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熙载(902~970),字叔言,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后唐同光年间(923~926)进士,书画文章皆精通,闻名一时。由于其父在后唐庄宗末年,参加平卢军叛乱,明宗李嗣源即位后,被诛,韩熙载只好渡江投奔吴国。
韩熙载文才武略,胸怀大志,本想成为有所作为的大臣,但他不为南唐朝廷重用,遭受权贵的忌惮,只好假托声色、纵情放浪,以求自保。特别是后主时期,沉醉于酒色生情,著名的韩煕载夜宴图就是这个时期画的。
韩熙载初到江淮,上表《行止状》。写得文采斐然,气势恢宏。虽然是请求对方能够接纳自己的行状,却丝毫没有露出乞求之意,反客为主,畅述平生志。
文章开头用简短的文字介绍自己的籍贯、出身,然后笔锋一转,便说“某闻钓巨鳌者,不投取鱼之饵;断长鲸者,非用割鸡之刀。是故有经邦治乱之才,可以践股肱辅弼之位。得之则佐时成绩,救万姓之焦熬;失之则遁世藏名,卧一山之苍翠”。意在说明帝王选贤用能的重要性,然后便开始介绍自己的才学,“某爰思幼稚,便异诸童。竹马蒿弓,固罔亲于好弄;杏坛槐里,宁不倦于修身。但励志以为文,每栖身而学武。得麟经于泗水,宁怪异图;授豹略于邳垠,方酣勇战”。说自己从幼年便不同于其他儿童,不贪玩耍,励志读书习武,胸藏文韬武略,“争雄笔阵,决胜词锋”。还说自己能“运陈平之六奇,飞鲁连之一箭。场中劲敌,不攻而自立降旗;天下鸿儒,遥望而尽摧坚垒。横行四海,高步出群。”
从这些文字可以看出韩熙载在青年时确有傲视天下之才,胸怀天下之 志。然而作为外来之臣,这张扬的个性和才气却也极易招致非议,被朝廷权贵视为狂妄不羁之徒。
韩煕载的确受到南唐国主李昪的赏识,也妄想着在明主翼下大有作为。到了中主李璟时期,韩熙载直谏敢言、勇于任事的精神都很使人钦佩。然而,南唐国内,陈觉、冯延巳、冯延鲁、魏岑、查文徽“五鬼”用事,在他们的唆使下,中主擅自变更前主“息兵安民”的国策,悍然对邻国用兵。
南唐攻闽胜利后,“五鬼”在当地横征暴敛,烧杀掠夺,中主对此却不闻不问。“五鬼”之首的陈觉更加胆大妄为,竟假传圣旨,私调军队,再对吴越兴兵,致使南唐军大败溃逃。中主仅将他们流放了事。韩熙载认为如此处置,于国法难容,就上疏请诛斩陈觉、冯延鲁以谢国人。中主不纳忠谏,韩熙载也遭到了太傅宋齐丘等人的忌恨,被贬为和州司士参军。
不久,野心勃勃的宋齐丘被罢免,韩熙载又被召回中枢。对于北方形势,韩熙载也有其独到的见解。后晋末年,契丹灭晋,中原大乱。韩熙载请求中主趁此难得良机,扫荡淮北、直取中原。然而中主不听韩熙载的意见,失此良机。其后,中主准备趁后周立国未稳,出师北伐。韩熙载劝谏道:“郭氏有国虽浅,为治已固,我兵轻动,必然有害无益。”中主不听,南唐军果然再遭败绩。
中主死后,后主李煜即位。李煜不思救国图强,终日沉湎于酒色,南唐朝政越发败坏。韩熙载也曾多次进谏,然而李煜却认为其所论荒诞,甚至怀疑韩熙载另有图谋。韩熙载此时已意识到南唐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为了保全自己,韩熙载一反常态,索性跟南唐的其他大臣一样堕落下去,每日沉湎于酒色歌舞之中。对此,后主虽有所耳闻,还是不放心,便派当时的著名画家顾闳中夜里到韩府探察情形。顾闳中到韩家后,看到韩熙载正拥着妻妾歌女宴饮取乐,而众宾客亦纵酒狂欢。便画了一幅画,用5个场景勾画出当晚韩熙载的活动情况,这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韩熙载夜宴图》了。后主观此,大为放心。开宝三年(970),韩熙载去世。五年之后,南唐亡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