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小橙
他的一生
看着外公家的老屋,这排杂乱不成样子老旧的土坯房,我心里闪过一阵唏嘘之感。
床上的那个老人,我们都知道,他已开始进入弥留之际。看着他被病痛如此折磨,我们看着他,确实束手无策。
他说,这一次他怕是熬不过了。他,今年84了,终究是真的要走了吗。
我眼前闪过无数的画面,看着这个可怜的老人,我的眼泪潸然而下。
我总想为您留点什么,因此,在今夜我写下这篇文章。
1、他的身世,他的执着
外公出生于1934年,在他十多岁时父母就死了,因为那是战乱和饥荒充斥的年代,具体怎么没的,我也无从得知。只是从妈妈嘴里知道他,少年即失去双亲。
他有一位哥哥,前几年已故。但是他的哥哥的一生,远比他过得幸运。
他的哥哥因为早年参军,所以解放后退伍回家就在当地的紫金公司谋得一份工作。
老了退休后,一直也有退休金,因此晚年生活一直过得不错。后来,公司改革了,家里得了一大笔股份的钱,在村里盖了好大的房子。
这是我的那位比较幸运又好福气的大噶公,外公的哥哥。
而我的外公,恰恰和他相反。他的一生过得颇为曲折和不易。
年少时,父母离去,就独自一人在家侍弄田地。后来,有幸到省城务工,最后还是返回家乡。连分得街上的土地,可以在街上居住,他都放弃了,最后的最后还是回到这个他出生的地方。
可以知道,他是一个比较执着的人。并且,坚守自己的想法,不被任何人所动摇。
2、他的选择,他的执拗
后来和外婆成家了,他有了自己温暖的家庭。我以为,一切会有所变化,其实一切只是开始。
外婆生了一胎是女儿,他并未有多高兴。为了要个儿子,他们一连生了8个女儿。每次想到这些,我都为以前的女人喟叹一声,不知道她们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那样的医疗条件,那样动荡不安的社会,有勇气养育那么多的子女。我心里很是佩服外婆的勇气。
有了8个女儿后,似乎他已经知道,这辈子注定无子了。他放弃了,而家里的情况以及经济条件也不允许再有孩子了。而他和外婆,也老了,差不多就行了,认命吧。
于是他把主意打到招赘女婿的身上,他把自己前面的女儿接连嫁出去。
后来三姨,终于不负所望,嫁了后马上就有了两个儿子,他高兴极了。马上就让他们一家回来住,毕竟那里太远太偏僻太穷了。
可是,他的选择真的让他如愿以偿了吗?
3、狠心的人,自食苦果
本以为,招了好女婿回家,自己有了孙子,就可以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了。
可是,却并非如此。他们到家里,并未真心待二老好,心里有着自己的如意算盘。
我妈呢是老四,因缘际会巧合之下,与我爸成了亲。离开了那个家,过起了自己的日子。
而留在家里的姐妹,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家里有着两位事精的搅和,总想早早把这些姐妹打发,换了补贴家用。
最可怜就是七姨,她简直被两人害了一生。七姨是众多姐妹中最漂亮的,皮肤白皙,并不像庄稼人,见过她的人,没有不说她漂亮的。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就被她的三姐和姐夫哄骗了卖给一个带着残疾的人做老婆。
而当时,她已经和村里一户人家小伙互相喜欢,他们恪守礼节,并未越距半分,只等提亲嫁娶。
被家里棒打鸳鸯,只因有钱人家出了钱给他们,他们有了好处,想尽办法来伤害这对年轻人。
我并不是看不起残疾人,我只是感叹于这样的嫁人方式。相反,我的七姨父是个性格很好的人。
我只是痛恨这样的欺骗。因为,我觉得她本该有灿烂明媚的一生,却被自己的亲人生生毁了。
七姨知道后,生米已成熟饭,膝下有了一儿一女,她不是没有反抗过,每次跑出来,只是每次都被家里打了送回去。可以想象,她是多么的绝望,对于自己人生,没有丝毫自主权。
我不知道这其中有多少外公外婆的功劳,我只知道,没有父母的受益或者装作不知,他们绝不会如此大胆。
他以为的好女婿,并未善待于他,还经常神经兮兮的叫着祖宗的名字,他的名字咒骂他。当然,他的结局并不好,早几年就意外走了。死者为大,我也不多说。
4、凄苦的晚年是为何?
我从小在外婆家长大,看着外公六十多岁,还在自己烤酒,种地,年纪那么大了,并未有贴心的儿女在身旁。
外公脾气火爆,一般人和他都相处不来。他说过的话,你不能问第二遍,不然有你苦头吃。
你买的东西,他不喜欢的,直接丢出去。
只要他能走,不管马路上车再多,从来不要你扶,直接把你的手扒拉开。
也许,和他的脾气相关,外婆走后,那些姨娘很少来,经常去的只有我妈。
和外婆也是,七十多岁了两人还打架,后来外婆走了,眼睛却是天天红着的。
三姨不断的改嫁,也没有找到好人家。也并未在家里,好好照顾老人。有时,可怜的外公饭也吃不上,光吃零食和牛奶。
妈妈经常会煮了送过去,或者把他接到家里来。但是他自己,总是偷偷的又走了,总是说,没有自己屋自在。
村里家家户户都盖了砖房,只有外公家是老房子,到了如今这一天还是没有住上他期盼的新房子。
睡得席梦思也是我前几年,刚参加工作时的第一笔工资给他买的。
前年,商量好了,由我的父母来赡养二老,可是他自己不敢来。我的父母,也是被连累,被三姨骂得相当难听。
他喜欢的那两个孙子,一个出去当上门女婿了,一个常年在外务工,从来不回家。
因此,这几年,他就独自一人在那老房子里,有时候饭都吃不上一顿。
可以想象他这凄苦的晚年到底为何?说不清,也道不明。
后记:
我经常思索外公这一生,对于儿子的执着,对于女儿的教育,都是执拗的,因此害苦他自己。
他的女儿们也并未过得多好,家家如此并未如意。
因此,重男轻女的落后思想,还有家庭的成长教育的重要性,这些问题其实值得我们深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