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大学毕业就参加了公务员考试,虽经历了笔试、面试、体检、政审等多个环节,倒也算顺利,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市级部门x局。一共有30人角逐,最后只录了3人,两女一男。
据说公务员考试一般男的考不过女的,尽管一般单位还是喜欢要男的,但分数说了算。
上班报到第一天,人事处长把三个新录的公务员等齐了,领到局长办公室。局长是个男的,50多岁。局长正在打电话,用眼睛让座。张娟等人也不敢坐,站着等局长打完了电话。
局长放下电话,听人事处长一一介绍:这位是张娟、这位是李晓燕、这位是马一凡。每介绍一个,局长的眼睛都要把此人从上到下扫一遍,像体检拍x光片一样。
见面在局长一番热情洋溢并成长励志的讲话后结束。三个人也先后被三个处的处长各自领回。
张娟被分配到了法规处。法规处的处长是个男的,姓方,有50多岁,一头白发,十分沧桑的样子。方处长把张娟向处里的五个人做了介绍,每介绍一个人,张娟都要低一次头,一共低了五次。
张娟终于有了自己的办公室、办公桌,桌子上配的是新电脑。张娟每天早上上班都提前半小时到办公室,拖地、擦桌子、倒垃圾、打水。等到其他人来时她已经把这些活干完了。
张娟对处长交办的工作,认真踏实地干。法规处的材料多,写材料是个苦差事,大家都不愿意干。张娟看到了,就主动承担起来。
刚开始写,抓不住主题和重点,前言不搭后语,处长每次都要很费劲的改。但看她工作态度好,积极肯干,也就没说什么。
一年过去了,张娟很快成了处里的业务骨干。每逢有大的材料,难啃的骨头,方处长都交给张娟去做。
三年过去了,张娟各方面都很出色,很优秀,方处长也多次把张娟向分管领导,主要领导推荐,一有机会就说好话。
同来的李晓燕、马一凡,先后都被提成了副处长。可不知怎的,就是张娟没有动静。
每次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提拔副处长,方处长都要动员处室人员,填上张娟的名字。可每次都没有张娟的份。据说提谁都是提前定好的,民主推荐测评只是走走形式。
方处长很为张娟打抱不平,也在分管领导前说过多次。分管领导说,人的事还是一把手说了算。
方处长当了15年的正科级处长,比他年龄小,资历浅的,也都提拔成副县级。方处长联系到自己,也略知官场的一些规则。
有一天上班,方处长也来的很早,见到张娟拖地,便撂了一句话:现在的事,看来没靠山是不行的。张娟抬起头看了看方处长,一脸的茫然,拖把停了足足有三分钟。
张娟来自农村,家里父母、爷爷奶奶、爷爷奶奶的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小时候张娟的靠山就是父母。父母用种庄稼的钱,供她上学。她的亲戚中也没有做大官的,只有一个堂哥是兽医站的大夫,是给牲口看病的。
张娟考上大学的时候,是全村第一个大学生。家里经济也不宽裕,学费是贷的,生活费是东拼西借的。
张娟毕业后遵从父母的意愿考公务员。父母说公务员是铁饭碗,有保障,还能待在凉房子里,活也轻松。
张娟听了方处长说靠山一类的话,晚上回到租住的房间,心里一直在琢磨这个事。靠山,以前我的靠山是父母,现在我哪有靠山啊?莫非那另外两个,都是有靠山,才提拔的?
张娟本来对提拔,也没放在心上,自从听了方处长的话,联想到李晓燕、马一凡的事,想法就多了起来。同样进来的,凭啥就先提他们?李晓燕、马一凡连个材料都不会写,处长让加班,他们都推三阻四的,处长恨不得把他们都推到别的处室去。
不篜馒头也要争一口气,张娟这样想着。
人事处长也很同情她,每次提拔了别人,他都要同张娟说一句同样的话:上公交车,要排队一个一个的上,大家都才能上去,要相信组织。
微小说丨靠山五年过去了,张娟还是原地踏步,没有丝毫的动静。方处长很着急,也没有什么办法。公务员的工资是和职务挂钩的,职务高,拿的就多,没职务工资就低。张娟需要钱来交房租、补贴家用。
有一天上班,方处长也来得早。看着张娟拖地,方处长自言自语地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啊!张娟手里的拖把停了停,又使劲拖起来,这回她没有抬头看方处长。
第二天一上班,方处长及处里的人来到办公室,见没有张娟的影子,地也没有拖,开水也没有打,桌子也没有擦。大家都抱怨张娟早上没有打水,害得大家都没有水喝。
方处长心里琢磨:这个张娟,也没有向我请假,到底去哪儿了呢?
原来张娟去了局长办公室,在局长办公室待了足足有40分钟。汇报工作的人在门外排成队了,心里都在抱怨张娟:有什么工作能汇报这么长时间。
一个星期后,张娟被提拔成了另外一个处的副处长。
方处长盯着张娟,心里纳闷:她究竟找了个什么靠山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