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注定要翻山越岭。
黄公望,生于南宋末年,活过几乎整个元朝,一个平凡又伟大的人。
幼年丧父,随寡母改嫁入黄家。文献资料显示,黄公望应该有个境况还算不错的少年时期。毕竟,聪明的孩子,人人爱。黄家老爷子90多岁得这么个聪敏过人的继子,且为其唯一子嗣,心中对其寄予多少光宗耀祖之厚望,亦早有文章推测、确认过了。
这个本姓陆的天才娃娃,独自肩扛为老黄家光宗耀祖之重任,注定会被黄家人善待。尽管日后功名能否取成,学业倒真没耽误。
自认为,黄公望一定是十分感激黄家的。一个怀着感激之情幸福长大的人,心里跟本不会有太多灰暗。
但是,命运通常和所有人都要开一开玩笑,黄公望也不例外。
废除科举制度的元朝,似乎专门和黄家作对,一个本可以考个状元、榜眼或探花的主儿,可以靠功名利禄替黄家光宗耀祖的天才娃娃,偏偏被当时的制度剥夺这样一个容易崭露头角的机会。
不同时代,总是会给不同时代的人以欢愉或哀伤。
我猜想,黄公望面对新政何等的绝望伤心之情?也许他也和所有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年轻人一样,也曾因空有豪情终不得志而辗转难寐、彻夜失眠,也曾仰望苍天,满脸是泪,发出一声声别人听得见或听不见地哀鸣。我愿意相信,青年时期的黄公望,三观和所有普通人一样。
黄公望的继父-----老黄家光宗耀祖的设计师,去世了。黄公望的人生转入谋求生存状态。黄家不是什么大财主,充其量算个富农。经济后盾不坚实的人们,必须为衣食而劳碌。没有强大社会背景、没有那个时代需要的孔武之力,一介弱书生的黄公望和所有落魄书生一样,必须投身于社会底层挣扎的队伍中。古代,在这个层次上拼搏的人们,天才和蠢材的生存能力差别不大。
性格耿直的黄公望,人生路走得极其不顺。好不容易谋得个小差事,辛苦经营若干年,并未飞黄腾达,却因上司的牵连下了大牢。
没有进过监狱的人,不懂得站在那道门内的人所拥有的思索与挣扎。这场牢狱之灾,带来的耻辱与绝望,彻底击垮了黄公望对俗世的信心和眷恋。发誓:活着出来,入道教!
虽然,我不懂什么是道教,但是隐约明白一个俗理儿:出家人多是为了寻求在现实社会里无法解脱的解脱。可以说是寻求超脱也可以说是寻求逃避。总之,无论超脱还是逃避都是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意!恋恋红尘,一定是建立在恋的基础上,不恋,是一切自我革命的根源。
初期,黄公望需要借助一个不同于当时封建社会生存规则的门派,安放自己伤痕累累的肉体和灵魂。在游历山川、为人打卦算命的生活中,逐渐荡涤自己在吏场上所受的伤害。在一步步的远行、一次次的描摹、一场场道教经法的切磋中,他也在一直发掘和探寻并肯定人生的价值。
因此,黄公望后半生书写得并不是传统意义的消极避世。只是选择道教中人融入自然、与自然相生息,和谐生存的法则而已。其实,后来他的存在模式,连道教也超脱了。
一个教徒,全国各地都有机构,可以免费的餐宿,有无数志同道合道友,既有归属感又不必捆绑生存领地。道教,连结婚都是允许的,心灵的自由配上戒律的宽松,身心完全放松的黄公望,在这个领域真正找到自己喜欢的位置。
虽然生活喜欢和每个人开玩笑,但从不背叛谁。也正是在他彻底放弃为老黄家光宗耀祖的重任后,华丽转身,迈上为老黄家光宗耀祖的的金光大道。
今天,我从个人的角度去解读黄公望。最伟大的不是他的才华,而是他百折不挠热爱生活的不老之心。我不羡慕他的《富春山居图》值多少钱,因为再多的财富和死去的他没有一毛钱关系。我钦佩的是他不惧世俗鄙夷,50岁从容开始学艺且能够持之以恒的精神。佩服他不馁于挫折、热爱生活、热爱山水的从容清爽之品格。在我看来,恰恰就是这些他所热爱的东西,赐予他意想不到的获得。
毕竟,任何一副艺术品,被谁人看中,被谁收藏和推崇,除了作者极高超的造诣本身,还有缘分。生活给了黄公望一大批推崇者,这些人,才是奠定黄公望画坛地位的基础。
中国山水画的大写意,神奇就在“意境”上。国画神奇的散点透视法,不是谁都懂。我相信,有很多人读不懂《富春山居图》的美妙和神奇。但是没有关系,有那些社会地位极高的人读得懂,且着了魔得读得懂!慷慨赠与其极高的评价!这就足够了。社会的法则就是,那些和内行站在一起的外行们,读不懂也必须装懂,不装懂就显得低人一等。这就是上层社会才有的“天才和蠢材的区别”。大家都说好,你也说好,没有问题。如果你说不懂,就会被鄙视,授此阶层以笑柄,等待你是嫌弃。没有哪个上层社会的人愿意被本阶层嫌弃!所以,懂的和不懂的人一起叫好。黄公望,火了!
茫茫历史长河,很多艺术家,他们并没有黄公望命好。也许一生都在渴望那个贵人出现,但没有。没有这种贵人,呕心沥血一生,充其量他就是一个画匠。有这个贵人,他就可能成为是大师。
黄公望不去争,却早早得了贵人。他活着的时候,作品就值钱,虽不至于价值连城,但养活自己绝没问题,还可以接济穷人,靠他接济也曾富裕了整座村子。但是,黄公望并没有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推崇到足可以引发一场战争的身后历史。到死他都在拼命作画、写字,营生。
至于,后人围绕他的作品,制造了多少故事,不是黄公望所知、所想和所求的。
他的心里,自己就是一个简简单单,勤俭朴素,会画画、写字、打卦算命、讲讲道经的老头!后人强加给他的头衔,他一概不知。也许,这些头衔,他自己并不稀罕。但是,我猜想,他的继父和老黄家的先人与后人们,绝对满意了!
今天,不见得有多少人知道黄公望,但是绝大多数人都知道《富春山居图》。如今,这张图的意义,早已超出了画作本身。时代和社会赋予其更崇高的含义和象征。
这幅画所新承载的含义,也使得世人一致公认黄公望当之无愧“画坛巨人”的称号。
我们透过历史的长河再次遥望他的时候,他饱经风霜的一生、那些忙碌的身影、匆匆的步履,竟显得那么从容。有人说,“不争”是“争”的最高境界。的确,他无愧于令他忘情驻足,留恋难舍的千山万水。就连当初汪琪达瞪着复仇的怒火,在他背后狠狠地一推,也沾染上喜剧色彩!
那个险些丢了性命,被人从河里捞起来的黄公望,也许早已宽厚的笑着对对汪琪达说声“谢谢”了吧?我仿佛看到被致谢的汪其达,长叹一声、灰溜溜、拂袖而去的样子。
或许,缺了汪其达那疯狂的“一推”,黄公望是谁?今天知道的人就更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