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老师有两个孩子,有一次我们在聊天的时候她表示两个孩子小的那个比较让她头痛,因为大的孩子比较听话,讲道理,容易服从,而关于小的孩子在他犟起来的时候可谓软硬不吃,特别让她苦恼。

于是我跟她讲了我的成长经历:
我特别喜欢下雨,第一我觉得下雨是一个很美的情节,在雨天漫步更是一种无比浪漫的事情,它仿佛就有诗意般的梦幻,而我也喜欢拥有这样的情怀,好比我就是那个会吟诗的诗人。
除了骨子里的清高,我喜欢任何关于美的东西,所以,我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以及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包括爱情都是坚持到不能坚持的时候才会决定放下,与其悔恨当初不如无怨无悔。
每到下雨天我喜欢淋着雨去上学,我不喜欢带伞,我也知道妈妈忙不会给我送伞。
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没有人给你送伞的日子你要学会奔跑。
我才不跑呢,我要跟淋个透才觉得痛快,最好晚上回去就生病发烧的那种,可是我淋了那么多次雨我这个“愿望”都没有得以实现。
真傻!

妈妈生了5个孩子,我在中间,上有姐姐,下有弟妹,在妈妈眼里中间两个孩子是最乖巧听话的,一头一尾都头痛不已,也挨了不少打的那种。
姐姐每次都抱不平说妈妈偏心,妈妈说:“都是我生的,我哪个都不偏心,妹妹确实比较听话没有像你一样抬杠顶嘴。”
所以可能因为这样出于嫉妒的心理姐姐很少爱护我,又甚至会“刁难”我,或者她会要求家务“公平”分担,如果她从家里带去学校的东西那么她就会要求我从学校里带回,因为她觉得这样才是公平。
妈妈的口头禅是:“她比你小你就让她一下不行吗?”
所以每次我感觉被欺负的时候我就哭,当然姐姐也哭,因为姐姐多数会被打。
而越是打她就越是抬杠,这种鸡飞狗跳的日子几乎伴随了我整个童年。
这可能也是我从小希望有个哥哥的原因吧,因为我觉得如果是哥哥他就会让着我,保护我,男子汉不会跟我计较。
真傻!

其实,我想我表现乖巧式的争宠与姐姐杠精式的争宠的心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我们表现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几岁孩子如此,成年人亦是如此,皆是人性。
育儿专家告诉人们:当一岁的孩子总是喜欢丢东西的时候,那么他是在用丢东西来吸引你对他的注意力。
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我特别跑去淋雨无非就是想要生病发烧,然后妈妈就可以多抱我一下而停下手中的工作不那么忙了。
我喜欢妈妈抚摸我的头发然后亲亲我的额头的感觉,这招摸头杀现在也特别管用,瞬间小绵羊。

但是妈妈她总是太忙了,所以就把照顾我的责任交给了姐姐,但姐姐在我表现特别乖巧听话,在妈妈常常赞美与肯定的情况下于是她心理偏激了,因为姐姐也作为孩子她也渴望得到妈妈像逢人便夸妹妹一样的肯定方式夸姐姐。
很可惜妈妈阅人无数却无法读懂她的孩子,不管是我还是姐姐。
又或者是人非圣人,在那种被气得吐血的情况下又怎能心平气和去思考呢,于是一步错步步错。
我确实表现很乖巧,我连儿童节学校发的糖都舍不得吃一颗回来先给妈妈吃,我甚至会为了多获得糖而积极参加各种游戏,这样被奖励的糖就可以比姐姐多拿回家给妈妈吃了。
当然我不知道妈妈爱不爱吃糖,我只是希望看到妈妈开心和满是欣慰的样子。

我喜欢干净的习惯应该也是向妈妈学习的,因为她就是一个爱干净的人,所以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把东西放整齐,把衣服叠好,把地扫干净。
在妈妈准备去冲凉的时候我已经把她的睡衣准备好了,每到周末我就说:“衣服我会洗。”等等。
我从不顶嘴,我觉得妈妈照顾我们已经很辛苦了还要忙着生意,我才不愿意看到妈妈的伤心。
所以妈妈叫我帮忙看店我从来不敢说不,除了早上确实叫不醒以外。
爸爸就会一边捂嘴巴鼻子揪耳朵,一边把音乐开到最大……但还是没法把我从床上揪下来,因为我知道妈妈的口头禅会护着我:“叫她干嘛?家里耕田吗?周末也不让她睡一下……”
你看乖巧会得到庇护。

姐姐也会得到奶奶的庇护,所以当她跟妈妈杠起来的时候,她就希望去奶奶家,因为姐姐跟奶奶相处时间较久,感情比较深,所以妈妈如果不能像奶奶一样庇护她的时候,姐姐就会觉得委屈,行为就会发生改变。
综上所述,我从为了得到妈妈的更多关心到真的养成了妈妈认为良好的性格特征,除了拥有一个比较呵护的童年,这样的性格也影响了我的一生。
当然也可能正是因为这样的成长过程,在被肯定,被赞美,被赏识的过程当中长大,性格也自然表现出来比较乐观和积极,但所有的细节都是我本能去做的,没有人去逼我,可见我的情绪控制能力较强。
而姐姐就会相对悲观和心理阴暗面更大一点,所以在长大后我几乎就成了她的“姐姐”,在她遭遇人生障碍的时候我常常会给她进行心理疏导,帮她排除心理障碍等。
应该说,我们的成长经历都影响了我们的一生,这就是每个人不同或者相同的原生家庭带来的不同的成长历程所带来对自我的影响。
一个人的后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跟他/她的原生家庭给他/她带来的影响,他/她的学习,他/她的悟性以及他/她所选择的圈子有很大的关系。
一个人的出生是没有办法选择的,但你可以选择通过你的学习去改变你的生活,通过学习去改变你的思想,你的思想有多大,你的世界就会有多宽,你不会只是眼前的苟且,你还有诗和远方。
你的悟性会决定让你选择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你会因此而拥有什么样的磁场,并会因此而吸引到类似的人,而这就是你的圈子。
从神经心理学来说,大脑是可以通过特别训练而改变的,只要你是一个爱学习而不甘平庸的人,你的思想,你的言语,你的形态,你的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被改变。
神经心理学上有个这样的心理测试,同时有两组被选定的孩子,一组孩子被告知他们的智商测试结果超高,而另一组孩子则被告知相反的结果。
于是这两组孩子被一直跟踪成长过程并长大,被告知优秀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父母给予了重点的关怀与培养,于是后来成长的结果是被告知优秀,被肯定成长的孩子表现为整体优秀。
而被告知平庸,被否定的孩子父母则给予了消极的对待或者并没有特别培养的教育方式,于是被告知智商测试结果平庸后来的成长结果则整体表现为平庸。
后来心理学家公布这两组孩子其实是被随机抽取的不同人群,根本不是经过测试得来的结果。
可见,不同的思维对行为的影响,而被告知测试结果平庸的孩子成为了这个实验的牺牲品。
又有一个这样的例子,一个孩子在学校总是被老师批评常常约家长见面,而每次她的孩子都会表示忐忑不安地询问她的妈妈,她那伟大的妈妈总是会把老师批评的话转变为:“哦,老师说你的表现有进步了,如果再好一点点就更好了。”
就这样她的妈妈一步步地,把她从一个老师眼里的差等生成功地考上了名校的学生,这就是被肯定被激发的力量。
那么大脑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奇怪形态,它又如何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的呢?
说到底一个人的行为就与他/她的大脑结构有关,如果你通过电脑去扫描不同性格特征的大脑,那么就会看见不同的性格特征他/她的大脑结构也是不一样的。
科学家又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将一个猴子的其中两个手指缝了起来,隔了三个月后把猴子手指的线拆开,通过电脑扫描仪扫描后发现,原来猴子负责分别指挥两个不同的手指的大脑区域在三个月后它们发生了改变,三个月都没有使用的区域它相对应的大脑负责的那个区域消失了,因为大脑是遵循“用尽废退”的原则,这一块不用,旁边的就会拿去用。
曾经有个美国的修铁路工人负责点炸药的工作,这天中午同事在他工作的时候问他中午吃什么的时候,一不小心炸药点燃了然后一根木棍从他的大脑穿过他的下额穿出来,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但是这个工人并没有死被救了回来,只是因为前额叶部位那个窟窿就再也合不起来了,正是因为受伤的位置属于情绪管理部位,于是这个好好的工人伤后的性情大变,总是会性骚扰女性,但是受伤后的大脑没有办法为他的行为负责任。
最后这位工人由于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也失去了自己的工作,于是领了一笔救济金后最后也变成沦落到去马戏团揭伤口给观众看来勉强谋生。

知名企业一位CEO在出车祸后也因为前额叶受伤,于是他无法自己做任何决策,甚至买车都是用丢铜板来决定买哪台车的,因为无法做任何决策于是就提前退休了,最后也因为严重影响生活,于是他的太太与他离婚了。
正如妈妈曾经说过:孩子都是我教的,我也没有偏心,为什么两个孩子的性格不一样?
其实,性格特征跟每个人的大脑结构有关,如果你了解自己的性格缺陷可以通过刻意锻炼你的思维从而可以改变自己的大脑,如果你任由自己的行为不加控制,那么他/她的一生就是那样的人。

由此看来,善解人意的性格他/她大脑的情绪管控能力较好,所以负责管理情绪的那块大脑区域会相对脾气暴躁的大脑有所不同。
所以,也可以说这也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不同,从大脑形成而来。
有个这样的例子,一个妈妈去向医生求助,因为她的家族几代人都是死刑犯,她害怕她的孩子长大后也变成这样的人。
通过检测发现,这个孩子的大脑
练钢琴的人因为小拇指常常用力,所以练钢琴的人比普通人负责小拇指的大脑区域有所不同,大脑的原则是“用尽废退”,你不用它,它就废了,但是你刻意锻炼,它能发生改变。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老人到了一定年龄后就退化成为孩子的行为,查理芒格九十多岁了还在经营着全球的事业,他比较厉害吗,并不是。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经说过:“注意你的思想,因为它将变成言辞;注意你的言辞,因为它将变成行动;注意你的行动,因为它将变成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将变成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将决定你的命运。

所以如果你试着用一张纸,把你的优点与缺点分别用书写的方式陈列出来,然后针对你的缺点去做行为上的改变,那么你人生的马太效应就出来了。
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洪兰教授说:“不要骂你的孩子是猪,因为你骂她是猪最后就真的变成猪。”
因为你的情绪会影响你的大脑,而你的大脑会改变你的思想,你的思想会影响你的行为,被激发或被消极对待的部分大脑区域会让你的行为发生改变。
就像你不断给自己鼓励:我能行,我可以的,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不了从头再来啊……
而这就是心理暗示,久而久之你就会成为打不死的小强,做事也会比较容易成功。
而如果你总是告诉自己:我不行,我做不到,我不是那样的人……
你就会养成放弃的习惯,所以当然也无法享受那种极度困难后得来的成功的那种痛快感。
所以,不论你拥有什么样的人生障碍,你的人生你可以说了算,因为你可以改变它。
就像林肯总统说的那句话:一个人40岁之前的面容是父母决定的,40岁以后面容是自己决定的。
因为这代表了你的选择,也看到了你的自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