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影影狐简书电影院
莫扎特陪伴着我 ---《肖申克的救赎》

莫扎特陪伴着我 ---《肖申克的救赎》

作者: 数纫 | 来源:发表于2019-05-14 10:54 被阅读7次

    “一个人只要学会了回忆,就再不会孤独,哪怕只在世上生活一日,他也能毫无困难地凭回忆在囚牢中独处百年。”
    — 加缪《局外人》

    《肖申克的救赎》是豆瓣电影排行第一的作品,它创作于被誉为电影奇迹年的1994年。影片讲述一个因为冤假错案而身陷囹圄的银行家如何逃离监狱的故事。

    好的电影并不担心剧透。它的剧情大概是这样的。银行家安迪目睹了妻子和情人的奸情,想开枪报复,但忍了下来。结果一个路过的盗贼枪杀两人。安迪留下的印迹让法官误以为他是凶人,因此判处他终身监禁。安迪被关押在一个叫做肖申克的监狱中。监狱充满着暴力和罪恶,有满口上帝和信仰,实际却唯利是图的监狱长,有看人不顺眼就棍棒相加的管理员,还有搭伙结伴欺凌弱小的狱霸们。当然,也有好人,比如有着三十年狱龄的瑞德。瑞德是监狱世界的商人,熟知监狱的规则和运转,建立一条稳定的销售渠道。两人渐渐交好,成为了朋友。监狱生活是苦闷的,安迪要找点乐子。他喜欢雕刻,于是拜托瑞德弄来小锤来雕磨石头。某天,他用锤子在墙面划刻时,发现墙体松软,随后又了解到墙外有条下水管道。于是他计划越狱。每晚,他都用锤子一点点地挖凿墙体。为了掩盖墙洞,他又弄来海报,贴在墙面,掩人耳目。与此同时,安迪利用自己的金融知识,帮助管理员和监狱长逃税洗钱,获得他们的信任。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长达十六年之久。除了越狱计划外,安迪还建立了一个图书馆,来改善监狱生活。有天,他从新来的狱友汤米那获知谋杀妻子的盗贼的行踪。他立刻报告给监狱长,希望他能帮助自己洗刷冤情。不成想,监狱长不愿让精通洗钱的安迪离开,并且施计害死汤米。安迪心灰意冷,决心逃离监狱。一个雨夜,借着轰轰惊雷,安迪砸破下水管道,忍着恶臭,匍匐百余米,成功逃离监狱。之后,他通过监狱长的洗钱账户获得大笔金钱,驱车前往墨西哥,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这是一个较为经典的关于自由的故事。哈姆雷特说,“世界就是一座监狱”,人和人的区别只不过是其所在监狱的大小。每人的出生都不由自主。他们被抛入到世界中,犹如安迪被宣判终身监禁。尖锐的问题扑面而来 — 一个人要如何度过他的漫长的一生,在这个冷峻无情,阴暗残酷的世界中? 苏维埃大概会说,“要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理想颇是光明伟大,实际却强人所难。社会的力量何其强大,个体的生命又何其脆弱,反抗仿佛是一个“螳臂当车”的笑话。就在人们彷徨呐喊之际,实用的美利坚献计曰“争取个人的自由,就是争取人类的自由”。基于此原则,问题得以简化,自由的答案呼之欲出,虽然这没有考虑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根本矛盾。

    面对体制化的滚滚车轮,个体如何自由?用中国哲学的话说,关键在于“定乎内外之分”。这在电影里得到完美的阐释。安迪因为得罪监狱长被关进小黑屋两周。他出来后,狱友问他如何在独自度过暗无天日的时光? 安迪回答说:”莫扎特陪伴着我…音乐在我的脑海中….这是他们碰不到,夺不走的东西…它完全属于自己”。这里,音乐或者说艺术构建了安迪的内境,一个永远鲜活,不会消逝的意识世界。有了内外之别,他才能借助内在世界的艺术化,去抵抗外在世界的体制化。否则,他必须像其他狱友一样不得不依靠体制而生活。活在外在世界无可厚非,毕竟人总要活着。总要给人一条生路。如果一个人既没法艺术地活,也没法体制地活,那么他的选择大概可能只有自杀了。此外,内境的艺术,并不是音乐,绘画,戏剧,雕塑等艺术手段,而是一种创造艺术的眼光,是苏轼所说的“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加缪在《局外人》中写死刑犯,讲他在一方狱窗中看到明月高悬,感受到无尽的美,于是第二天满足地赴死。这个比喻比安迪的越狱更加震撼人心,更加接近无条件之自由。当然,我们也不要高估美学的构建,其实父母之爱,儿女之情,事业之荣,爱好之趣等一切记忆便已经构建起个体的内在之境。回忆这个行为就是最常见的审美活动。因此,珍重记忆的人,无论善恶,对生活总是充满希望的。

    银行家安迪被冤枉入狱,他失去了令人艳羡的爱情,财富,地位,也失去了自我珍重的体面,正直,尊严。但好在他的头脑是丰富的,有金融学,有地质学,有雕刻,有音乐。即使一无所有,独处在寂暗无声的禁闭之中,他依然能坦然地说,别担心,“莫扎特陪伴着我”。约翰福音8章12节言:“我(理解成自我的我)是世界之光,追随我的必远离黑暗,而得生命之光”。这便是肖申克的救赎之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莫扎特陪伴着我 ---《肖申克的救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pnj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