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转载请联系
/
深夜,阿谷君看到大屏幕上无数船只出现在海面上时,泪目了……
我终于明白《敦刻尔克》海报上那句话的意义:当40万人无法回家,家为你而来。
有人说,相比诺兰以往《盗梦空间》之类的杰作,《敦刻尔克》显得有些欠缺火候。
是的,这部电影没有多余的台词,没有华丽的特效,只平静地讲述了战争时代最不平静的故事——敦刻尔克大撤退。
故事本身足够悲壮动人,因此用不着靠特技来加分。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军队对波兰发起了进攻,二战全面爆发。27天后,德军占领华沙,波兰完全陷落。
随后,德军直逼英吉利海峡,将近40万英法联军被围困在法国北部的狭小地带,仅剩敦刻尔克这一仅有万名居民的小港可以作为海上退路。
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无论处境有多艰难,都不要轻易放弃希望
影片开头,英国陆军士兵汤米在炮火下,勉强逃出了邻镇。不料却与数以万计的士兵们被困于敦刻尔克海滩,听天由命。
一次又一次试图登船逃离,却一次又一次被敌机阻断生路。
码头不断被炸毁,战友不断地死去,当你看到士兵用破旧的枪支向空中庞大的敌机开火时,你便会明白什么叫“病急乱投医”。
当九死一生的士兵们终于登船,吃着面包庆祝灾难已过时,一枚鱼雷无情地袭击了他们,于是,他们张皇失措,他们哭天抢地,他们走投无路,他们重返地狱。
你知道什么叫绝望吗?
就是明明知道家就在海峡对岸,但你却过不去;
明明幸福已经唾手可及,却在你即将触摸到的前一秒,化作泡沫,碎裂一地。
当他们藏进搁浅的轮船、大气也不敢出地等待涨潮时,换来的却是敌军玩闹般的射击。船将沉没,必须减轻重量,落魄混入英军的法国士兵便首当其冲,成为被驱逐的目标。
见状,汤米极力反对:“这不公平,他没有杀任何人,只是跟我们一样想活下去。”
作家麦家说:生命是最大的,在生命面前你可以理直气壮地放下一切,别无选择。
船身千疮百孔,水流如注,他们只得用身体堵住弹孔,换取一线生机。为了求生,他们放下一切恩怨和芥蒂,只为能活一个,是一个。
幸运的是,历经无数次出生入死,他们终于获救了。
看着远方缓缓驶来的救援船只,年轻的水军官兵问长官,那是什么?
长官只静静地说了一个词:HOME(祖国),随即热泪盈眶。
“嘿,你是哪儿的?”
“我是埃文郡的。”
被解救的小伙子们相互寒暄着,就像和平年代里刚刚结识的新朋友。
无论几十年后他们将建立何种壮阔伟业,如今的他们,只是一群被炮火和子弹恐吓着的年轻人。
面对来自德军的防不胜防的鱼雷和空袭,他们满脸都写满了恐惧和张皇。
但无论处境有多艰难,他们都没有放弃希望。
他们在最绝望的环境中谈笑风生,在最崩溃的场景下保持乐观和善良。
战争很残酷,哀鸿遍野,血流漂杵。
但战争却能让我们看到最有力量的人心,以及哪怕100次倒下、第101次也要站起来的坚持和勇气。
没有人能感同身受,每个人都感同身受
英国皇家空军战斗机飞行员法瑞尔,一次次试图击落正在轰炸敦刻尔克海滩的德国飞机。在先后失去两架僚机、油表碎裂油量未知的处境下,依然调转回程的航向,为还在海滩上的兄弟击落了最后一架德军战机。
储备燃油耗尽,只得靠滑翔降落在海滩上。随即,他亲手点燃了陪自己并肩作战的飞机,平静地接受德军的俘虏。
肩负的使命已经完成,剩下的一切都不再可怕,包括被俘,抑或死亡。
僚机之一的飞行员柯林斯,遭遇袭击后无奈地迫降到海面上,却怎么也打不开逃生的机盖。
生死存亡之际,濒临窒息的前一刻,救兵来了。
老船长的儿子彼得无数次提醒父亲:他没有用降落伞!他迫降了!他可能已经死了!你若贸然开船过去,很可能发生事故。
老船长却一脸坚定:“我听到了!但他很可能还活着!”
他是英雄,是值得尊敬的英雄。
哪怕只有一线生机,也不能白白放过。
老船长的坚持救了柯林斯,或者说,是他的伟大无私救了他自己。
到达火车站后,一位士兵不屑地对穿着空军制服的柯林斯说:“你们空军干嘛了?”
面对死伤无数的惨状,柯林斯无力反驳。
耳边却传来老船长会心的鼓励:“船上的人会记得你们的付出。”
是啊,没经历过空战的陆军,如何能对空军的不易感同身受?
这世界上,本就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上火车之前,很多人都在无偿给士兵们赠送食物。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认真摸了摸每一位劫难归来战士的头发,轻声安慰道:“做得好,干得漂亮!”
士兵不解:“我们只是逃生了而已。”
老人说:“那也可以。”
我们不求你们打胜仗,不求你们为国捐躯,我们只希望,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中,你们能平安归来。
因为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加重要。
火车即将到站,士兵们惴惴不安,他们害怕迎接他们的是“懦夫”的骂名,以及无情的口水。但这些都没有。
有的只是颤巍巍的老人,向他们递过来的两瓶啤酒。
于是我们明白,原来在灾难面前,在生死面前,每个人都感同身受。
因为知道战争的残酷,所以了解生命的可贵。
因为看到伤亡的惨烈,所以明白你们的伟大。
你要坚守,活着的意义
当一名英国民用老船主道森得知大批英国军人被困在敦刻尔克不能回家时,他和小儿子彼得及其朋友乔治,自告奋勇开着小船去接海对面的同胞。
前往敦刻尔克的路上,他搭救了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士兵乘坐的U型潜艇被击沉,因此他害怕重返敦刻尔克,重返生死未卜的战争现场。
老船长却深表理解,对儿子说:“如果你也挨过炸弹,你也会变成这样。所以,帮他重新倒一杯茶吧。”
惊魂未定的士兵在争执中失手将乔治推到地上,导致乔治头部血流如注。他很自责,一连几次前来询问“那个孩子会好起来吗?”
最后一次来问时,彼得看了眼地板上已气绝多时的好友,撒下了善意的谎言:“会的。”
没有怨恨,没有不甘,只有理解,只有宽容。
这一路,老船长救了很多在海水中挣扎的士兵,而士兵们上船后的第一句话,赫然是:“我们让你们失望了吗?”
那神情、那语气,令人动容,潸然泪下。
他们做错了什么?打了败仗么?懦弱撤退么?
其实无论成败,能活着回来,就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40万士兵被滞留在敦刻尔克,对此,英国首相丘吉尔最初下达的命令是:力争撤离三万人。
这意味着,将会有几十万人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任人宰割。
但你能想象,最后共撤离了多少人吗?
足足有三十三万五千人,仅用时一个星期。
军用舰队无法登岸,民用船只便自愿出动;40万人无法回家,家便来海洋对岸找你。
当海面上驶来浩浩荡荡的民用船只时,我看到了这部电影最美的画面。
四十万人,不是一场大屠杀,就是一场大逃杀!而能够让这一群生死未卜的士兵幸免于难的是所有人的全力配合。
“不是一部关于战争的电影,而是关于生存。”
导演诺兰在接受采访时,把这句话重复了超过二十遍。
“我们要时刻准备着另一种袭击的到来,我们要用高涨的信心去迎接下一场战斗,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岛屿,在山地战斗,在田野战斗!”
当然,也有很多人质疑《敦刻尔克》整体性布局的成功无法掩盖其作为一部悬疑灾难片的最大软肋:既不够紧张,也不够震撼。
但是,就是这样一部在别人眼中不够刺激的电影,却让阿谷君看到了生命的意义。
艾森·豪威尔说:那些在战争中报效国家而幸存下来的人们还清清楚楚地记得,他们浴血沙场是为了免遭敌人的蹂躏。
真正的战争,没有那么多的英雄主义,更多的是小人物的无力与悲壮。
战场就是炼狱,生命就是这么卑微不堪。
每个人都想逃离敦刻尔克,但不是每个人都成功了。
而活下来的人,唯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要知道为什么而活!
网友评论
最深刻的是老船长开着船逆行在海洋上前往敦刻尔克的情景,救援船与之插身而过,船上的人表情凝重,这个画面深深把作为观众的我震撼了,老船长明知道前方有危险还义无反顾。
很多时刻,跟随者主人公的角度,感觉到了深深的绝望,生命的渺小,然后觉得活着真好。
这世界多险恶,人心就有多善良。往前走不一定会好,但是也是一种生命的表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