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达,其藏语意为“金马”。因相传在这片草原上发现了马头状的金子而得名。
登上喇荣五明佛教学院,那景色令人久久沉默。虔诚的望着那些围绕金色大殿倚山而建的几千所桨红色小木屋。
它们挨挨挤挤,密密杂杂,每间屋子之间,仅距离一两米,有三万多僧众在此学佛修行,是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出家男子称为“扎巴”或“喇嘛”,女子称为“觉姆”,盖因这里全部为红教,房屋和僧衣都是相似的桨红色。
来到最高处的转经长廊,一座金碧辉煌的大殿矗立在湛蓝的天空下,朱红的廊柱上用藏蓝、粉绿、暗黄、纯黑,描绘着形态各异的云纹、花朵、莲台、火焰,色彩明艳,线条夸张,长廊下一只只半人高的金色转经筒整齐悬于墙边。
着各色藏袍的百姓,修行的居士,红衣僧人络绎不绝,绕着百余米的长廊,虔诚的拨动金色的转经筒。
虽然人多,却无喧哗,只有低声切切的诵经声,与永不停歇的经筒嘎吱作响,庄严肃穆。
沿石阶而上有一座安静的佛殿,也是金顶红柱,静悄悄的。
轻轻走过去,立于门口,一位觉姆示意须脱鞋方可进入。
立在明净的地板上,奇特的藏香让人不得不屏息凝神。
正殿横卧着一尊七八米的玉佛,通体洁白,肤如凝脂,似天边的云朵,不染纤尘,佩珠串,披袈裟,饰以各色珠宝,流光溢彩,美轮美奂。
大佛凤目低垂,下颏微晗,嘴角略翘,似笑非笑,望着众生沉思不语。佛前供着各类干果、油灯、莲花、念珠。烟雾绕绕,火苗颤颤,经声袅袅,钟声遥遥。
从佛殿出来,依山而行,沿路皆是红色木屋。
房屋因地势而建,并不整齐划一,大小也不固定。
为了防潮屋体搭建在离地一米左右的架子或石台上,单双间交错而居,窗门都很小,挂着棉帘看不出究竟。
一路可见三五红衣觉姆,大多很年轻,剃度的头顶已长出薄薄一层黑发。有些带着斗状的僧帽。瘦弱纤细的身材包裹在一件宽大的厚僧袍中,只能在近处从眉眼的清秀线条中辨出是位年轻女子。
有些热情微笑,有的只胆怯的一瞥,便迅速垂下眼帘,也有的目不斜视,神情严峻。
门口摆着鞋子,小小院落搭着洗过的被单。院子里开着一丛丛橙色的雏菊,在明媚的阳光下摇曳,旁边闪耀着一片片的残雪。
这时从一间房子里传来悠扬的歌声“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不知是哪位觉姆放的,定是位年轻美丽的姑娘吧!
有的觉姆十三四岁,还是个孩子,偌大的僧帽遮住青春红润的双颊,肥大的棉袍罩住瘦弱的身架,羞怯的望着来往的游客,望着那些同龄的女孩子,衣着鲜艳,一路大笑,前后奔跑。
转至学院山后,极目远眺,天高云淡,数座山峰尽收眼底。
这里海拔4000左右,因而已与它们平视。山顶的雪与身边的云几乎融为一体,山腰的植被深浅不一,山脚下点缀着指甲大小的房屋,青灰的环山公路清晰可辨,一道道河流如飞天的水袖,舞动翻飞,曲折交错,绵延不绝。
这等开阔之处,并不易得,平时在山脚下,看山脉河流都是何等雄伟波澜壮阔,让人膜拜仰慕!
而今,其已无雄伟之势,震撼之威,只是一幅线条柔和的水彩画。无需仰视,无需慨叹,你与它们一样高大,充实丰富,自由自在,观日出日落,待月落星河。
当立于更高的角度,更宽的眼界,这山便依旧是山,水也依旧是水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