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猫头鹰型的我,很难早睡早起身体好,适合我的睡眠模式是晚睡晚起身体好,《我们为什么会觉得累》这本书的作者提到:很多文化都觉得早起的云雀更好,熬夜的猫头鹰更懒惰,这种观念其实是生产方式决定的。
在农业社会,生产依赖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起的人会更富有。
如果是在狩猎社会呢?猫头鹰型的人更能抵抗困意,在夜晚保持清醒,更有机会捕到猎物,因此更具备生存优势。
因此,对生物钟多些了解就会发现晚起的人不一定是懒惰,早睡的人也不一定是生活太过无聊。
没有好坏之分,生活方式不同而已。
可不,我这个猫头鹰型的一旦在冬天早起,真的是脑子不清醒,哈欠连连,没有食欲,还一点都不开心。
尤其在寒冷中瑟瑟发抖,光是想想就生无可恋。
成长的过程中,猫头鹰型的人多容易自我怀疑,尤其是从小听“早起鸟儿有虫吃”的故事,总以为一定要早起,长大才能有出息,连起床这点小困难都克服不了,还怎么指望自己能有点出息?
于是,不断自我批评然后不断赖床,结果什么效率都没提高,只剩下混乱的作息和一颗疲惫的心。
要不为什么要终身学习呢,不就是为了不断升级自己的认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不断迭代才能知道原来睡眠模式还分早起的云雀和晚睡的猫头鹰,才能从自我怀疑的怪圈中走出来,悦纳自己的睡眠模式;才能探索和调整自己的睡眠模式,从而走入元气满满的正向循环,以下是最近刚更新的睡眠新知。
第一,定时上床和起床,即使周末也不打破习惯。 很多人周末都习惯补眠,但其实补眠对精力的恢复没有任何作用,只会让你越睡越困。
第二,远离电子屏幕,临睡前不刷手机。 这个很多人难以做到,包括我也做不到,还是习惯在睡觉之前刷一刷手机,开心一下。
第三,保持房间凉爽。最适宜入睡的室温应在18.5°C左右,湿度56%左右。如果天气潮湿,就开抽湿机。对于一个高度敏感者HSP来说,房间的湿度一旦超过65%就会开始鼻塞,超过70%就有明显的不舒适感,半夜还可能会鼻塞到醒过来。
第四,不摄入过多酒精和咖啡因,临睡前3小时内不喝茶不喝酒。 现在只能尽量在临睡前1个小时内不喝茶。
第五,不醒着躺在床上。如果过了20分钟还没睡着,就干脆起身,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会儿书,等困意来袭再回床上休息。
以上5点全部做到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但有了新的认知,以后再慢慢调整还是可能的,希望今晚享受好梦甜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