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去撒哈拉吧
“交流”与“时间”的关系——读《把时间当朋友》第六章
今天第二天跑步,看到了朝霞,粉红色的,太漂亮了。
上午去学游泳,太紧张了,感觉要沉底。要赶紧克服恐惧,放松、放空,学会游戏。
天气开始热了,每天睡眠不太够,需要早睡啦。差点要放弃,还好我没有。坚持写完读书笔记,坚持每日的英文打卡。
痛苦不可避免,苦难可以选择。
看完第六章,一直在想怎么写读书笔记,该问什么问题?感觉跟时间毫无关系,全部是《非暴力沟通》。
可是想想,还是有很多问题的,希望会更好。
你真的会交流吗?
首先问自己,我是否是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答案是确定的,但并不总是做的很好。
我能够认真听,有眼神交流,努力理解他人话语深意,尽量有耐心…
假如我一直做的很好,就不会有多余的与人之间的不愉快了。
其次,怎么才是合格的倾听者?
当你在倾诉时,你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反应?你当然希望别人在听了。你期望得到的得体又善意的行为正是一个合格的倾听者该具备的。
可能是默默地用心听,不插话,给你一个赞同的眼神,一个轻轻的安抚,或者仅仅是轻声地“嗯”。重点在用心上。
一个不耐烦的举动、语气或者自以为是地打断别人说话,或者是像没听见似的,毫无反应,都会让说话者感到愤怒,从而让普通谈话升级为争吵、冷战。
所以,从个人角度出发,你希望别人能够理解你、倾听你,首先自己得学会用心倾听他人。
第三,说话者同样很重要。
你在正常表达观点、描述事实时,可能倾听的那个人更容易调动交谈的情绪。
可是,什么才是正常的表达?
简单地说:无评判、无判断、摆事实、无责怪、说要求、少情绪。
其实做到不带情绪说话挺难的,尤其是跟自己的亲人在一块的时候。不过,难并不代表做不到。
我们期望得到什么反应,表达出来就好。因为只有自己才能真正了解自己。
所以,第六章的内容与时间有何关系?
良好的沟通,省时省力省心,交流完毕,大家其乐融融,该干嘛干嘛。
但是,一场失败的沟通会带来什么?
误解?之后可能需要其他的时间来再次沟通来消除“理解的差异”。失败的沟通本质不就是两个人在理解上产生差异了吗?
可能一次不够,还需要两次。即使第三次完全消除误解,俩人关系想恢复原样,又得多花时间与精力去培养。
简单地理解就是:有效的非暴力沟通节省时间了(尽管有时看起来花时间多,还不如吵一架省事,可长远看,那并非权宜之计。)
人生短短数十载,且活且珍惜!
“交流”与“时间”的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