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与目標:
>知悉孩子整个成长阶段需要的心里营养有那些?
>0~7歲孩子需要的心裡營養有那些?
>解说“原生家庭”对孩子终生性格与心理的影响
>认知自己,认识孩子,从而更好的去養育一个健康的孩子
切入点与问题点:
l我們的终极目标都是希望孩子獨立自主,有完美的性格,與良好的人際關係。
>可是你知道自己是谁吗?你知道你想要什么吗?你心里发展阶段是否健全或是有缺失?
>那你是否知道你孩子是谁吗?你知道孩子想要什么吗?你又是否知道孩子需要的心理营养是那些?
>你知道原生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吗?
切身感受一下当自己是一个孩子时候,我们的童年开心吗?每个心理发展阶段是否健全或是有缺失?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先知道心里成长分为几个阶段,并知悉我们在每一个阶段都需要那些心里营养,那我们是否在孩子最早阶段就成功完全的吸收了这些营养呢?
孩子心裡发展的阶段分為如下:
(一)幼儿阶段(0-6岁)
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是儿童为适应环境而自我变化并转换形象的时期。
1.无意识地适应环境的心理阶段(0-3岁):儿童最初是借助于有吸收力的心理,即借助于吸收能力来适应生活的,他们无意识地去感受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特征,以获得大量的印象。儿童生命的第一个阶段是一个适应的阶段。我们必须准确地了解这里所说的“适应”一词的含义,并且将它和成年人的适应行为区别开来。儿童的这种特殊适应能力将儿童的出生地变成他将要永久生存的地方,就好像他唯一能说流利的是母语一样。一个生活在国外的成年人永远也不能达到婴儿一样的适应程度。
2.有意识地吸收环境的心理阶段(3-6岁):这一时期的心理发展是一个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发展时期。他们已经能有意识地利用环境,将无意识获得的东西予以有意识地加工和充实。
(二)儿童阶段(6-12岁)
“从6岁到12岁这一阶段只是单纯地长大,没有很大的变化,其特点一般而言是显得十分平静和柔顺。”这一阶段儿童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要求离开过去那种狭小的生活圈子;二是开始具有抽象思维能力;三是产生道德意识和社会感。
(三)青春阶段(12-18岁)
青春期:是从儿童时期过渡到成年人的一个发育阶段.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5岁开始到19-21岁称青春期(相当于中学学龄期)。这一阶段是儿童社交关系的敏感时期,在这一阶段儿童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是社会团体的一员,并开始具备自尊心、自信心,他们已经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探索事物,有了自己的理想,能意识到自己属于一定的组织。
我们可以把孩子比喻成是一粒种子,这粒种子已经具有其本身的生命力以及与其生长的所有的资源,但是它只有具备生理营养才能生根发芽,具有心理营养才能有更好的长势长得粗壮茂盛。生理营养,相信各位家长都应该没有问题,但我们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心理营养吗?是如何需要的?什么时间需要?所有的孩子的营养一样的吗?我们如何给?我们自己具有这种营养吗?如果没有怎么办?
孩子一生所需要的心裡營養總結為如下5朵金花,而这5朵花是否可以健康盛开,需要看成长阶段的营养吸收是否健全:
1,愛的能力(愛與被愛,是与生俱来的爱人能力,弃婴或说孤儿容易缺失或是不具备)
2,安全感(家人的陪伴,尤其是母亲的陪伴)
3,連接(人際關係,社会交往)
4,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給孩子安全感,再接納孩子的缺點,并进一步对孩子能力肯定和鼓勵)
5,自我價值感(自尊,自信与自由)
注:我们需要重点关注0-7岁年龄阶段孩子所需要的心理营养
0—3个月心理营养是:(1)无条件接纳。(2)NO.1 in life(生命中至重)。
此阶段的孩子是婴儿期,更多是用感官感觉来生活的。吃喝拉睡,要以孩子的需要为己任,全面呵护孩子的需要。饿了就需要吃到奶水;渴了就需要喝到水;大小便了,不舒服了,其他人就需要帮我整理;冷了热了,就需要加减衣服和被子。
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营养是:(1)无条件接纳。(2)NO.1 in life(生命中至重)。此阶段的心理营养更多是妈妈给予的。在生养孩子后,妈妈体内就分泌两种物质,一种是荷尔蒙,在奶水中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另一种是本体荌,会让妈妈有满足感:怎么看自己的孩子都是最美最伟大的,这种物质三个月后就会消失,这样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因为不是所有的妈妈都分泌这两种物质,如果孩子得不到,他就会用一生的时间,去寻觅自己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来满足自己的这个需求,也许一生未果,也许很幸运能找到。有更多的人会利用良好的婚姻来满足自己的这个需要:碰见一个爱自己接纳自己宽容自己的人,婚姻除了满足性和生命延续的过程,更多也在寻找自己一直缺失的感觉。您可以想想我们当初恋爱时的感觉就可以,那一定是这个人就是无条件的满足我的人。如果满足不了,可能会出现离婚或婚外情。
4個月到3歲,孩子需要的心裡營養是安全感
安全感是儿童生存的基本需求。有安全感的孩子情绪稳定,性格坚定平和,遇事不会惊慌失措,能较好地融入与同学的交往关系,能现实、理智地处理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则表现为情绪波动大、胆小怕事、社会回避、自闭、性格孤僻、承受挫折的能力弱等人格倾向。
這個階段的孩子语言、思维和适应人,适应物的能力增强,但识别危险的能力较差,故应注意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而他最需要的是安全感,有了安全感他们才敢去接触和适应这个世界。这个安全感的来源是父母,所以要求父母家庭要做到:
1,夫妻关系稳定。爸爸妈妈即便有争吵,有冲突,也要让孩子意识到父母自己有能力去解决的。
2,妈妈的情绪稳定,越稳定越安全。妈妈会处理自己的情绪,做到張弛有度,有原則。有的妈妈会认为孩子是惹你有情绪的人,其实这不是真相,也许是其他原因(夫妻,家庭等问题),而孩子是没有能力和责任帮助妈妈解决情绪问题的!
其实人有情绪时一定是找最安全的人发的,孩子在承受着社会最底层的情绪垃圾,爸爸在单位,妈妈在单位,甚至夫妻关系问题产生的情绪,如不及时疏导处理,孩子是最终的出气筒!尤其是妈妈的情绪,孩子吸收更多,不忍心不吸收啊。这个时候妈妈的一切不安与焦虑就会施加成为孩子的焦虑。
注意:这个时期孩子缺少的安全感,每缺少一年需要3到5年去彌補。
4-6歲孩子需要的心裡營養是爸爸,需要爸爸在这个阶段給孩子建立自信心,讚美,肯定和鼓勵,让孩子有责任感!因为此期小儿体格发育速度减慢,但求知欲强,可塑性也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
4岁---5岁,孩子有了“我”的记忆,人一般有四岁以后的记忆,真正的人类出现,新我:我是谁?我有价值吗?我可爱吗?此时的孩子需要从爸爸身上获取这些心理营养,所以变得跟爸爸亲近,喜欢爸爸。现在的妈妈就很落寞,感觉自己的孩子很陌生,曾经粘成一个人似的,现在陌生了,有的妈妈就骂自己的孩子没良心,可能在心里上不适应很寂寞。此时需要的心理营养是肯定、赞美、鼓励、认同。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变得有底气,遇到挫折时有力量去面对,是孩子心理上是守护神!充满阳刚之气,更具有正能量!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是:(1)人生价值观,(2)自我概念,(3)性别认同。前两项妈妈也可以代替爸爸做,但需要更多的时间,同时需要一致性表达。性别认同只有爸爸可以做。同性恋的出现固然有社会因素,但我们的家庭似乎有更大的责任啊。
爸爸对孩子的承诺是:(1)孩子,需要我时,我就在你的身边,不要怕。(2)孩子,我允许你犯错!最伤害人的两个场所:一个是战争,一个是家庭。让孩子成为一个人,安全感的来源,妈妈很重要!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价值感自信心的来源,爸爸很重要!
孩子如果容易发火、行为偏差,原因大部分来源于夫妻关系恶劣,亲子关系问题包括母子、父子关系! 情绪在孩子内心深处难于消化,积累了很多情绪,也可能导致晚上睡眠不好,失眠梦多。
中国的爸爸是爱孩子的,但不一定和孩子亲近。没有时间交流沟通,但一见面就教导!此时关系比教导更加的重要!孩子如果和爸爸的关系差的话,导致孩子的自我感不强!如果处理了孩子的情绪问题,孩子的学习力、记忆力、注意力会提升20%。孩子出了问题,也是家庭关系出了问题:也许是夫妻关系疏远,也许是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出了问题,也许都有!如果孩子出了问题,什么是最好的药?-----个人时间,父母要有时间去给孩子心理营养。
5岁---6岁 这个阶段父母要多和孩子在一起相处,起到家庭模范作用,具体包括:①如何处理生活上的难题,方法及态度。②如何处理人际关系。③如何处理情绪。这个模范可以帮助他解决:当我碰到问题时,我怎么办?如果我心情不好,我怎么办?我与别人的意见不同,我怎么办?告诉他如何管理他的情绪,如何处理他的生活中的问题,他需要学习,而这份学习来源于一个模范(父母的模范)。
7-12岁孩子需要的心裡營養是尊重、信任、自由选择
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脱离模仿記憶的阶段,他们进入思维能力训练与增加的阶段。他们想要离开过去那种狭小的生活圈子,开始具有抽象思维能力,并产生道德意识和社会感。这个阶段也是儿童社交关系的敏感时期,在这一阶段儿童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是社会团体的一员,并开始具备自尊心、自信心,他们已经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探索事物,有了自己的理想,能意识到自己属于一定的组织。
13--18岁孩子需要的心裡營養是:(1)接纳他;(2)重视他:花时间和他在一起;(3)起模范作用:让他有时间去模仿父母。
这个阶段是父母给孩子最后一次补充心理营养的黄金年。因为孩子在12岁之前缺失的心理营养會在13—15岁时爆发,渴求最强烈。父母的做法是:(1)接纳他; (2)重视他:花时间和他在一起; (3)起模范作用:让他有时间去模仿父母。这样几个月,孩子就会有变化。
这也是很多问题少年出现的一个年龄段,问题都出现在孩子12岁前所需的心里营养不健全或是有缺失。如果这个阶段的孩子得到了父母或是家人给以的安全感,懂得爱与被爱,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了独立自主, 懂得如何处理生活难题,处理和维护好人际关系,懂得处理自己的情绪,他们有自我价值感了。他们的人性就很健全,成长道路就会更加顺畅,是健康发展的。
16岁以上孩子心理调整最困难,需要长时间来调整(失败几率高)
超过16岁以上孩子心理调整需要用年来计算。因为现在孩子不信任你,即便你想试图改变,他也会去试探你,有怀疑。如果可以有肢体接触:拥抱是接纳最好的肢体动作,遭到拒绝也要坚持.他們最需要的是被接納,認同,鼓勵。
25岁以后需要自己给自己补充心理营养,为自己的生命去负责。做自己的优秀父母,滋养自己!无条件接纳自己,自己更重要,照顾好自己,肯定赞美自己!心理营养的发展路程:首先一个孩子需要人无条件地接纳自己,让他认为他是最重要的。接下来他需要安全感,使到他能够独立,然后需要肯定赞美认同,到了七岁前是学习认知模范。当然他再长大,他能够选择,需要更加多的生活上的一些能力。如果有足够的心理营养,他自然就会有生命力去学习,学习新的东西。如果没有,他有缺失,他就不能够有成人目标。他就会一直处于寻找的状态。让人家去肯定他,让人家去称赞他。他不能在他那个年龄发挥一个人的很好的生命力。这个心理营养,能早开始最好.如果没有,也不存在晚不晚的问题,什么时候你意识到你发现了,什么时候开始都可以。发现苗头,就从现在开始做.如果存在缺失的话,先要处理的,一定是爸爸妈妈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妈妈爸爸与孩子的关系。然后给他称赞,肯定,告诉他,他很重要。愿意听他说话,出现需求的时候,要满足他。
孩子一开始的心理营养必须由那个重要他人给的。这个重要他人,第一是父母,或者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或者阿姨。但是,后面两种,可不可以做到,也要看孩子的性格来决定。至于为什么一个孩子会选爸爸妈妈为第一位的重要他人,没有理由,就像人们找对象谈恋爱一样。从科学上解释更多的是血缘关系,遗传基因的连接纽带。而如果父母不当这个重要他人。而孩子又不选其他的话,这个孩子就一定会有心理缺失。
心理营养,能早开始最好,尤其是在12岁前
孩子需要的心裡營養更多是依赖家長的模範作用,我們的终极目标都是希望孩子獨立自主,有完美的性格,與良好的人際關係。孩子成长的黄金阶段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給他们安全感,让孩子懂得爱与被爱,起模范作用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习得独立自主的能力, 懂得如何处理生活难题,处理和维护好人际关系,懂得处理自己的情绪,然后找到他们的自我价值感。他们的人性就是健全的,是健康发展的!
所以我们家长需要知道我們是誰,孩子是誰?孩子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们需要分析我们的原生家庭是否让我们是健康发展的?我们是否有心里缺失从而转嫁给孩子。再接分析孩子现在的原生家庭(我们与孩子),就能找出孩子的缺失在那里。
人的特点表现圖人能看到自己或是孩子的部分是冰山一角,能看到的外在部分只有她的行為,表情/情緒,語言;很难看到是他內心,而我们需要去分析得到这些根本問題点了解孩子的感受,想法,期待,渴望,从而滋养他的生命力。最终从他表现出来的情绪,行为和言语看到一个健康的孩子。
原生家庭关系
爸爸媽媽孩子之間的關係:亲密的(直接互動),疏远割裂,分離(用线条表示)
分析每個人的特點,特性再观察相互关系以及受到的影响,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层面是深入到底层最根本问题的:1,感受,2,想法(信念,習慣),3,渴望(心裡)
按图表说明,自我分析原生家庭對你的孩子最根本的影響(基本案例解析如下):
1,信念,價值觀( 体会想法,有统一的信念与价值观)
2,習慣,感受(去感受并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3,未滿足的渴望(未了情特指婆媳關系)
原生家庭分析表婆媳關係是家庭關係和諧的最重點
婆媳关系是家庭关系是否和谐的重点,而这层关系处理是否恰当直接把家庭核心人物(爸爸)的全部心里缺失,能力,责任,担当,自尊与自信感全面体现出来。这个时候的爸爸需要做出选择,而选择就意味着分离。这个是分离到底是选择母亲而与妻子的分离,还是选择妻子与母亲的分离。是最考验核心人物的关键时刻,也是一个男人成长最重要的一个分水领,更是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的。这个时候是两个原生家庭关系分划的阶段:是统一,还是相互独立但又相互支持的关系。
强迫或是刻意合成,最后所有的问题都是会汇集到孩子身上。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这个环境下成长出来的孩子一定是最缺失安全感的孩子,这个孩子会情绪波动大、胆小怕事、社会回避、自闭、性格孤僻、承受挫折的能力弱等人格倾向。(可以从侧面观察单亲孩子,或是家庭不和谐下成长出来的孩子向上观察得出)
成为两獨立的家庭,虽然獨立又相互支持是代代相傳的一個健康家庭的循環。只有能够正确做出选择的爸爸才懂得分离才会让他更加有責任和担当,更加獨立自主。他也明白选择就意味着放弃与承担。
当然家庭人物关系的解决没有标准,但是家庭关系解决的标准是:在一起開心就生活在一起,不開心就分開生活。
独立的兩個原生家庭的图说明:家长可按此表分析得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心理缺失是什么?孩子的缺失是什么?可以从孩子的表情/情绪,语言,行为再结合父母的特点得出结论。从而对症下药,及时补给心里营养。
也给家长自己补给营养,先健全自己再健康孩子!
能量频率指数是生命力的关键词
了解每个阶段需要那些心里营养后,再加上原生家庭的分析可以认识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孩子是什么样的?
我们要知道家庭的力量就是孩子的榜样,你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首先必须做到是什么样的人。这个时候我们要接触到的关键词是能量, 知晓能量频率指数,提高自身能量才能把人生推向更高层次。(我们把能量值定义为一种光能,每一个级别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情绪与境遇)
情緒頻率情绪频率解说:
1,羞愧的振动频率是20,非常低频。当一个人经历着类似失去脸面、不名誉、或感到自己被视为禽兽不如的生命体验时,都会导致羞愧感。
2,内疚的振动频率是30,人们往往利用制造内疚感作为操纵或惩罚的手段。要治愈它,人们必须面对导致内疚的缘由,以及自己何以制造使别人产生内疚感的原因。
3,冷漠的振动频率是50,贫困、失望与绝望显示一个人处于这种意识层面。当一个人处于这种意识层面时,他会觉得整个世界与前途显得凄凉暗淡。许多人把这种情绪隐藏在伪装的快乐或虚假的、一切都很好的表面下。
4,忧伤的振动频率是75,有些人长期陷入在忧伤中,他们为失去的人、事、物感到哀伤,并极其依赖别人。大部份的人一段时间便会恢复,但有些人始终陷溺其中无法自拔。光的运作将可以逐步清理这些症状。
5,恐惧的振动频率是100,我们都知道许多课程的焦点在于释放恐惧,也都知道释放恐惧才能进入爱,但是许多学生无法理解恐惧是什么。他们一旦以为自己已走出恐惧,便可能做出一些显示自己是优越的,或对别人傲慢无礼的行为。
6,欲望的振动频率是125,人有欲望后会开始产生愤怒。这个时候愤怒的振动频率是150,这是最高的负面频率。需要突破愤怒上升到勇气阶段,当然如果没有突破就会倒退。
7,勇气的振动频率是200,从这里开始进入光的正面能量。
从200振幅开始,便是迈向明心见性的旅程,那些振动频率在500至1000的人,即是上师或化身的导师.
我們的终极目标都是希望孩子獨立自主,拥有有完美的性格,與良好的人際關係。必须明确的一点的是家长首先得是健康的,即使不健康也没关系通过分析原生家庭找出自身的问题所在,并通过提高我们自身的能量完善我们的人格,从而影响和帮助孩子成长!能早开始补给孩子全部的心里营养最好,因为年龄越大性格会趋向定性定向,这个时候再去纠正是最难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