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总是被外界的一言一行扰动,就像一只受惊的兔子,心神不得安宁。我在心里一遍一遍的劝慰自己想开点,但是内心的力量太过柔弱,瞻前顾后的想法一次一次的浇灭掉心中的希望。翻看之前的照片,那种发自内心的微笑已经好久没有出现了。现在的生活说不出哪里不好,但是似乎事事都有纠结,似乎什么都不如意。就像被困在网子里,内心挣扎不已,但是身体却动弹不得。本以为熬过一件事情,可以松口气,但是又被陷入另一件事情之中。
我与金钱
怕花钱,但是又不得不花钱。之前的衣服已经满足不了日渐臃肿的身躯。但是要买新衣服时,价格低的看不上,价格高的又肉疼。每当打开衣柜时,就想打开购物软件选衣服;每当看到衣服的价格时又被劝退。这种婆婆妈妈的来回拉扯让我心力憔悴。有时候我想是我太抠门了吧,要不然终究要花掉的为什么这么的难以下定决心。亦或者我太担心犯错了,比如花了很多钱却买了不适合自己的衣服。这种浪费带来的羞耻感让我不敢花钱。亦或者我心里太没底了:我不清楚适合自己的穿衣风格,我不清楚每年的衣服预算。再或者我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了,比如说别人可能认为衣服小了,可以减肥后再穿?衣服没坏,可以一直穿下去?有两件可替换的衣服就够了,为什么要买这么多件?这些来自心底的评判捆住了我的手脚,让我一直原地打转。
其实,不多尝试怎么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呢?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不为取悦别人,仅仅取悦自己有何不可?发出各种评判声音的人被心魔捆绑,没有活出自我,我又何必自投罗网呢?一叶障目,拨开云雾可以看到更宽广的世界。
拖延已久的记账捡起来,让一切花销回归正常俩。认清自己的赚钱能力和花钱能力,在自己所能的范围内,发挥资源效用的最大化。为自己做点事,比如每月给自己留一点自主资金,满足自己的小小愿望。
我与娃
第一次为人父母,磕磕绊绊的走着,时不时的充斥着焦虑与不安:娃还没戒掉尿不湿,会不会在幼儿园不受待见;娃晚上睡得晚,会不会影响生长发育;娃皮肤有点黑黄,是不是身体的原因;娃有时候会发脾气打人,是不是太不礼貌了;娃吃多了零食,会不会影响身高;娃不喜欢看英语书,会不会上学后跟不上课;娃没有特别的喜好,会不会像我一样没有兴趣爱好…问题似乎无穷无尽,正确答案却总是难以证实。我太焦虑了,以至于停下了行动的脚步;我太焦虑了,以至于把无形的压力传导给了娃句。觉察、感知、改变,修正,完善才能让我走出这场自我编织的网。
《儿童技能教养法》中提到:孩子通常都没有什么问题,只有尚未掌握的技能。换句话说,大多数孩子的问题,包括恐惧、坏习惯以及跟睡觉、吃饭、上厕所有关的各种紊乱等,都可以被看作是还没有学会那些相应的技能而已。你要跟其他养育孩子的人,甚至包括孩子,一起看看,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孩子需要学习一个什么技能。一旦找到了孩子需要学习的技能,就要开始谈论“技能”而不是“问题”了。毕竟,“学习技能”这个说法比谈论“如何克服问题”更能吸引孩子。这没什么可奇怪的,因为与解决问题相比,孩子们永远都会对学习技能有更高的积极性。
转换观念,把技能培养想象成陪娃打小怪兽的游戏,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朝着目标努力的我们才最可爱。
网友评论