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好像是9个,抱养这边有四个,这样我七七八八的姨和舅舅就有一堆,1988年18岁的暑假,我和小弟弟一起回四川,第一次见到了我妈同父异母的三哥,我叫三舅,我惊异于遗传的神奇,三舅跟我妈无论是长相和神似都太像了,只是性格上不同,三舅不像我妈做事说话那么急,更没有那么强势。三舅妈也特别好,三舅妈做的黄豆烧鸭子特别的好吃。三舅有三个儿子,我们去的时候大表哥不在家,大表嫂刚刚生完小侄女才满月,小侄女胖胖的,特别可爱。
我的小姨性格开朗,有一儿一女,都是别人家的孩子那种,表弟有一个儿子,属于事业有成那种,表妹小我10岁,在我家出生的,她婚后因为工作生孩子晚,一对双胞胎的女儿刚刚三岁半,超级可爱,很多人都说我和我的小姨长的像,小姨父是60年代的大学生,温文尔雅,学识渊博,爱好拍照,摄像,我特别喜欢听他说话,他曾经跟我说:有血缘和没血缘的姨,舅舅都是上辈人的社会造成的,跟我们这辈人没有关系,对我们来说都是亲的,好好相处,能在一起都是缘分。这话我爱听,也听懂了,我从小是奶奶那边养大的,我跟他们很亲,他们对我都特别的好,奶奶对我和大表姐也没有厚此薄彼,一直到现在我看到那边的姨,舅舅,舅妈都特别亲,到了他们家,感觉就是回家了,所以,血缘对于我来说,没什么意义。
妈妈的同父异母的二哥在北京,前几年小姨在表妹家不知道怎么联系上了二舅妈和他们的孩子,二舅已经不在了。我妈的姐姐在农村,姨父已经去世了,他们的一个儿子也去世了,表姐身体不是很好,听说表姐夫人不是太好,小时候见过表姐,跟姨妈一样,特别善良的那种农村女人。我妈的小弟弟已经去世了,这个小舅舅就是姥姥唯一留在身边的儿子,没有上过学,因为姥爷的身份,估计他从小遭了不少罪。夫妻俩都是大嗓门,舅妈嫁过来的时候还带了一个儿子。我小时候的一个春节到过他们家,屋里的地都是凹凸不平的,舅舅看到我,高兴的光脚到水塘给我抓鱼,舅妈到村里磨豆腐,虽然没什么吃的,但是让我很感动,那年见到了很多姨和舅舅,他们坐在一个光线不好的屋里(那时农村还没通电),我一一的喊着,一个也没记住,后来也没见过了。我结婚的时候我妈的姐姐姐夫,弟弟弟媳来到我们家,后来姨父还来十堰做过一年生意,小舅舅家盖房子,舅妈和表妹嫌他指手画脚,让他到我妈家住了两个月,小舅喜欢管闲事,喜欢参与管理我家日常生活,不明是非爱对我爸指手画脚,人又很懒,所以后来应该是被我妈赶走的,以至于现在我妈还对这个弟弟耿耿于怀,当时我也很生气,后来也就释然了,毕竟他没上过学,不懂什么人情世故的道理。舅舅的女儿很有出息,中专毕业后在县里中学任教,现在和老公都是学校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大女人在南京上大学,小女儿三岁了,乖巧可爱。
再来说说把我带大的姨和小舅舅,姨不仅强势而且脾气是特别的不好,而且是那种搬弄是非无理取闹不讲道理的那种人,姨父是个老好人,他的左手手指断了就是一次姨无理取闹的产物,但是她始终如一,将无理取闹发扬光大,我家,我小舅舅家都深受其害但是也无可奈何。现在跟小舅舅家也不怎么来往了。姨有一个独生儿子,典型的妈宝男,快50岁了也分不清好赖话,也是他妈无理取闹的帮凶,儿媳妇更是一样的,真的就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就是可怜了我老实的姨父。前年见了姨的孙子,当时我惊异于小孙子人还不错,希望以后性格和为人处事不要像他父母和奶奶。姨却是喜欢我的,我跟相处多年,也了解了她的性格,所以跟她相处尽可能的不要太多,她说什么我只笑笑,不接话,不参与,矛盾自然也就少了。小舅舅应该只是初中毕业,他就是那种凭自己本事打天下的典范,他结婚时我跟我妈回去过,当时就觉得小舅妈好漂亮,1988年我跟小弟弟一起回去,小舅妈带着我到处玩,后来他们离婚了,现在的小舅妈乐观,向上,性格特别开朗,持家有道,满满的正能量。当我看到她跟小姨一家处的像家人一样的时候,我惊诧于她处事的本领,后来听到一些更佩服她的大度,她对舅舅的大儿子也是视如已出,去年跟她们去了西藏,一路上看到她对舅舅的照顾和体贴,舅舅年轻时的辛劳都不算什么了,什么能比得上晚年幸福更重要呢?舅舅的小儿子今年年底要结婚了,一个家教特别好的孩子,表弟媳妇也是一个治家能手,祝福他们婚后幸福,日子越过越好。舅舅的大儿子也是无语,不成器败家的典范。舅舅为了这两个儿子,60多岁了还在西藏那曲安多工作,舅妈为了照顾舅舅,忍着心脏不好坚持和舅舅在一起,愿舅舅舅妈保重身体,早日健康回家。
1986年的春节,我们一家五口回到了爸爸的老家——苏州。第一次见到了爸爸这边的亲人,爸爸也是时隔18年后回去,爸爸有两个哥哥三个姐姐,一个姐姐下乡到了武汉,已经去世了,她的儿子定居在武汉。好像还有一个收养的姐姐,嫁出去了,我没见过。大伯跟爸爸长的特别像,家里基本所有的活都是大伯自己做,大伯母是上海的资本家的女儿,所以是不干活的,嘴里始终吃着零食。大伯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四儿子接替大伯在上海供电局工作;二伯个子矮点,二伯母是爷爷奶奶收养的流浪孤女,二伯母性格开朗,很健谈,他们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是村里的支书,是苏州村办工厂的典范,所以已经住上了两层楼房。姑姑姑父看起来更老一些,姑姑拉着我的手,不停的流眼泪,她说话我一句都听不懂。回到家乡,特别开心,哥哥姐姐们拉着我不停的说东道西,可是,我能听懂的有限,刚上幼儿园的小侄女主动当翻译,经常也是语不达意,为此也闹了不少笑话,无论在谁家,都是笑声一片。大家就在笑着,闹着,开心中度过了快乐的一周。在村里转的时候,还看到了我爸抱养那家的女人,她比我爸年纪大,坐在房门口,呆滞的眼神,木纳的表情,日子似乎过的并不好。她没认出我爸,已经是一个十足的老太太了。
大伯的四儿子接替父亲的工作在上海工作,已经29岁了还没有成家,一副牛哄哄的样子,感觉在上海混的蛮好的,其实不是,那个年代的工人总是比农民要好,所以他每次回家都牛哄哄的,亲友们都不怎么喜欢他,但是他对我家还蛮好的,每次我去上海,总是要给我爸带条香烟,他快40岁才成的家,四嫂是一个安徽女人,丈夫去世了,有一个女儿,后来跟四哥又生了一个女儿,女儿高中还没毕业,四嫂乳腺癌去世了,女儿在日本留学,退休后的四哥成了孤家寡人。我最喜欢的是大伯家的三姐,三姐夫妻两都是善良纯朴的农村人,每次回去我都会去三姐家,听三姐讲我这些哥哥姐姐们的故事。当然,我只听,不发表任何评论和看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