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没有记忆,我们是否存在过?
如果没有用文字、图片、视频等记录所到之地,我们是否来过这里?
2
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同样,一个人也不可能两次到达同一个地方。不同的云彩,不同的天气,甚至空中掠过的飞鸟,都是此次旅行异于上次之处。即使云彩、天气都完全雷同,飞鸟也故意出现在相同的时机和高度,此时自己的学识、阅历、心境、格局也会有所差异,故而看到的东西也会有所不同。
3
旅行只是一件小事。
旅行不像很多人吹嘘的那么玄乎,它是精神食粮,绝非精神鸦片。它如同看电影听音乐会写书法一样,是陶冶情操的一种,是兴趣爱好的一种,但也仅是一种供人选择的兴趣爱好,并不比其他爱好来得有意义或高深多少。
旅行是有些人的全部,但仅仅是我的一部分。有人工作是为了攒钱旅行,而我旅行是为了回去更好地工作。环游世界是我人生必须要去做的一件事情,但也仅仅是一件事情,它甚至没有结婚、生子、工作来得重要。后者是大事正事,前者只是调剂补充而已。
旅行让人生更精彩,但它不是人生。
4
人生每个阶段都会出现各种烦恼,好不容易克服了一个,另一个又紧接着出现,搞得人疲于奔命,郁郁寡欢。
旅途如人生,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好不容易解决一个,另一个拦路石又横亘在面前,搞得你脾气暴躁,筋疲力竭。
既然烦恼和困难总也消磨不去,何不笑谈烦恼,与烦恼来一曲华尔兹?
江河湖海,日月星辰,山间的一朵野花,竹林的一抹清风。
雅利安人的微笑,伊斯兰民族的慷慨,黑非洲的原始粗犷。绚烂多彩的文化在世界舞台交响……
不要因为烦恼和困难而错过了欣赏。
旅行,最重要的是享受当下的每一刻。
5
“对大部分人而言,深刻地、强烈地、洞穿地去感受眼前的事物,是很困难的事,因为我们的烦恼实在太多了。无论什么事都可能被我们弄成一种烦恼。……烦恼越多,我们的感受力就越低。
我所谓的感受力就是去欣赏树枝曲曲折折的美,观察路上的尘土,感受别人的痛苦,或是欣喜万分地看着落日的美景……”
克里希那穆提如是说。
你因为自己走过了那么多的路,看过了那么多的景,经历了那么多的事,心灵变得麻木,感官变得迟钝,对天地大美视而不见,因为你觉得“我啥没见过”。你丧失了旅途最初的好奇心,你不再容易感动。你丧失了克里希那穆提所说的“感受力”。
这是我最担心的事情。
6
有人说旅行者都是勇士,敢于走出舒适区,追寻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梦想。
而事实可能正好相反。旅行者的出走正是源于内心的不安,我愿意相信,每一个旅行者的祖先都淌着游牧民族的血。他们仍然留存着祖先的记忆,时刻担心着草场的枯竭,总在寻找一处水草丰美之地。
因为恐惧,所以找寻。
7
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里写道:
我认为有些人诞生在某一个地方可以说未得其所。机缘把他们随便抛掷到一个环境中,而他们却一直思念着一处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坐落在何处的家乡。在出生的地方他们好像是过客;从孩提时代就非常熟悉的浓荫郁郁的小巷,同小伙伴游戏其中的人烟稠密的街衢,对他们来说都不过是旅途中的一个宿站。这种人在自己的亲友中可能终生落落寡合,在他们唯一熟悉的环境里也始终孑身独处。也许正是在本乡本土的这种陌生感才逼着他们远游异乡,寻找一处永恒定居的寓所。说不定在他们内心深处仍然隐伏着多少世代前祖先的习性和癖好,从而叫这些彷徨者再回到他们祖先在远古就已离开的土地。有时候一个人偶然到了一个地方,会神秘地感觉到这正是自己栖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家园。于是他就在这些从未寓目的景物里,在从不相识的人群中定居下来,倒好像这里的一切都是他从小就熟稔的一样。他在这里终于找到了宁静。
8
朋友问我,你野惯了,还回得去吗?
答复是:
我认为旅行之后人会有两种状态。
第一种是已经习惯了旅行的生活方式,习惯了蓝天白云朝霞夕阳,习惯了每天接触各种各样有趣的人和事,习惯了自由,就不愿意每天呆在一间小屋子或一块一平米的小隔间里面过日子,不愿意被每天机械重复的工作所束缚,不愿意局限在周围几个同事的小圈子里,所以“再也回不去了”。
第二种是已经见过了那么多的高山大海奇风异俗后,不会像上班时候那么心猿意马一心想出去,反而更容易静下心来认真做点儿事情。
我希望自己属于后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