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间:1月12日
作者:余文森
出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https://img.haomeiwen.com/i18847544/a1b4183c4bb9e225.jpg)
阅读内容:第五讲 教学关系
这一讲包括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主要是我们怎么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我们的学生——学生有哪些特点?
第二个问题就是教师的态度是如何影响学生的成长的 ;
第三个问题是如何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
第四个问题是为什么要提倡和强调对话。
重要观点提炼:
学生具备两个非常重要的特性:第一个是“向师性”;第二个是“独特性”。
“向师性”是学生的本质属性,它表现在:
第一,凡是学生都具有一种学生感——我是学生,我要学习,我要听老师的教导。
第二,就是学生有这样一个共同心理:不论学习哪一门课,都希望有个好老师不论在哪个班 都希望有个好老师,不论在哪个班级学习,都希望有个好的班主任。
第三,学生还有一种共同的心理,就是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希望老师多看我一眼,多关注我一下。
学生是独立于老师之外的完整的一个人。这种独立性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
第二,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第三,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倾向和独立的要求。
第四,除非有特殊的原因,每个学生都有相当强的学习能力。
“教师的态度”,主要讲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当然也包括或者也涉及到教师对工作的态度,以及教师对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态度等等。“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有句话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生,将决定学生的成长,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将决定学生的成长一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将决定工作的成败。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的核心就是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
教学关系不是静态的、固定的,而是动态的、变化的。
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
对话作为一种教育精神,他强调师生人格的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在对话中,教师与学生作为有生命的、具有平等地位的人相遇,相互尊重彼此的独特个性、自由而持久地交换意见,共享不同的个人经历、人生体验。在对话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民主和平等的观念,学习尊重差异、尊重生命。
![](https://img.haomeiwen.com/i18847544/2009786684da1c70.jpg)
阅读感悟:
我们要把师生关系恢复到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建立共同发展的、以对话为特征的教跟学的关系。这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基本任务。
![](https://img.haomeiwen.com/i18847544/e09321a6d977bc1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