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李世石与阿尔法的对战,确实让我胆战心惊,如果哪一天,我现在的工作机器人都能做了,还要我干什么?我的存在是不是没有意义了?
这些担忧促使我去看一本书,丹尼尔·平克的《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六种能力》。恕我孤陋寡闻,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李世石不是第一个输给机器人的人。在1997年的时候,当时最优秀的国际象棋大师盖里·卡斯帕罗夫也曾跟IBM研发的超级电脑“深蓝”对战过,并且输了。2003年的时候他再跟“小深蓝”对战,以平局告终。直到现在的李世石和阿尔法对战,人类在某些方面会输给机器人已是事实,我们能做的,就是去做那些机器人永远无法替代的事情。
我们人类的大脑分为左右半球,他们分别主要负责不同的功能,左脑负责逻辑、排序、字面理解和分析,右脑负责综合、情绪表达、语境理解和纵观全局。例如你跟一个朋友说话,你不小心说了一句话让他生气了,他愤怒地说了一句,不跟你说了,我走了!这时如果仅用左脑,那么你会知道朋友要走了;如果仅用右脑,你知道朋友生气了,却不知道他接下来要干什么。我们只有左右脑合起来,才能够真正理解别人的意思。
曾经人类只重视左脑思维忽视右脑思维,而现在,左脑的逻辑、排序等等已经被机器人赶上,我们必须把右脑思维用起来,并发挥得淋漓尽致,才不会被机器人干掉。我觉得这跟在职场上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免劣势是一样的。
平克提出,要想知道自己会不会被替代,首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1)完成同一件工作,外包人员是不是比我的成本低?
(2)电脑是不是比我更迅速?
(3)在物质财富极大充裕的时代,我提供的服务是不是人们所需要的?
如果前面两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或者最后一道题的答案是否定的,就表明你的工作有麻烦了。
关于平克提出来的我们要培养的六种能力,我觉得这些跟马斯洛提出来的人类的需求层次是一致的,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层次是这样的: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
在这个物质已经充裕的时代,人人都开始追寻生命的意义,追求自我实现。要想赢机器人,我们需要培养这六种能力:设计感、故事力、交响力、共情力、娱乐感、意义感。
(1)设计感:人类以自然界史无前例的方式塑造和改善我们所处的环境,以满足我们的需求,并使生活充满意义的能力。
我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是经过设计的,每个人也每天都在做设计。现在的人们买东西,是为设计买单,而不是物品。我们需要这些东西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意义。
(2)故事力:通过将一件事置于另一种情境的方式来加深我们的理解。
品牌的衣服、包包,会有他们的品牌故事;去吃饭,餐厅的墙画上也在记录餐厅的故事或者主打菜的故事;直接讲道理的文章往往不受欢迎,但如果加上一个故事,结局大不一样。让人生存下去的不是食物,而是故事。
(3)交响力:把各个独立要素组合在一起的能力。
有交响力的人,能够发现看似无关领域之间的联系。说到这个不得不提一下我们现在都追求的“多重职业”身份。其实多重职业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如果不相信,可以去看看那些名人的介绍,多数人都会有很多个头衔,并且这些人都能够在那个领域做得很好。例如:
很多名人的介绍都是很多头衔的我们现在说这个词觉得很了不起,或许是因为互联网快速地发展,给大多数人成为多重职业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如果想成为多重职业者,那就更需要交响力了。
(4)共情力:站在别人的立场、凭直觉感知他人的感受。它不是同情,不是惋惜别人的不幸,而是与他人产生共鸣。(在这里我想提一个经常被人们用错的词语:感同身受,其实它的本意是内心感激就如同亲身受到恩惠一样。多用为代替别人像对方有所请求的客套话。但是现在常常被用于描述自己的感觉跟对方的一样)。
共情力是电脑难以复制的情感处理能力。就像手机虽然也天天陪着你,但仍然解决不了你内心的空虚,因为它没有感情。
(5)娱乐感:工作、企业和个人幸福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游戏、幽默和快乐。
在游戏中人们会学习得更快。一个幽默和快乐的人才受人欢迎,这也有助于我们减轻精神和心理压力,更好适应社会。
(6)意义感:人类生存的根本动力是对人生意义的追求。
如果没有了意义,我们将很难生存下去。根据马斯洛人类的需求,我们所做的一切,最终都是为了追寻意义,找到自我的价值。如果培养了这种能力,我们也可以帮助别人找到他们的价值。这也是计算机无法替代的。
一个注重右脑思维的时代正在来临,发展右脑思维,培养这六种能力,能够帮助我们决胜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