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品味,好像就是一种很高大上的感觉。其实,有时候,品味就像“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一样,不分高下,只有不同。
读研时,周末我常和隔壁山东妹子去逛街,走啊逛啊,一天下来,什么也没买。不是我们看不上衣服,就是衣服看不上我们,经常空手而归。但我们依然兴致勃勃,并将我们无功而返的逛街美其名曰:提高了shopping taste。
下一次,想约着对方一起去逛街时,就成了“要不要去提高一下shopping taste?”这听起来比逛街显得高大上了很多。虽然可能依然空手而回,但并不妨碍我们提高shopping taste。
说起衣服的品味,可以说上一天一夜不停。作为女人,和衣服的爱恨纠葛,一生一世都不够,为此,我专门写过一篇《女人与衣服》。
衣服的品味,看起来跟价钱有关,那些挂在商城里的衣服,和挂在批发市场的衣服,就像大家闺秀和山野村姑一样,让人产生不同的感觉。
看商场里灯光映照下的华服,就像面对贵气逼人的贵妇,让人有种不敢轻视的敬畏感。虽然穿着这件衣服的不过是个模特,但就是让人敬畏,除了价钱让人吃惊外,就是环境让人不敢小觑。
所以,在商场这种环境里,女人往往会产生错觉,以为自己穿上这件衣服就显得格调高雅起来。
反之,看批发市场里的衣服,会让多数女人有不屑一顾的感觉,这跟低廉的价格有关,也跟嘈杂脏乱的环境有关。所以,如果说自己身上的衣服是地摊货或者批发市场买来的,总显得有些掉价。
很多时候,我们容易被环境和价格迷惑,忽略了衣服和人的关系。一些常年倒卖服装的店主都知道:很多衣服其实货源都一样,只不过有的进了商场,一下子身价百倍,有的进了批发市场,成了山野村姑。
撇开外在条件不说,商场里的衣服未必就格调高,批发市场的衣服未必就品位低。我不迷信品牌,也不被环境和价格牵着鼻子走。
我的衣服可能来自商场,也可能来自地摊,但是有一个原则不变:衣服要适合自己,适合自己的气质,符合自己的品味。
有些上千甚至上万的衣服,被一些人穿出地摊货的感觉;有些人却能把一二百的衣服穿出大牌子的味道。关键在于你是什么样的气质,适合什么样的衣服。
如果你气质高雅,谈吐不俗,那么普通的衣服也可以穿出温文尔雅的味道;如果你举止粗俗,胸无点墨,再好的衣服穿在身上都散发着暴发户的气息。
但是即便再有气质,也要会选择衣服。很多明星刚出道时的穿衣的品味和成名后穿衣品味有着天壤之别。这跟自身气质变化有关,也跟选择衣服的品味有关。
一些长相普通的人,如果选择衣服很有品味,还可以凭借衣服提升个人气质。
和穿衣服品味相提并论的就是读书的品味,衣服从外部改善个人形象,读书从内部改善个人气质,内外结合,才能提升个人品味。
穿衣品味的提升可以从低到高,先从物美价廉的衣服开始试穿,在反复试穿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衣服,进而提升衣服品味。
读书品味的培养却不适合由低到高,衣服穿不好了,换一件就可以,但是读一本品味低劣的书,却能对人造成难以磨灭的印象。
你早年读的书,往往会决定你以后读书的水准。如果你的启蒙读物是一本趣味低劣的书,即使有好书给你读,你也读不下去,感觉就像爬山一样困难。
这是一种习惯的力量,就像习惯了看趣味低俗的小视频,就很难看进去经典大片、文艺片。习惯了追求瞬时的肤浅的快乐,不那么容易沉下心来欣赏细腻深刻的艺术。
读书,从一开始就应该选择品味良好的书。如果你开始读书就选择好书,再读其他好书时就不会觉得困难。只是一种阅读的平行迁移,不会感到不适应。
“久入鲍鱼之肆不觉其臭,久入芝兰之室不闻其香”,当你习惯了某种品味的书籍后,就会习惯读同类书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读书品味。
好书就像陈年酿造的老酒,不细细品味,是不能感觉到它的优美芳醇的。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书,就像经历了时间发酵的陈酒,这样的书才是经典书籍。
书就像食品,有些书就像快餐,只能解一时之馋,畅销一阵子就被时间的大浪淘汰了。
真正的好书就像真正的美人,不惧怕岁月的风霜雨雪,时间愈久,味道愈浓,读这样的好书,可以获得精神的滋养,增加心灵的营养,这样的书才是经典书籍。
读书,就应该读经典。经典的书籍可以反复读,读一本胜过读很多本品味低俗的书。
好书就如好友,看书如交友,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就有什么样的收获。
读书的品味有天生的,也有后天培养的。如果我们拥有选择的自由,那么就从读一本好书开始吧。
今天就写到这吧,有点累了,偷个懒。🤓
2021-12-28
放松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