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上有篇文章的标题挺有意思,名字叫《当你在朋友圈“主要看气质”时,恭喜你已沦为互联网奴隶》。是的,前些日子,打开朋友圈,满屏的“主要看气质”把很多人刷的莫名其妙。互联网社交网络的热点来得就像大姨妈,每间隔一段时间,的确会冒出盛大的朋友圈集会狂欢式刷屏,但这次又是什么在催眠大家?
“主要看气质"的游戏规则根据度娘的解释,“主要看气质”背后并没有“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的新闻玄机,也没有“我爸是李刚”隐藏的惊天大案,仅仅是哪个寂寞到强撸灰没飞烟没灭的奇男葩女,设置了个毫无智商的无聊游戏——只要在微信朋友圈“主要看气质”动态后评论或者点赞的,要么发5.20块红包,要么配个图,将“主要看气质”发朋友圈……就这样,一个粗狂而弱智的游戏,竟引发全民参与。
霸屏梗的出处再到后来,有考据症患者指出其实“主要看气质”的霸屏梗出自王心凌。只因为11月24日凌晨歌手王心凌在个人微博发新曲,在宣传中用的是吃汉堡的复古造型,如此造型让网友直呼“脑洞大开”。随后王心凌在与网友的互动中回复:“主!要!看!气!质!”,短时间内大批网友跟风晒气质图,话题迅速登顶登顶热搜第一。
看着“主要看气质”排山倒海般的气势,我感觉它很可能会入选今年的网络热门流行语。很多人沉浸于“光明正大晒图片,坐等朋友来点赞”的酸爽感觉里面不亦乐乎。事实上,直到一位海外朋友提醒之后,我才领悟了“主要看气质”的深刻内涵,果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主要看气质=“God Wants To Check The Air Quality.”
当我们放肆搞怪作秀的时候,其实关于北京的雾霾天也是默默地刷着屏。只是因为这样的新闻的确已经不算新闻,故而并没有如同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突破3000多万次的点击量那样夸张。事实上,这样一次连续的严重雾霾,对于我们的首都乃至全国的影响颇为重大。常言道:以史为鉴。我们找到了1952年12月5日发生在历史上最不堪回首的雾霾事件,它整整夺走了12000人的生命。
伦敦1952年遭遇雾霾时,从威斯敏斯特主教座堂向外看的情景。以下内容由亲历者口述整理:露丝玛丽(英国)等
“就像有人点燃了很多汽车轮胎,而你恰好坐在黑烟滚滚那儿。”
这是1952年12月5日的早晨,寒冷的冬天已经到来,伦敦人睁开双眼,是一场从未见过的雾霾。
伦敦街头,警察点燃火把照明,指挥交通天气预报不是很准,一点儿风也没有,冷得刺骨。人们在家烧煤取暖,整个城市都充满了煤烟。不仅仅是取暖的煤烟,还有工厂烟囱里冒出的黑烟,所有烟聚在一起,死守这座城市。
21岁的爱丽丝,一出门裙边就立马变成黑色,头发也很快落满污垢,“你甚至能感受到空气中的‘沙砾’,让人根本喘不过气来。”
情况还要糟,伦敦皇家医院的护士莫林说,这些雾霾可以穿透外衣,连内衣都变成了黑色。
1952年12月5日,伦敦特拉法加广场空气不仅是黑色的,还带点黄,并发出臭鸡蛋气味。因为这场雾霾是大量烧煤的产物,里面有二氧化硫等有毒化学物质。
克里布家族在伦敦做殡葬生意。老克里布和侄子开灵车出门为人送葬时,侄子很快发现坐在驾驶室里已看不清哪里是路肩,过了几分钟,老克里布不得不下车到车前为侄子指路。
灵车上有飓风天应急射灯,尽管拿出来用了,却一点用也没,“你就像是一个瞎子”。
不只是克里布,所有伦敦人在接下来4天都成了瞎子。
一位行人记得,有个骑摩托车者向他问路:“地铁站在哪?”他答:“往前走20米,就可以走着下楼梯,你已经在地铁站门口!”
伦敦的能见度剧降至只有几米,甚至只有30公分——往前伸出手臂,你就看不到自己的指尖。很多人说,站着时已看不到自己的脚。一些人站着没多久,便因不断咳嗽,不得不弯腰按住膝盖继续咳嗽。
没人意识到,一场大灾难正在降临。
露丝玛丽是一个学生,父亲是伦敦公共汽车场的一名管理员,他前几天已经得了气管炎。
伦敦一处公交站,能见度极差公交车开一会儿挡风玻璃就布满了黑色粉尘。除了地铁,伦敦所有公共交通都因能见度太差,在这一天已先后紧急停止。
露丝玛丽的父亲白天上完班后,傍晚不得不花一个半小时穿越浓雾走路回家。
露丝玛丽看着父亲进门,他的呼吸很不好,在不断咳嗽。
一家人早早上床睡觉,半夜,“砰砰砰”,母亲一阵急促的拍门声把露丝玛丽吵醒:“你爸爸越来越严重,我想需要马上看医生。”
露丝玛丽看了眼父亲,他就像一盏突然变暗的灯。
医生在电话里说,医院里全是病人,街上到处看不清,救护车已经停驶,他们无法上门接诊。
露丝玛丽只好跟母亲步行去医院,想给父亲开点药带回来。出发前,他们请了几个邻居帮忙照看一下父亲。取药回来时,邻居站在门口:“他已经死了。”
仅12月6日一天,包括露丝玛丽的父亲在内,约500个伦敦人死于雾霾,还有无数人正步行赶往市内各大医院。
死于这场雾霾的人,有一个共同特征:他们的唇部是蓝色的——严重雾霾让他们的心肺加速衰竭,悬浮颗粒和二氧化硫等酸性污染物导致大量炎症,这带来致命一击。实际上,他们死于窒息。
起初,没人知道这场雾霾会夺走如此多的生命,因为很多人死在家中和医院,而不是街头。
不过,有大量人员死亡的迹象开始出现:伦敦的棺材和鲜花被抢购一空。
1952年伦敦致命大雾期间,英格兰银行门口,警察在指挥交通直至五天后的12月9日,一场毫无征兆、突如其来的冷风,吹走了雾霾,这场灾难才算按下暂停键。
克里布做了60年殡葬生意,他说自己一生只有两次中止生意。
一次是1952年这场雾霾,12月5日到9日,短短几天,超过4000个伦敦人直接死于这场雾霾,而根据60年后的最新研究和统计,这场雾霾的死难者,不是4000人,而是至少12000人;另一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年9月到1941年5月,纳粹德国对英国发动闪电战,空袭伦敦共造成超过30000人死亡。
成千上万伦敦人的生命,换来了四年后,1956年英国议会出台《清洁空气法》,最为重要的举措是:告别工业化时代的粗放与无序,开始严控严管煤炭等能源的使用,从根源上减少雾霾的产生。人们常说,要以史为鉴。而现实表明,人类会不止一次跨入灾难的同一条河流。
伦敦街头,有人给自己的狗狗也戴上防雾霾口罩其实,现代意义上的空气污染,最早出现于工业革命后的英国。煤炭被大规模应用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数以十万计的烟囱、蒸汽机释放出大量烟尘和二氧化硫。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污染也在德国、比利时、美国、日本等国出现。但那时人们普遍将滚滚浓烟视为一种进步、繁荣的象征,如一名芝加哥企业家在1892年时说,“烟雾是工业圣坛上的香火,在我看来非常美丽。它显示出人类正将自然无意识的力量转换为让人类舒适的力量。”
然而,空气污染的恶果很快显现了出来。维多利亚时代,英国1/4的人的死因与空气污染有关。伦敦被形容成为“一座由沼泽、迷雾、煤烟与马粪组成的城市”,获得了“雾都”之名。
泰晤士河边,因雾霾停靠岸边的拖船在因燃煤造成的污染尚未彻底解决的时候,20世纪出现了一种新的空气污染源——汽车尾气。汽车排放出的各种污染物,其中有些与阳光发生作用,产生烟霾;有的会增加酸雨。当时,含铅汽油造成的空气污染,一度导致美国儿童铅中毒率高达85%。汽车普及后,尾气污染也蔓延全球。
污染易治理难,换回清洁空气,往往需要几十年。这些日趋严重的污染事件,让民众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也促使各国政府出手整治。但一夕竟功,从来只是幻想。伦敦摘掉“雾都”帽子,用了30年。洛杉矶的情况同样充满波折,2007年,洛杉矶地区的空气终于达到了清洁标准,此时距1943年雾霾大爆发已过去了64年。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发展,伴随经济起步腾飞,环境问题愈发严重,甚至出现了“四日市公害”(因污染严重,四日市常年烟雾弥漫,很多市民患上哮喘病,并因此死亡)这种重大事件。从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大举治理空气中的硫氧化物。日本治理空气污染,前后也花掉了30年左右时间。
洛杉矶街头叫卖空气的人几乎人类史上所有的空气污染问题,在治理过程中,都各自遭遇了很多阻力,需要花费数十年的时间,才能看见成效。况且,前述时间长度,是从当局开始采取治理措施算起,而在采取治理措施之前,还有漫长的污染期没有计算在内。
沉溺于互联网上“主要看气质”的朋友们,雾霾之灾,并非一城一地之事,它正在以席卷全国各大城市之势蔓延开来。每个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哀伤,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 所以,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 它就为你而鸣! ▲
本文由言值爆表创作发布,口述部分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