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情绪管理与潜能激发疗愈写作
拖延真相:面对多选项,打破不确定性

拖延真相:面对多选项,打破不确定性

作者: 梦解魏 | 来源:发表于2020-05-20 18:40 被阅读0次

魏洪谦原创

盆栽臭蒲

早上我睁开眼,我问自己我应该怎么安排这一天呢?马上我就掉进了多选项的局面。我当下面临几个可以做的事情,我可以从中选择一个开始动手。我可以不起床直接拿起手机记录我刚刚梦到的故事;我可以起来穿衣服洗漱;如果是起来的话,我是穿哪件衣服穿袜子还是不穿鞋只用脱鞋;我应该几点吃早饭?

这一系列的选项,有些还不是并列的,有递进关系的选项。并且这些选项有些没有思考的价值,有些会比较重要。

从理智上讲,我可以从紧急程度和重要程度进行分类,紧急的和重要的选项,紧急的不重要的选项,不紧急重要的选项,不紧急也不重要的选择项。这就需要认真的把这些选项列出来,从紧急与重要性两个角度赋值,排序。

这样操作当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我早上不想起床,拖延症发作,用紧急程度和重要程度做选择,解决了拖延症发作。

我从拖延状态,转变成了毫不犹豫的开始行动的状态。

这样的描述当中隐含了一个评判,就是我刚睁开眼的时刻,对于要做什么还没有结论,这种状态被视为拖延症发作。

(1)理性的批判者,感性的行动者

这里面有一个角色叫做理性的评判者。也可以理解为是人格当中的超我部分。评判者在催促我赶快起床,做些什么事情,随便什么事情,反正醒过来还躺着就有病。评判者一直在发表个人意见和评论,说吃早饭明显更重要些,所以有必要先把吃饭完成,至少排在第二位。

评判者对面的是我的心情和感觉,这里可以叫做感性的行动者。我的身体感觉还不饿,没有很明显的想吃东西的感觉。我现在没有吃饭的心情。所以如果真的马上开始吃早饭,很有可能得硬往嘴里塞食物。我从心情和感觉层面对于这个提议比较抵触。

所以这里就存在了一个冲突,理智层面我觉得某事情需要马上去做,但是我的心情和身体感觉,情绪感受层面没有触动,也没有热情。所以拖延状态,就是理性的评判者一直在一边催促批评自己,感性的行动者浑身无力就是不想动,还挺委屈的样子。这个时候,这个人的头脑和心灵是分裂的,头脑计划很完美,心灵还没有调动起来热情,并且当下也找不到什么头绪热身。

(2)心智化过程与情感体验过程

那么上面举例子当中说的,我把几种多选项列出来,并且分类,赋值,排序,最终做出选择,这个操作很管用,这里面又有什么值得拔高的思想吗?有的。把头脑当中乱作一团的各种想法,念头,多选项都写下来,并且按照一定的规则赋值排序,这个操作叫做心智化。心智化并不是什么高科技,就是把头脑中的想法用文字记录下来,写下来。这个操作很简单,但是引发的变化挺重要的。头脑中很多想法感觉乱如麻毫无头绪,如果写在纸上,或者写在手机便签上看看,其实就是有数的几行字,一般来说不会超过7行字。写出来以后就一目了然了。如果不写出来,一直想,在头脑里想法跑来跑去,还经常相互打架,造成的认知负荷会导致大脑死机,CPU过热,头疼恶心难受。

所以写下来这个操作很重要,对于难以想通的局面,写下来进行心智化,可以减轻思考的负担,减少不确定感和焦虑情绪。

心智化过程相对的,是情感体验过程。在思考的时候我们的心情会随着各种推演跌宕起伏;对于多选项当中的每一个选项,有些选择项会让自己觉得亲近些,有些就避之不及的感觉;在把想法写下来之前会感觉混乱,写下来之后会变得更加有掌控感,清晰明了。这些伴随着心智化过程的情绪感受,叫做情感体验过程。对于一个陌生的事情,我们因为没有经验会感觉很难,有畏惧心理,如果多次尝试,有了经验之后,轻车熟路十拿九稳的感觉慢慢建立,会更加自信有掌控感。

情感体验过程中,情绪感受的变化也需要关注和讨论,和心智化一样重要。如果不讨论情绪感受,情绪感受就会成为推进心智化操作的障碍。有的时候把想法写下来的过程会伴随着羞耻感,和莫名的害怕,不讨论这些情绪体验,写作很容易中断。所以,在这里心智化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是一对很重要的关系。

(3)认同拖延症的提法,或者退一步觉察

写到这里其实就写完了。

不过,还可以再后退一步看看。

这里的讨论,是把拖延当成了一个问题,一种症状,一种需要改善的问题。其实如果统计一下,我们每天的大部分清醒时间,都是毫无计划的,混乱的,不知道要干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正在干什么。这种混乱的状态忙着和闲着其实没啥区别。

但是忙起来还好,别人和自己都不会觉得有什么好批评的。但是一旦闲下来,内心处于混沌状态,一方面头脑还有很多未完成的计划,或者当下马上凭空出现一个计划安排做某些事情。这里比较突出的就是,拖延症的提法更多的是出现在闲下来的时段当中。如果我们手头上有正在做的事情,正在忙着,某些事情如果耽搁了我们也会有借口说是因为忙忘了。但是清闲下来的我们,就没办法解释为什么不去做某事,所以发明出拖延症这个概念来命名这种状况

其实闲下来,不做有用的事情,这种状态本身就有很高的价值。

闲下来可以休息身体,也可以休息头脑。如果完全的独处,冥想,内观,静坐,还有助于身心健康。各种门派的修行者都有闭关一说,就是什么事情都不干,闭着眼睛坐着。闲是很重要的事情。

我当下正在学习写作治疗,老师指示一定要做的一个重要的练习,叫做入兴贵闲。就是每周专门拿出2小时的完整时间,什么事情都不干,不阅读,不听音乐,不看手机,不通话,完全的独处。可以给自己做好吃的,可以去河边散步捡石子,可以给自己的盆栽修剪枝叶换土,可以坐下来织毛衣,可以拖地打扫卫生。这种训练刚开始很难,一开始闲下来5分钟的独处都不行。头脑中会出现很多焦虑情绪,伴随着仿佛很重要很紧急的事情。比如突然想起来某个人好久没有联系了是不是现在给他打个电话,忍不住拿起手机拨号,好了,入兴贵闲练习被打断了

所以一旦闲下来,我们的头脑就会发起很多念头,想法,评判,工作安排,好像是要塞满我们在清醒时段当中的每一个时刻,不留下一点点的空闲时间。这是头脑的功能,也是我们需要专门进行觉察的部分。头脑这样做的后果,一方面当然会确实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比如工作安排,比如文章的腹稿,但是更多的是逃离自我,避免和自己在一起。

把清闲下来不想做头脑安排的事情的状态叫做拖延症,那么这个转折点本身就有意义。站在多选项造成的拖延局面中,我们是有选择余地的。我们可以用一些具体的策略,比如写下来排序,继续推进工作安排的发展,也可以觉察当下的焦躁不安,自责,然后进行一段时间的入兴贵闲训练。看着那个不停的批评,催促的理智的评判者,看着他的表演,感受他的评判带来的压力,我们要提醒在自己,这家伙这么卖力的表演就是想让我逃离自己,中断独处的状态。你就尽情的表演吧。

关于拖延我写了好多了,这一篇我挺满意的,写出来就看清了很多关键逻辑,重新梳理我自己的亲身体验。如果你能读到这里,写下你的意见,我很愿意和你交流

相关文章

  • 拖延真相:面对多选项,打破不确定性

    魏洪谦原创 早上我睁开眼,我问自己我应该怎么安排这一天呢?马上我就掉进了多选项的局面。我当下面临几个可以做的事情,...

  • 想活得有情趣就好,我们一定就会变得乐观

    我们对生活的乐观是因为正确的选项只有这一个。未来总是存在不确定性,不乐观,我们就没办法面对各种不确定性的到来。 乐...

  • 要想打破拖延,真相在这里

    唉!我有拖延症,每次都是要拖、拖、拖到最后一秒钟才不得不去做,做的时候很焦躁,又会陷入对自己的抱怨、指责、攻击,最...

  • 运气

    人在能承受的范围内多尝试,多去面对不确定性,因为运气就是基于不确定性产生的。 在生活中加入不确定性,运气才能开始出...

  • 科学决策四步骤

    ①看清自己有哪些选项; ②评估每个选项的优劣; ③从选项中做选择; ④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做准备。 如何做?尽可能地尝...

  • 打破拖延模式

    武志红老师的《感谢自己的不完美》曾经有提到,如果希望改掉自己的恶习,那么第一步就是接受它。虽然每次在觉得坏的行为习...

  • 每次自己计划都被自己的拖延症打破 很想克服自己的拖延症

  • 读书《戒了吧,拖延症》

    拖延类型: 1工作型拖延 2学习型拖延 3瞎忙型拖延 4 被动性拖延 5 侥幸型拖延 6苛求型拖延 可怕的真相...

  • 《对赌》:生活是扑克,不是象棋 2019-10-28

    我们常说:生活是赌博。但对赌博从来没有认真研究过。不是因为赌博违法,真相是是我们不愿面对内心中对不确定性的恐惧。人...

  • 面对拖延

    面对拖延我基本是无力吐槽,不管书里公众号的软文对我都是当时有用,实际操作起来一点改善都没有。有时候思想上都做好一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拖延真相:面对多选项,打破不确定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oun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