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一则“第一次去准婆婆家过年”的微博热搜,我觉得挺有意思。
北方女孩随男友第一次回广东过年,到家前男友贴心的提醒她,我们那里压岁钱都包得比较小,别介意。
女孩觉得第一次见未来婆婆,只要表现得体、礼数周全,其它都不是什么大问题,接过未来婆婆的红包也没当回事。
第二天,当她拆开红包时瞬间凌乱了,里面只有20块钱,第一反应马上问男友,以为钱丢了。男友说,正常广东人给红包都这样!
热搜下面一大波吃瓜群众纷纷围观,纷纷留言说让女孩不要有心理负担,她遇到了一个货真价实的广东婆婆,鉴定无误。还有各种炫富和地域酸的,诸如“坐标XX省1000以下拿不出手”、“进门就接5000+”之类,隔着手机屏幕都能感受到那种藐视众生的土豪气质。
另有一部分耿直的网友郑重科普,广东新年发“利是”,图的是个喜庆和彩头,5块10块都有,见面就发。
我不禁在内心暗暗给广东人民竖起大拇指,原来在全中国各自形成地域性压岁标准线的时候,人多钱多的广东还能给过年的仪式感保留着一份完整的尊重,真是“好劲”!
我理解这个北方女孩在确定红包金额时内心OS:是我表现得不好?他妈妈是不是不喜欢我?想用20块钱来试探我的反应?因为她和我们一样,对压岁钱这件事有基本判断和标准。
其它城市我不敢造次多言,拿贵阳来说,长辈给小辈200块的压岁红包已经是最低底线,依次分别是500、600、800、1000、1200,锦上添花些的就做做680、880的文章,当然也有壕气冲天抬手给个三五千的,只是极少数。
从面额上看,我们的红包标准已经非常低了,如果以为照着标准来就不会出错,那你实在是有些天真烂漫。
因为,你和热搜上的北方女孩一样,还要经历类似如下漫长的心理活动:
给红包的:到底包多少?我看他晒朋友圈有发500的,我发200他会不会觉得我小气?他们家二胎生了没?我是不是要发双份?就一份他会不会有想法?要不加100?那岂不比给我亲表弟还多?
收红包的:给这么多?他是什么意思?年后要请酒?给这么少,钱怎么是旧的?难道是没准备临时起意胡乱包的?(ps:我们这里默认红包使用新钞更用心,连号最好)
一个字:累!
大如红白喜事,中如升学满月,小如压岁钱,我们都习惯用红包来衡量、评判社交关系,并且极其敏感,反复思量、对号入座。
面对广东人“利是”般的随性率真,我很羡慕。
然而20块的压岁红包,在贵阳,真是想都不敢想。
他们要完成的,是一个吉祥的动作,我们要揣测的,是一段关系的动机。
所以仪式感在这个时候,并不重要。
想起去年参加闺蜜的婚礼,接亲的当口,伴娘团向新郎大声索要着开门红包,门缝递进来几个,里面的人就尖叫着瓜分几个。
这种小红包一般是六毛八毛,大家却抢得很欢乐,在那样混乱、嘈杂的环境里,红包和内容多少没关系,沾点新人的喜气,闹成一锅粥,才是目的所在。
这种仪式感,难能可贵。可惜的是,在这个城市里,它也仅止于此。
中国人懂得你来我往,通晓人情世故,为各种关系考虑万全。
在规则面前,作为资深的社会人,我们只能尽足本份,随大流奋勇向前,心里的那份仪式感即便不复存在,至少也还在为压岁习俗的延续努力不是么?
20不少,2000不多,驱邪避鬼、保佑平安,愿收到压岁钱的人都健康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