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的有志者故事

作者: 5313d080f86d | 来源:发表于2019-02-04 20:10 被阅读2次
他的办公桌玻璃板下,是周恩来照片。

在中国文化里,有六个字来形容少数的智者。他们对自己人生有清晰追求,而且一直不断朝着目标奋进的,甚至在无意中,系统化地管理、经营自己的人生,其结果,多半会成就一番让常人望尘莫及的成就。虽然,起点一样,甚至那些少数的起点更低。

这六个字是:有志者,事竟成。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人生立志越早、志向越清晰坚定,人生的资源、精力利用效率就越高,就越少被外界干扰阻挠而迷失,一路走下来,成就就越大,人生的获得感就越多。

关于这六个字的励志故事,从小开始,我们都是听了不知几箩筐。那些“别人家的孩子”,我们不提也罢。

某想说说自己亲身经历的、身边人的故事。同时,也请读者您脑补身边的真实案例。

某当年走出校园的第一个雇主,是政府机关。第一位上司,早年是插队知青,后来作为“工农兵大学生”上的大学。办公室里,你看到的他永远精神饱满、永远笑容可掬、永远勤奋努力。那时办公桌上没有电脑,大家常常置块玻璃案板方便写字。他的案板下,压着的是周恩来的照片。单位资料室里的《新华文摘》、中组部的《组工通讯》,只有他一个读者。虽然工作忙碌,每天常态加班,但他每天晨跑,从不间断。

你或许会想,哦,不过是一个勤勉努力的公务员,有啥稀奇?

今天的时代背景,是年轻人挤破头参加“国考”,要挤进公务员的铁饭碗队伍。当时呢,潮流正好相反。

那时还没有公务员制度,进政府机关是组织调动,不必“国考”。而且,当时的时代背景,是“万元户”兴起,机关干部掀起“下海潮”。当时的知识分子、机关干部,收入低下,有个词叫“脑体倒挂”。当时社会有句顺口溜——“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我的这位上司,似乎毫不为“下海潮”所动,对住筒子楼、低薪工资条、偶尔发点鸡蛋的待遇,甘之如饴。

几十年之后,他进入国家权力核心层,《新闻联播》经常露面,出门有警卫护驾。

有志者,事竟成。他的志向,在几十年日复一日的坚持下,变为现实。

接下来本来要分享我个人的故事的,因为今天是除夕,就到猪年再叙了。

2018即将一笔“狗”销,在此祝福读者诸君:猪年大吉、诸(猪)事顺利、阖家安康幸福!

相关文章

  • 亲历的有志者故事

    在中国文化里,有六个字来形容少数的智者。他们对自己人生有清晰追求,而且一直不断朝着目标奋进的,甚至在无意中,系统化...

  • 亲历的幽默故事

    (1) 与某人一起吃饭,走到包厢“流水轩”前。某人脱口而出:“流水干”。赶紧纠正,...

  • 寻真,一只嘉靖款瓷钟背后的传奇故事(十一)

    看冯玮瑜亲历故事,洞悉艺术品投资先机 看冯玮瑜亲历故事,洞悉艺术品投资先机 上回说到卞宗亮说起他最初加入中汉拍卖的...

  • 我亲历的房价故事

    1997年大学毕业,我在长春工作。一室一厅的房子大多租金五六百,单间三四百。我的工资六七百,在同学中算是高的。亦即...

  • 亲历故事‖“鬼楼”

    文/佳纱 一去不复返的青春,是岁月给我们最奢侈的纪念品。 高二那年的九月,因为学校有几名新生的住宿没有着落,我们宿...

  • 亲历职场故事改编

    富家小姐,不敢高攀;银行行长,不敢苟同;沁人心脾的美,还真是挺能倒胃口;专心碰瓷,只要互联,还真是跌价;未来属意谁...

  • 围城一瞥(之二)

    引子 这是我身边的又一则故事,不曾亲历却常有耳闻。她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一...

  • 亲历急诊室故事

    “生命有痛,有你真好”- 看过东方卫视纪录片“急诊室的故事”,以78个角度的镜头,通过每周7天每天24小...

  • 七天阅读营复盘DAY7

    海明教练分享: 讲理论不如讲故事,讲故事不如讲经历,讲故事不如讲亲历。 平衡富足的人生:需要合理的规划人生反复的行...

  • 以爱的名义成长

    2022.7.20 星期三 阴,小雨 姑娘,先把今天我亲历的故事讲给你听。 上午送你去古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亲历的有志者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sfm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