮娅一样的女孩子。而此后,年龄增长,再加上读了几本类似的书籍,冬妮娅的形象在我心中越发深刻,以致她成了我心目中恋人的蓝本,在寂静之夜,隐隐浮现。
2
我曾以为冬妮娅是我独家珍藏的恋人,上网一查才发现,她对许多人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曾被称为“八十年代心中的恋人”。
网络图片有些作家,描写爱情的灵感便来源于此。
如今回想,曾经看过的几本写于九十年代的书籍,如路遥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书中描写的爱情就是冬妮娅式的爱情。
何为冬妮娅式的爱情呢?我认为首先它描写的是出身于不同社会阶层男女之间的爱情,然后它以浪漫和纯情开始,又以遗憾结尾。
路遥这两本书,分别描写了高加林与黄亚萍、孙立平与田晓霞的爱情故事,讲述的是农村青年与城市青年之间带有遗憾的爱情。其中孙少平与田晓霞爱情,塑造得尤为成功。记得当时读《平凡的世界》,当我读到田晓霞死去这一情节时,情难自控,不禁流下了热泪。后来发现,其实书里面描写爱情的笔墨不多,为何能达到如此的效果呢?我想有其中原因之一是,它讲述的是一个冬妮娅式的爱情故事。在我心中,冬妮娅的形象已经建立,所以当我读到类似的情节时,就有了情感上的铺垫,从而容易产生共鸣。
另有些年龄大些的,从崇尚革命的时代走出来的人,甚至将自己的初恋情人冠以冬妮娅之名。
我曾看过一个作家写的一篇散文,他深情回忆年轻时和一位女同学之间的感情经历,文章所用的题目便是冬妮娅。当时,我看到题目,饶有兴致。文章很长,对两人之间交往的细节都讲述的很详细,而且作者对于时代的理性反思也反映其中。但我读完后,心中不仅没有共鸣,反而还有些失望。因为,我感觉冬妮娅的形象在文中没有立起来。为何如此呢,我想原因有两个:首先,文章的标题泄露了秘密,当我看到标题后便已经知道文中的内容,心里没有了神秘感;另外,作者太过于理性,反而使得冬妮娅从他笔下悄然消失了了。
冬妮娅式的爱情,首先是跨越阶层之间的爱情,其中关键点在于双方有着乌托邦式的爱情观;其次是遗憾收场,原因往往是底层一方有着对独立性的追求,因为他在这场恋爱中容易感受到精神上的压迫。然而这二者都是非理性的,甚至可以说非理性是冬妮娅式爱情存在的基础。上述作者的过于理性只能导致冬妮娅先于记忆死去。
3
理性思考确实让我们失去了冬妮娅。我们如今所处的时代便是一个理性的时代,在这时代,人们不会谈论冬妮娅式的爱情。他们直接讨论一些更实际的事情,比如说冬妮娅爱情故事的下半场---婚姻。
这时代,人们也会讨论跨越阶层的婚姻,但理性已经占了上风,他们考虑在这场不势均力敌的爱情里,强大的一方如何保持优势。这些婚姻里,保尔有了新的名字,叫做凤凰男。不同的阶级出身也有新说法,叫做原生家庭。在网路上不时流行些文章,讲述凤凰男对于婚姻的祸害,又有些文章列举原生家庭的不同所导致的不幸。所以,后来的人们达成了共识:要远离凤凰男,选择与原生家庭类似的另一半共筑爱巢。这样,保尔就被轻易pass掉了。
从此,冬妮娅对乌托邦式的爱情失去了幻想;从而,保尔也失去了向上一阶层展示独立性的机会,冬妮娅式的爱情随之不复存在。
网络图片当然,理性社会实际上是极好的。在理性社会里,人们懂得权衡利弊,不会因一时冲动而恣意妄行,从而,一些灾难性的后果得到避免。而且在理性社会里,知识会更加得到尊重。如今,我恰恰享受着理性社会带给我的诸多好处,但我依然对冬妮娅的失去有着一丝感伤,这感觉好像是和年轻时候的恋人告别。
噢,就此别过吧,永远的冬妮娅!再见,乌托邦式的爱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