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2日 星期二 阴
我去年曾经读过《追风筝的人》,昨晚又陪着女儿看完了这部电影。其中有句话让我无法忘却,它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那就是“可是人就是这样,总会活在某个时限内,那里的世界也许是几年之后连自己都无法理解的,但这又是我们无法突破的。为你,千千万万遍,遍体鳞伤还是会义无反顾,也许这就是人生,人生不是只做值得的事情!”
“For you,a thousand times over. 为你,千千万万遍。”
《追风筝的人》是一个残忍而又美丽的故事,有战争、有和平,有死亡、有轮回,有高尚、有卑劣,有快乐、有忧伤,有残酷、也有温情,作者以温暖细腻的笔触勾勒人性本质的爱与救赎,一个是高高在上的富家少爷阿米尔,一个是饱受种族歧视、天生“兔唇”的仆人哈桑,他们喝过同样的乳汁,在同一个院子里的同一片草坪上迈出第一步,他们一起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哈桑只一心守护着阿米尔,他对阿米尔的爱超越了友谊和亲情,为了这个人,哈桑甚至可以付出自己的鲜血、尊严、甚至生命。然而,阿米尔却是自私的,他希望独占父亲的喜爱,不容哈桑与他分享,在他看来,他们算不上朋友,不过是主仆关系,阶级地位、宗教观念、种族迥异决定了阿米尔和哈桑的友谊就像风筝一样并不牢靠,放风筝的人和追风筝的人终究是不同的。
自私、懦弱让阿米尔在哈桑受到伤害时选择自保,不敢为自己卖命的朋友出头。虽然阿米尔羞愧难当,但他却因为不敢面对受伤的哈桑,而诬陷哈桑偷盗,逼他离开。这卑劣、无耻的行径给哈桑带来巨大的伤害,但哈桑依然选择原谅,依然深深爱着阿米尔。
那时的阿米尔还不能理解,为什么父亲悲伤哭泣,不愿哈桑离开。后来父亲去世后,通过拜访自己的精神导师才得知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是父亲与仆人的妻子生下的。
因为战乱阿米尔跟随父亲离开了家乡,在美国经过艰辛地打拼,他拥有了事业、爱情、家庭。当阿米尔到了而立之年,父亲却因病去世了,此时一封来自他的精神导师的信,再次将他拉回家乡,因为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哈桑也再次回到阿米尔的梦里,举臂挥舞的哈桑对他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回到阿富汗才得知战乱中,哈桑和妻子为守护阿米尔的老院子而被塔利班残忍杀害,只留下一个儿子索拉博在孤儿院。看着曾经美丽的故土满目疮痍,看着一个个缺胳膊少腿、瘦骨嶙峋的孩子,阿米尔的心在滴血。
阿米尔为了带回这个孩子,不得不重新面对童年时的强敌阿塞夫,他遍体鳞伤,突破重重困难,极力抚慰孩子心中的伤痛,就像当年的哈桑对他那样。他欠哈桑的,再也没有机会还了,唯一能做的,就是善待这个同父异母的兄弟的儿子索拉博,他的侄儿。为父亲,也为自己赎罪。
阿米尔知道自己错了,却再也没有机会弥补哈桑了。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能够等待?有些人,一旦错过就再也不能见了,从此远隔天涯海角,甚至阴阳相隔。有多少遗憾,又该有多么难过,时间不容许人们重来,距离太过遥远,儿时一别竟然永远无法相见。
哈桑走了,阿米尔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经过千辛万苦才把哈桑的儿子从塔利班魔窟的手中解救出来,这稍稍填补了阿米尔心中的愧悔。虽然当年追风筝的人不在了,放风筝的人又重新捡回来了。
爱是救赎,是宽恕,是放过自己。儿时的残忍和过错让阿米尔一直悔恨交加,然而阿米尔和哈桑是骨肉相连、灵魂相伴的,他们的精神是永远分不开的,即使无法重见、即使阴阳相隔,也无法抹去隐藏在阿米尔内心深处的情感。
哈桑在儿时用弹弓保护了他,哈桑的儿子用弹弓解救他,而阿米尔最终也给了哈桑的儿子一个家,这个侄子弥补了阿米尔夫妇没有孩子的遗憾,他们血肉相连,再也没有什么能使他们分割。
我们的一生如果有那么一个人可以为你千千万万遍,有那么一个人甘愿为你付出所有,有那么一个人永远无怨无悔地为你付出,那么,这样的人生是幸福的,能够拥有这样的爱也是幸运的。
其实,我们自己身边何尝没有这样的人呢?只不过我们也曾像阿米尔一样在拥有的时候不曾珍惜,因为一时任性,一时软弱无情地扼杀那段真情实意,伤害到的那些朋友,这些事情在以后的日子里多半无法弥补,直到我们历经沧桑、苦难和折磨后,才发现我们当年给爱我们的人心口捅上血淋淋的一刀是多么残忍。
书中的风筝是友情,亲情的象征,也是正直,真诚的化身。危难的时刻也好,战争的无情也好,安逸的生活也好,繁忙的生活也好,它一直永恒不变,让友谊长久,让爱永存,为你,千千万万遍。
为你,千千万万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