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故事与干货读书诗歌预言,梦,真理,奥妙
你屁股的位置决定你的大脑思考的问题!读《道德经》第二十五天

你屁股的位置决定你的大脑思考的问题!读《道德经》第二十五天

作者: 凌云之水 | 来源:发表于2019-01-11 01:42 被阅读118次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释义:

    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原。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王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王居其中之一。人学习地的厚实涵藏,地学习天的高明宽广,天学习道的本源创生,而道纯任自然,循规律而行。

    个人感悟:

    这一章前面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这一段的内容相当于对前面写的那么多关于“道”的描述做了一个总结,再一次申明“道”先与天地而成,影响着万事万物,虚空玄妙,无声无息无形,不知道如何形容,只能勉强的用“大道”这两个字来命名。看了前面二十多章的内容和解读,这里再看也是能够理解的了。

    老子紧接着又提出了“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这样一个“道”的发展规律,也就是我们平时讲的“道生万物,万物复归于道”的一个发展过程。所有的事物发展都会由小变大,再向更宽更远的空间延伸,最后却又复归于无形。

    同时老子在这一章里提出了道、天、地、王都是一样依循着“道”的规律发展的,是世上之"大"者。可是,前面说的四大是“道、天、地、王”,而结尾又变成了“人、地、天、道”,这“王”和“人”之间的转化又是因为什么呢?我翻看了很多注解,对这一章都是浅浅带过,基本是都只是对每句话的意思做了一个解析,就没有更多的讲解了,也有一些人举了一些例子去证明这个道理。看了都觉得有些勉强,思索了很久,我眼前突然出现了一个三角形。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相信了解过心理学或者市场营销的人对这张图都不会陌生,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的论文中把人类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这张图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方面的分析,对企业研究如何满足消费者以及如何激励员工方面可是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功劳,成为现代管理学家和营销人绕不过去的一个理论基础。

    而我们看了这张图,再来看看这一章的最后一句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人学习地的厚实涵藏,地学习天的高明宽广,天学习道的本源创生,而道纯任自然,循规律而行。

    两相对应之下,有没有发现了一些什么规律呢?或许这样看不是很清楚,我们再来看一张细致一点的图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对照这张图,我们再来理解一下。

    人法地

    一个人生存在这世间,如果最基本的温饱安全问题都无法解决,就仿佛在泥潭中挣扎一般,无法踏实的生活。这个时候,什么尊严面子,道德礼法,对于他来说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毫无意义。

    你试试去跟一个吃了上顿不保下顿的乞丐讲仁义道德,即使他能听懂,但这一切对于他来说又能有什么用呢?他最关心的是下一顿的饭在哪儿。所以,普通人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能够获得稳固安全的生存环境。

    地法天

    一个人只有在能满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且这些需求能够长期被满足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有更多的想法。

    我们翻看历史,古代文明的每一次发展巅峰无不是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之时才有可能出现盛世美景。

    人只有在衣食无忧,人身安全能得到保障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出现对精神层次,审美层次有更高的追求。才会在感情、艺术、科学方面产生创造力。

    毕竟贫瘠的生命加上贫瘠的大脑再高的天赋也是难以施展的。

    这也如广袤的大地上有低洼有峰峦,能站上峰峦才有机会感受天空的高远,众生的渺小。而一直处于低洼之地,你是感受不到那种视角的。

    又好比一个处于公司底层,每个月尚在担心着自己这个月的业绩能不能完成,会不会被扣工资的员工,你却想让他具备领导人的战略思维一样,是件不可想象的事。

    天法道

    人只有站到了一定的高度,才能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视角看待事物。也只有具备了这样的高度,他们才会去触摸到“道”的规律。

    可能讲到这里,你会说:在哪些国家危难的关头出现的那些革命家,不同样也是经历着困难,饱受折磨吗?人身的安全一样受到威胁,为什么他们又能有那样的人生高度呢?

    我们不妨翻看历史,在每一次历史变革中,起着带头作用的那些人,虽然身处乱世,但是他们的成长经历中都是有经历过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让他们有机会、有时间通过学习和阅历,把自己的思维意识提升到那样的高度,也正因为前面的厚实基础,才奠定了后来的成就。首先是他们已经站在了那样的高度,具备了那样的思维,才会产生那样的结果。

    这里我们讲个很好玩的故事:有一日,王国维邀请溥仪来家做客,溥仪兴致勃勃一口答应,两人会餐结束后,王国维拿出自己的收藏,让溥仪瞧瞧 ,溥仪瞧着便皱了眉,委婉地和王国维说,你这些收藏,感觉不太对劲,和皇宫中的有些不一样。

    不一样,其实就是赝品的意思。王国维有些惊讶,便带着这些收藏去找懂行的人鉴定,果真是假的。王国维不理解,便去问溥仪,溥仪笑着说,他只是觉得和家里的东西不一样。

    末代皇帝溥仪,三岁登基,前半生享受着优渥的生活,他青少年时曾经用过的每一件物品放到今天都可以说是价值不菲,他从来不需要学什么专业的古董鉴定知识,他只要看看就知道孰真孰假,他的眼睛里就有一种对物品辨识的“道”,因为他曾经站在那样的高度。

    天法道,人如果能超脱了对个人自身的一些基本需求的追求之后,就能站在更高的层面来看世界,眼界开阔得仿佛天空俯视大地般宽广。世界观、人生观都会比在底层为温饱而奋斗的人有了更高的信仰和追求。

    一个人干到了老板的位置上,自然会要思考企业发展战略,经营成本,管理机制等等这样的问题,他也自然会去寻找并学习经营之道。

    一个人摆脱了对所有名利欲望的追求之后,才有可能为了众生的福祉而奋斗,他就在精神上更接近“道”,这样的人就会是人中之王。

    是以天地间有四大,王为其一。这个王不仅仅是指那些被加冕的王者,同样也代表在各个领域的顶尖人物,无冕之王。

    道法自然

    事物递进的过程和关系,向我们昭示了一个道理:万事万物的发展以及所能达到的高度都有着一定的前提条件。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的好高骛远是毫无意义的。

    就好像马斯洛的这个需求金字塔一样,我们无法要求一个乞丐去为天下奉献,也不要妄想一个人为了情怀去买一件他消费不起的产品。我们无法让一个基层员工深刻理解老板为企业发展做出的每一个决策,也不能让一个普通老百姓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忧国忧民。这一切都受限于高度和厚度的累积。

    同样我们不可能让一个大公司的老板时刻关心到每一个员工的情绪,也不可能让一个国家领导人每天能关注到老百姓的一日三餐,这已经不是同一个高度关注的问题。高度和格局决定了他们需要关注的方向和重点,要遵循自然的规律。

    每种事物都有它的发展规律。事物的走向既取决于起心动念的初衷,也取决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累积叠加,前因和后果中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像人们常说的“蝴蝶效应”,一点小小的改变经过不断的发酵都有可能带来巨大的影响,一切都会依循规律而发展,“道”就是这样自然存在着。

    写在后面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像我这样去解读这一章的道理,但是我确实从这里看到了高度和层次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把自己心里一些平时无法开解的小情绪一一理清。

    有时候,我们在意的,未必是别人关注的,因为大家的视角不同,关注点也不同。有时候,别人不能理解我们的,同样因为意识层次上的不同,感受到的点不同。生活中的各种猜测怀疑,脑海里的各种不确定带给人的各种情绪,也是因为自己所处的位置不一样。即便是直觉能辅助人的判断,但那也要基于前期大量的了解累积再结合眼前的现象大脑给出来的反应,很少人能够在一个自己一无所知的领域发挥出多少的智商优势。

    如果这世间确实存在的阶层问题,并不是贫与富,而是你的大脑和屁股的位置,因为你屁股坐的位置决定了你大脑需要思考的问题,这样想来换位思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屁股的位置决定你的大脑思考的问题!读《道德经》第二十五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orz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