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裤裆我只服韩信!

作者: 耿卮言 | 来源:发表于2017-04-03 15:41 被阅读152次

——读《淮阴侯列传》随想

在保证输出的前提下,韩信又具备了续航、防守、控制等能力!在统治野区的同时,韩信又具备超强的团战能力!掌握好打野和Gank的节奏,韩信基本就能掌握全局!

等等,打开方式错了么?怎么跑到王者荣耀去了?捋一捋,先声明一下,我不是小学生。

除了王者荣耀,你们知道韩信么?听说过,不熟是吧?“韩信将兵”这个成语知道吧?还是不知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唉,说了那么多,有点伤感是不是?其实,自从看《史记》以来,我也有点伤感,历史课都没上么?还是语文课睡着了?

好了,不想再说那些没文化的事。今天突然想聊聊才华。

韩信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

刘邦评价说:“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民间奉韩信为“兵仙”、“战神”。

这么有才华的人,小时候是啥样?《史记》里没有说。只提到他家里穷,自己也没什么生产技能,韩信成人后混迹街头,经常讨饭为生,别说上学了,认识字都有限。但奇怪的是,韩信食不果腹却没有参加丐帮,游手好闲,但又闲的理直气壮。突然让我想到“天生我才必有用”这句话。

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的画面:韩信一身破衫,低着头靠在街边的门柱子上。他抱着膀子,一把佩剑揣在怀里。一阵风吹过,韩信捋了捋杂乱的长发,自言自语道:“开饭了。”

韩信敲开一户人家,主人一脸嫌弃:“怎么又是你?没饭!没饭!没饭!”

韩信:“哼!”转身走向另一家。接着:“哼~哼~哼!”

表面上看,韩信是一种虎落平阳被犬欺的感觉。但实际上,韩信是大丈夫能屈能伸的杰出代表。如果韩信上《吐槽大会》当主咖,“胯下之辱”必是最大的槽点。

《史记》中写道: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

你会钻裤裆么?别说让你钻裤裆了,就连我向你问这个问题你都会生气吧?“国士无双”的韩信会钻。这就叫好汉不吃眼前亏,大丈夫能屈能伸。你服不服?我服!

后来,韩信得到萧何力荐,被刘邦拜为大将。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

说了那么多才华功绩,心里豪情万丈,感觉像说自己似得。有这种心态的人多半没有才华,和我一样。

韩信为齐王时,说客蒯通游说他自立为王,和刘邦、项羽三分天下。韩信当时犹豫不决,最后没有同意。理由是:刘邦对他好,把车给他坐,把衣服给他穿,把好吃的给他吃。就是现在说的江湖义气。韩信认为如果自立为王就是不讲江湖义气。但刘邦讲过江湖义气么?和皇上谈江湖义气,称兄道弟,韩信真是没文化好可怕。

也许我不该说韩信没文化,其实我也没文化。那就先认为韩信忠正吧。韩信先是投奔了项梁,没有什么名气。项梁战败又归属项羽,任郎中,但献策不被采纳。韩信又逃离项羽归附刘邦。刘邦任韩信为粮仓小官。韩信不甘心,搞了些违法乱纪的事。被斩前,韩信语出惊人,说了些类似于打仗为啥不爱兵的话。刘邦没有杀他,任他为都尉,但还是没发现韩信的过人之处。后来韩信还是不甘心,又跑了。说到这,我感觉认为韩信忠正真是牵强。哪里忠?你也许会说:这叫良禽择木而栖。好吧,反正我认为韩信不是个忠正的人。所以,上面提到,韩信没有自立为王是为了和刘邦搞江湖义气?我认为是扯淡。韩信软了,感觉打不过刘邦,也守不住齐地而已。

但韩信再软也是一把“刀”,俗话说:刀子太快,会伤到自己。另外越是锋利越容易折断。

先说“伤到自己”。韩信的这把“刀”其实不是自己的,是刘邦的。这个“伤到自己”的感觉,刘邦的感受要比韩信深的多。

蒯通告诫韩信:野兽打尽了猎狗也就烹杀了。其实韩信是很不高兴的。首先他不承认自己是猎狗。他认为自己是和刘邦一样的猎人,甚至比刘邦还会打猎。

对于刘邦而言,猎狗不用时当个宠物还是可以个,但是一定要把牙齿收起来,而且毛要顺溜。

有点可悲是么?同是人,但如同人和狗,甚至还不如狗。这个话题不想多说。

韩信这把“刀”太快,刘邦怕伤到自己,单单只是一个怕,或者说只是隐患。刘邦开始对韩信下手了。

项羽被打败后,刘邦先是夺了韩信的兵权,废了他的齐王,封为楚王,这算是第一步,准备让韩信这把快刀生锈。接着,因为项羽的旧部钟离昧和韩信相识,投奔韩信的楚地寻求庇护。虽然韩信最后把钟离昧杀了,但还是被刘邦定个谋反的罪名,改封为淮阴侯。

在这我想再说一说“江湖义气”这事。前面提到韩信说刘邦对他讲江湖义气,他自立为王就是背信弃义。现在刘邦夺了韩信的兵权,废齐王改封楚王,应该算是刘邦不讲江湖义气。接着韩信为了自保杀了投奔他的钟离昧,更是无江湖义气一说。看来真验证了一句老话: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钟离昧怒发冲冠,一跃而起,冲着韩信大骂:“你TMD献媚小人,我死了你也活不长!”于是拔剑自刎。

韩信死人见过太多,更是杀人无数,但砍下钟离昧的首级时他的内心是忐忑的。他不是怕钟离昧变成厉鬼索命,而是怕刘邦仍要杀了他。此时韩信口中的江湖义气早也灰飞烟灭了吧?

果不其然,刘邦将韩信刑具锁绑。韩信仍像第一次待斩时那样发表感言:“果然像人们所说,狡兔死绝,良犬被烹;高鸟已尽,良弓收藏;敌国攻破、谋臣必亡。天下已经平定,我本来就应当烹杀!”

韩信说的这些话真是有感而发?还是想打感情牌,希望刘邦会顾及自己的江湖形象而饶他一命呢?我认为是后者。别忘了,韩信和刘邦一样都是街头混混,哪有那么多感概。

韩信的感情牌生效了,押送到洛阳后被赦免了罪过,改封为淮阴侯,也是人生最后的一个官职。

赦免韩信,是刘邦的本意么?肯定不是。韩信想在齐地为王时,刘邦的第一反应就是破口大骂:“我被人打时你不来帮我,你现在想自立山头,活腻歪了吧!”后来在楚地抓住韩信时,更是大骂:“你BB啥?你敢造反,我还不弄死你!”

那为什么刘邦又赦免了韩信呢,这就是同为街头混混,刘邦能当皇帝,而韩信不能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原因?先看看韩信自己是怎么说的。

刘邦曾经悠闲地和淮阴侯韩信谈论各位将军才能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刘邦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刘邦说:“你怎么样?”韩信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刘邦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辖制?”韩信说:“陛下不善于统领士卒而善于领导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辖制的原因。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刘邦和韩信同为街头混混,不同的是,刘邦是一双手,而韩信只是一把刀。手直接能做的事很有限,但贵在手可以使用工具。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刘邦知道听取别人意见,也就是懂得使用工具。刘邦对韩信多次不满,都是听取身边谋士的劝告,没有杀韩信。而韩信?《史记》一直把韩信写成“刀”,但却对刀的保养问题只字未提。难道韩信身边没有谋士?以韩信当时的地位,门客应该很多,但为什么没人教韩信如何与刘邦相处,只提到一个蒯通游说韩信造反的情节呢?我认为,韩信多半是个自负的人,甚至是个自恋的人。

司马迁最后评价韩信时说道:假如韩信学一些道家的谦让之道,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以自己的才能骄傲,那他对汉王朝的功劳就差不多可以和周公、召公、太公这些人相比,就可以子孙后代祭祀不绝。但他没有向这方面努力。而且天下大局已定,还要谋反叛乱,诛灭他的宗族不也是应该的吗?

司马迁对韩信的评价应该是非常胆了。毕竟他也生在汉代,能对韩信作出如此高的评价真需要很大的魄力,一不小心也会被扣上谋反的罪名。至于他提到的周公、召公、太公这些人,我也记的不太清楚,就暂且不提了。我想说说韩信谋反的事。

韩信被封为淮阴侯时怨气是很重的,经常称病不去上班。本以为就这样郁郁而终,谁知这把利刀非想再磨一磨。当时天下大局已定,磨刀不是杀猪就是造反。韩信的谋反看起来很儿戏,他居然将灭族的大事寄托在别人身上,而且用上了类似蒯通当年的离间计。先不说韩信和陈豨的关系,像韩信如此自负之人怎么会看得上陈豨?我十分怀疑《史记》韩信造反那段的真实性,难道真是韩信老了?刀生锈了脑子也锈了?

我个人认为,韩信没有谋反,即使谋反也不会和陈豨合谋,因为这次谋反毫无充足准备,简直是找死。

韩信和陈豨的谋反计划就是简单的里应外合。陈豨在外先自立为王引刘邦去征讨,韩信在家响应杀死吕后和太子刘盈。说白了就是把刘邦的老婆孩子给杀了。

陈豨宾客众多,在外独掌兵权好几年,有谋反的条件。而韩信呢,还没动作就被家臣告发,谋反的武装力量居然是临时突击赦免的各官府里的囚徒和努力。韩信这不是找死么?最后吕后和萧何设计将韩信诱杀,灭了三族。

杀韩信未动一兵一卒,这真是个笑话。悲哀么?我认为很悲哀。在这我想说,韩信没有谋反,至少没有行动。杀韩信只是为了除去里应外合的隐患。还是那句:刀子太快容易伤到自己啊!

东拉西扯写了几千字,本来准备多写些韩信沙场的丰功伟绩,但却说了很多韩信的坏话,看来我真不是个有才华的人。写到最后自己却想为韩信平反。虽然根本轮不到我对韩信评头论足,但就是憋着气不顺,老是想说说。其实单凭一本《史记》来解读一位历史人物,似乎也片面了些,但历史的事情谁又能说的清呢?

写完后看了网上对韩信的评论文章,才发现自己写的就是矫情,毫无章法可言。管他的,爱咋地咋地吧。

相关文章

  • 钻裤裆我只服韩信!

    ——读《淮阴侯列传》随想 在保证输出的前提下,韩信又具备了续航、防守、控制等能力!在统治野区的同时,韩信又具备超强...

  • 回报的代价

    公元前二百年,韩信撞上了一面墙。一位杀猪的堵住了韩信,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请钻我的裤裆。 那时的韩信穷困潦倒,穿着...

  • 小游《调皮中国历史之——从屌神到大将军(二)》

    韩信这家伙胯下之辱也受了,好像也没啥起色,依然腰里别把剑招摇过市。这一下,当地的大妈都知道了韩信钻裤裆的事了,韩信...

  • 日更随笔——心胸宽广

    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韩信的故事。 说是开始有个流氓让韩信钻他的裤裆,要是平常人肯定不会傻傻地随便服从他,但是...

  • 名人的低潮和动摇

    •改(哥)家卫鞅(商鞅)三次才说动秦王进行变法。[9] •韩信早年混得不好,曾钻人裤裆(“胯下之辱”)。 •袁崇焕...

  • 韩信钻的那扇裤裆下的门

    原想着最后的防线就是那扇家门,怎知世事艰辛,一袭长袍、一柄剑、一册兵书,我韩信,流落江湖无家园,父母田产不相关。 ...

  • 25个成语说尽韩信的一生,也成就了千古经典

    1.胯下之辱:韩信落魄时,一个同乡人欺负他,让他从自己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果真从那个人裤裆下钻过去。指极大的侮辱。...

  • 欲成大事,莫与草争——从韩信钻裤裆说起

    韩信,西汉时期杰出军事家、开国功臣、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今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人。他与萧何、张良并列为“...

  • 侮辱

    侮辱。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韩信年青时一天在路上走,碰上了个地痞流氓、当地狠佬,这流氓拦住韩信不让走,除非从他裤裆下钻才...

  • 是忍耐还是谋略

    忍耐不是怯懦,更不是屈服,只有巨人才知道什么是忍耐,似勾践战败后,甘心当敌人的奴隶,韩信被流氓强迫从裤裆下爬过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钻裤裆我只服韩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qco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