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自从伏羲大酋长以后,尤其是夏朝国家文明建立以后,私有制度诞生,就开始追求外物、利益的快乐满足。中国4000多年的文明史,就是追求外在物质快乐和不断追求返璞归真的快乐的矛盾平衡史,永远也逃脱不了。
一旦物质的追求和返璞归真的追求失衡,人们就会产生各种抑郁、烦恼,不快乐,这都说明你的心累了。
据了解,6月是一年当中人比较躁动的月份,也是抑郁症高发的时间,因为人上半年时间就嗖的过去了,时间消逝给人带来的恐惧。
一、现代人内忧外患是常态
人的心怎么会累呢?一般是内忧外患,现在人表现更为显著。庄子曾过说,哪怕是得道的人也拦扛不住内忧外患。
因为你追去物质欲望,所以必然有很多目标,所以一旦目标没有符合预期,就会有内忧,得失、荣誉都将影响你。
另外一个是外患,这个非常严重。一是科技让人产生依赖,现在人离开手机和网络就不能活的地步,可见影响之大。二是信息过载,让人们失去判断力,对于哪些信息是真的,假的,根本搞不清楚,容易受舆论影响,人们学习各种各样的技巧,生怕错过什么技巧,结果变成了碎片化学习,离你想要的越来越远。
二、心累了,要“断舍离”
1、断舍离碎片化阅读
如今日头条,微信朋友圈,视频app、上网本…
因为这些信息实在对你没有太多实际作用,不信你试试看,主要满足的是打发无聊的欲望,消费的是时间,得来的是短期快乐,长期痛苦。
2、断舍离温水煮青蛙的工作环境
我们人的一生有一些是没法选择的,比如父母、出生地人文环境、每个阶段一起读书的同学、每个阶段一同上班的同事,尤其是步入社会之后,你的大多数时间要用来工作,如果工作不开心,那么人生就很糟糕。最遗憾的是,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造就的环境就是温水煮青蛙。
我们常说,不逃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其实不是说为了逃课而逃课,而是逃课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学生,他是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一时的环境,影响不了他最终成为自己,能够做自己的人是快乐的。
假如你做的工作不符合你的理想要求,温水煮青蛙,如果你又不知道危险就真的危险了。
一个不会逃工的员工也不是好员工。如果工作没有激情、也达不到预期,那么最好能够请个假让自己抽离出来,给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放下一切跟工作相关的东西,随便去干什么。
三、心累了,要“心斋”
断舍离的最终目的是要使人心保持虚静,听从内心的声音做事。
庄子常常借孔圣人之口讲他的大道,《庄子》内篇人间世中,颜回问孔子什么是心斋,孔子说,使大脑绝对安静,排除一切思想杂念,使心境虚静纯一,而明大道。
怎么达到静的目的呢?用“听息”法。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初步入手只用耳听,不加任何意念。但是听息并非专一死守耳窍,也不要去听呼吸的声音,只要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慢慢似听非听的去做,这就算是对了。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都要顺其自然变化,不要用意念去强行支配。听到后来,心息相依,杂念全无,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达到了入静的境界。
庄子举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个工匠很会雕刻,他刻的人与真人完全一样。君王看了吓一跳,问他:怎么能刻得那么像呢?工匠回答说:我开始刻的时候,一定要先守斋,三天之后,心里就不会想“庆赏爵禄”,就是说不去想会得到什么赏赐,或者别人会不会给我一个官做?守斋五天之后就不敢想“非誉巧拙”,就是想别人会不会称赞我,说我技巧很高呢?七天之后,就忘了自己有四肢五官了。这个时候,雕刻已经没有主观的欲望成见,刻什么像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