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没忍住诱惑。前些日子看了《波西米亚狂想曲》的预告片和评论,据说在IMAX厅看效果震撼如现场,这草就在心里开始长的有点难受。
年纪到了,一般二般现在也没有对某个事物有特别的执着,非看不可。想想还是因为年轻时对摇滚的那份喜爱吧,熬了几天,还是没扛住,终于今天中午把这草拔了。
IMAX效果确实震撼,身临其境,不虚此言。让人肾上腺素加速分泌,重新感受到了摇滚强大的驱动力。要是年轻二十岁,估计在座位上我都坐不住。
影片真实还原了QUEUE“皇后”乐队在1985年,援助非洲公益演出"Live Aid"十万人的现场。场面宏大,现在科技手段发达了,影片用类似无人机贴地飞行的效果从数万人的头顶掠过,直达舞台,这个镜头给人印象尤为深刻。
老实说,20几年前在学校里喜欢摇滚乐的时候,听欧美的乐队比较少,也就是迷《中国火》那一批的窦唯、唐朝、何勇、张楚,外加崔健,郑钧他们。欧美的偶尔听过的只有披头士,枪炮与玫瑰,可是电影中的《We'll rock you》,《We are the champion》等曲子一响起来,就知道听过,尤其是第一首,当现场观众合着拍子蹦蹦塔,蹦蹦嗒的跺起脚时,确实激动人心。
而影片主推的《波西米亚狂想曲》没有听过,但是前半部分还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歌词,一开头就说“mama, i killed a man”。刚听时感觉很另类,后来见豆瓣上豆友点评,才知主唱弗雷迪隐喻的是其出柜的事情,本来是一个男人,但无奈有一颗双性的心。
主唱弗雷迪·默丘里(Freddie Mercury)出生于印度家庭,信奉拜火教,在这么一个传统印度家庭,弗雷迪后来做出的种种事情(出柜,双性,嗑药),都是对印度及拜火教的价值观极大的冲击和反叛,这从他自己对自我的矛盾追问中也可窥一般,这首《波西米亚狂想曲》也是对其自我的追寻与扣问。
其实这个世界,每个人都born to be somebody,有的人生来就是做歌手的,比如弗雷迪,有的人生来就是当教师的,还有的人生来就是当工匠的,比如码农,因为当他们做起这些事情时,充满着热情与喜爱,身心合一,这样做出来的效果,如有神助,当专注到极致时,你就触及了你人生的destiny,那个定数和运气,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神奇。
虽说是一场34年前的摇滚音乐会,依然可以让人热血沸腾,纵使电影情节的推进和人物的塑造不是太完美,但当成一场live的摇滚音乐会看,还是可以让你值回票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