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摄影手绘
春风得意马蹄疾,千古第一状元卷

春风得意马蹄疾,千古第一状元卷

作者: 莲子心1212 | 来源:发表于2024-03-14 17:34 被阅读0次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那一年孟郊四十六岁进士及第,按捺不住内心的狂喜,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日放荡思无涯。

几十年苦海寒窗,寂寂无名,纵有满身才华,啥能证明,榜上有名最能证明,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当然也有高兴坏了的,如范进中举后疯了,喜极而疯,可见苦读要遭受多大的精神压力与生活困顿。

自从隋唐实行科举制以来,在长达1300年的历史中,有无数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实现了自已的人生理想和社会地位,步入仕途,一展宏图。

据统计,有据可考的文武状元770余人,但能让后人目睹状元答卷其风采的,唯有赵秉忠这一份。

千古第一状元卷

时年的赵秉忠才二十五岁,他生于1573年,山东益都县(今青州市)人,自幼好学,二十四岁中举人,一年后殿试中状元,最高官至礼部尚书。

最近听罗胖文明节目,正好讲到科举制,要想成为殿试状元有多难呢!

宋朝将天子亲临殿试变成为定制,州县发解试第一名自唐以来即称“解元”,中央省试第一名宋代改称“省元”,殿试第一名方才称“状元”。“连中三元”遂称为科举时代读书人的最高愿望。

为了保证公平公正,当时的考试中就使用了“糊名”“锁院”“眷录”等技术,直到今天的考试还以各种形式出现。

宋代科举类似“考编”而如今高考更像“考证”;不同于普惠教育人人平等年年有,三年一恩科本来就给了更高门槛更低容错,宋代贡举最基础的解试都得先政审与体检保障“身心健康”,八月秋闱百里取一的“通过率”比起如今的公务员考试也可为凤毛麟角;考完解试才有机会进入次年正月的省试这一“复试”当中,还得追加担保人举荐,全国取榜前三百那就妥妥得是高考清北的水平;当然也有部分“特奏名”变相开个后门破格取士,才到了最终“导师面试”环节排座次,殿前唱名赐第加官功成的难度相当于如今的“本硕博”联考定向管培,这难度可想而知。

殿试是科举考试的最后一步,其科目包括经、史、子、集等。其中经科最为重要,它包括易、书、诗、礼、春秋、孝经、论语、孟子、尔雅等。

殿试只考策问,应试者自黎明入宫,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然后颁发策题。策文不限长短,一般在2000字左右,起收及中间的书写均有一定格式及字数限制,特别强调书写,必须用正体,即所谓“馆阁体”,字要方正、光园、乌黑、体大。

从某种角度来看,书法往往比文章重要。殿试只一天,日暮交卷,经受卷、掌卷、弥封等官收存。

1598年,参加科举殿试的赵秉忠,踌躇满志,历经十年苦读,经过了政审,体检,保举,以极其崇敬的心怀来到皇城,天子脚下,满腹经伦,一展身手。

那么,25岁时的赵秉忠到底写得如何呢?令人赞叹的是,这份考卷共有2460字,看似普通的小楷字却藏着气定神闲,胸有成竹的自信,这些美丽的小楷也是多年刻苦练习的结果,堪称书法家。

工整有质

看到这份考卷,2460多个字毫无错字涂抹,每一笔每一划都显得恰到好处。这是一项非常难以做到的成就,即使是抄袭,也难以达到如此水平。另外,状元的考卷大多用小楷书写,这是因为楷书是最易识别的书体之一。考生的目的不仅是让考官易于阅读,还要注重卷面的整体美感。如果字迹潦草或难以辨认,努力将白费。当然,赵秉忠获得状元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卷面的书写,而是他的内容。

他的考卷在以下三个方面特别突出,在考官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天人合一的思想,他认为皇帝位居天位,这得到了皇帝和朝廷高官的认可;忠君爱国爱民的思想;依法治国的理念。正是这三个方面让考官对他刮目相看。在我们自己写作的过程中,除了注重字迹的美观外,更要重视内容的高质量。

参观了青州博物馆的赵秉忠状元卷真迹,买了一份仿制品,时时展卷,自古名利为世人所逐,很少有人看见背后的辛苦。

要想拥有更好的,要耐得住寂寞,更要持之以恒地修习,然后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春风得意马蹄疾,千古第一状元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nxw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