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军事强盛,文化灿烂,商业发达,民族融合,乍听这些词语以为是说的现代某个发达国家,但是我讲的却是封建社会时期的中国,唐王朝,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提到李世民,受隋唐演义和电视节目的传播,最被人熟知的是他如何率领秦琼尉迟恭程咬金他们打败隋炀帝,平定四方割据政权,然后依靠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夺得皇位,以及他和武媚娘的风流韵事,那么他是如何努力,将动乱的王朝恢复成超级帝国,让四方拜服呢?
唐太宗李世民的功过是非李世民的发展史
李世民,出生于贵族地主家庭,他的父亲李渊是隋王朝的官员,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后被召为殿内少监,迁卫尉少卿。大业十一年(615),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十三年,拜太原留守。李渊的母亲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姐姐,李渊和隋炀帝是姨表兄弟的关系,隋末,由于隋炀帝好大喜功,劳民伤财,导致各地农民起义,李渊开始也派兵镇压,后来发现镇压不下去,而且政局混乱,再三考虑之下起兵造反,史书记载是李世民鼓动李渊起兵造反,总之是反了,李世民从小善骑射,并且聪明果断,毛泽东曾经评价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虽然历史上没有无敌的弟弟李元霸,但是凭借他的打仗本领以及用人手段,一样可以扫平四方。
唐朝建立后,疆土只限于关中和河东一带,尚未完全统治全国,因此,李世民经常出征,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自公元618年(武德元年)起,李世民亲自参与四场大战役。
其一,破薛举,浅水原之战平定陇西薛仁杲(薛举之子),铲除了唐朝来自西方的威胁。
其二,击败宋金刚、刘武周,收复并、汾失地,巩固唐朝的北方。
其三,在虎牢之战中,一举歼灭中原两大割据势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窦建德集团,使唐朝取得了华北的统治权。
其四,重创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和山东的徐圆朗。
自此李世民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战后班师返京时,受到长安军民的隆重欢迎。公元621年(武德四年)农历十月,封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位在王公上,食邑增至三万户。李渊又下诏特许天策府自置官属,李世民因此开设文学馆,收揽四方彦士入馆备询顾问,文学馆与秦王府相结合,俨然形成一个小政府机构。李世民借此招揽四方贤才为己用,和东宫太子府矛盾越来越大。
李世民想要这个太子的位置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太原起兵时,他曾经和李渊商量过,这个起兵的想法是李世民的,等将来李渊登基后就立李世民为太子,但是李渊后来立了长子李建成,李世民前期忙着翦除四方枭雄,如今外面的敌人消灭了,是时候拿回他认为属于他的东西了。
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威信日盛后太子李建成也发觉了,开始打压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长兄皇太子李建成知道李世民终不肯屈为人臣,而李世民也认为是自己奠下唐朝开国的基业,遂与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猜忌日深,两派大臣之间互相倾轧。在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发动了政变,他在帝都长安城宫城玄武门附近射杀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事后,李世民杀李建成、李元吉诸子,并将他们从宗籍中除名。李渊让出军政大权给予秦王李世民,三天后(六月初七癸亥日,公元626年7月5日),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下诏曰:“自今以后军国事务,无论大小悉数委任太子处决,然后奏闻皇帝”。办事速率之快,想让我们认为李世民是临时起意被迫发动政变的都没人信,三年后,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基为帝,次年改元贞观。
我们可以从道德上攻击李世民,如他杀兄屠弟,他还把李元吉的老婆纳入后宫,为他生下曹王李明,他还娶了他表叔杨广的女儿为妃,破坏伦理纲常,架空李渊,逼迫他禅让帝位,玄武门之变就是他人生的污点,他后来曾经强烈要求翻看记录唐的史书,至于有没有修改,没人知道,但是以当时的情况,李建成是威胁不到李世民的,他发动政变完全是夺权,没什么好遮掩的。只是自己想给自己找块遮羞布罢了。
登基为帝及贞观之治
李世民在位23年,登基后,任人唯贤,虚心纳谏,他吸取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隋朝灭亡有个很大的原因是隋炀帝大业年间围绕封爵勋官制度而推行的政治改革引起世家大族的不满,激化贵族之间的矛盾,导致军阀叛变和农民起义。李世民亲眼看到了农民战争瓦解隋朝的过程,认识到了世家大族和广大农民对封建统治稳定的重要性,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基于此,唐太宗确定了“安百姓”、“重人才”、“强政治”的治国思想,并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政策、措施和不懈的实践去实现。首先,唐太宗认识到了统治者与人民是“舟与水”的关系,通过土地赋税制度的调整以“安百姓”。二是认识到了重用人才,虚怀纳谏的意义,知人善任,从谏如流,营造出政治清明的氛围,保证了较为开明正确的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上的政策得以制定和实施。三是加强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以巩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扩大统治基础。
用人和纳谏,既是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又是贞观之治的重要表现。春秋和战国时君臣之间的界限还没那么清晰,臣子可以当面顶撞君王,但是自秦汉以后,特别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皇帝就是天,说什么都是对的,臣子即使想提醒,也要变着法,拐很多弯提醒,不然皇帝杀你也是你罪有应得。但是李世民在纳谏方面以及宽宏气度方面真的是让人佩服,最出名的就是魏征,他曾经多次出言顶撞李世民,记得当初玄武门之变后,魏征身为太子李建成的谋臣,成为了李世民的阶下囚,有人告发魏征曾经劝说李建成杀害秦王李世民。李世民听了,立刻派人把魏征找来。魏征见了李世民,李世民板起脸问他说:“你为什么在我们兄弟中挑拨离间?”左右的大臣听李世民这样发问,以为是要算魏征的老账,都替魏征捏了一把汗。但是魏征却大意凛然、神态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可惜那时候太子没听我的话。要不然,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李世民听了,觉得魏征说话直爽,很有胆识,不但没责怪魏征,反而和颜悦色地说:“这已经是过去的事,就不用再提了。”
史书记载:贞观年间“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
开放包容的大唐
唐朝给后世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开放和包容,这是一种大国气度,这是一种自信心,当时东罗马帝国衰落,西方变得支离破碎,隋朝时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了,而唐帝国尤其是贞观时期的唐朝更是当时世界唯一的文明最为强盛的大一统帝国,首都长安是世界性的大都会,各地民商来往不断,就象今天的美国纽约一样。那时的唐帝国是世界各国仁人志士心目中的“阳光地带”,各国的杰才俊士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往唐帝国跑。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交使节纷纷赞叹唐朝的盛世,唐朝高度发展的文化,使来到唐朝的各国人,大多数以成为大唐人为荣。不仅首都长安,全国各地都有来自国外的“侨民”在当地定居,尤其是新兴的商业城市,仅广州一城的西洋侨民就有二十万人以上。贞观时期的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完全开放的王朝,比汉朝的仅限于贸易和传教还要开放,以至于各国各地的普通老百姓都可以来到唐朝一睹唐帝国的的风采,唐朝政府还设立流所(和现在的使馆差不多),开放边境和关口。极尽吸收外来文化和物质文明。唐帝国除了接受大批的外国移民外,还接收一批又一批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仅日本的官派的公费留学生就接收了七批,每批都有几百人。民间自费留学生则远远超过此数。这些日本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在日本进行了第一次现代化运动 ――“大化改新”,也就是中国化运动,上至典章制度,下至服饰风俗,全部仿效当时的贞观王朝,使处于原始部落状态的日本民族平空跃进了一千年。
日本民族并不高明,它只是善于学习而已。这个步子比别人慢半拍的民族有一个最大的优点――落后但不固执。当外来文明入侵时,它总是虚怀若谷地主动接受比本民族先进的文化,用最快最便捷的方式接受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使自己快速跃进到先进民族的行列。 一个民族落后并不可怕,固执才是最可怕的!
民族关系的处理
开放包容,意味着就要处理好民族关系,这一点,太宗皇帝也做得很好,
任用少数民族人做官;准许少数民族内迁,定居长安,当时的突厥族就有万家之多;采取和亲政策,著名的就是唐朝宗室女文成公主和吐蕃的松赞干布结婚;建立了州县制度,仍然用少数民族领袖为官。在630年(贞观四年),西北各族领袖共同请求为唐太宗上尊号“天可汗”,唐太宗同意了,后来就用“天可汗”的印玺向西北各族下诏书。到633年(贞观七年)十二月,太上皇李渊和唐太宗宴请群臣,李渊让颉利可汗起舞助兴,又让南方的蛮族领袖冯智戴咏诗,气氛异常热烈,李渊高兴地说:“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后来,在647年(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于翠微殿召见群臣时,问了大家一个问题:“自古以来,有很多帝王能平定汉族地区,但却无法制服四周的少数民族,我的才干并没有超过古人,但做到了他们做不到的事,这是为什么呢?”
大臣的答案都不能让他满意,最后还是他自己总结了五条经验,最后一条是:“先前的帝王们只知道重视汉族,却总轻视少数民族,只有我能像爱护汉族一样爱护他们,因此他们才像父母一样对待我。”唐太宗说的确实是实情,只有以诚相待,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关系。
在民族关系融洽的同时,唐朝的疆域也异常广阔,东西有九千五百里,南北有一万六千九百十八里。
唐太宗的过错
是人就会犯错,李世民当然也不例外,面对自己的文治武功,他似乎也傲娇了,首先纳谏不如贞观早期积极,比如贞观十年,魏徵发现他“渐恶直言”。其次奢侈之风日重。不过晚年他还是能反省自己过度奢糜的错误。
李世民年轻时曾经嘲笑秦始皇,汉武帝等迷信方术的行为。但中年起,经历二子争嫡、伐高句丽未果,并有家族遗传的“气疾”之病,致健康大不如前,开始迷信古印度方士的长生药。最后因为长期服用方药,导致暴病不治,终年五十岁。在贞观十六年的时候,唐太宗下诏说,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结果造成太子的严重浪费现象。唐太宗自己也开始修造宫殿,贞观十一年在东都洛阳修飞山宫,二十一年又修翠微宫。这些使唐太宗后期没有前期勤俭,但是比玄宗,乾隆等不知道要强多少倍。
历史评价
柳克述:“假如中国历史上没有李世民这样一位卓越的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华夏民族究竟会演变到怎样的境地?综数百年华夷乱离黑暗之局,成大一统的民族复兴与新局面的开创,其版图西至葱岭以东,南至中南半岛,东临大海,北被大漠。而国计民生之康裕,学术艺事之发达,典章制度之昭明,思想文化之融汇与创导,至使倭人贩其余绪以立国,欧西各国向往而慕化。其气魄之大、业绩之伟,无可媲美。推崇功业,数典不忘,我们岂能忘掉李世民!”
柏杨:“李世民大帝是中国最杰出的英明君主之一,他用他高度的智慧,殷勤而小心地治理他的帝国,不久就为中国开创了一百三十年之久的第二个黄金时代。”“自从盘古开天辟地,李世民大帝是中国帝王中最初一个被中国人真心称颂崇拜的人物,固由于他的勋业,也由于他本身的美德。他治理国家的一言一行,成为以后所有帝王的规范。”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为人所津律乐道,颂扬备至。学界对他的雄才伟略和他对中国历史所作出的重大贡献都给予积极的肯定。李世民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反隋建唐的斗争中起着领导作用,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的胜利,在客观上对唐初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唐太宗不歧视少数民族,除对突厥的侵扰用兵外,主要是采用怀柔的政治手段处理民族问题,方法妥当,政策开明,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